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為何魏國沒有趁機南下?

2025-02-07 15:00:10 字數 1098 閱讀 8880

1樓:幹遠吃間滴力嘛

吳蜀兩國能以四州之地對抗曹魏九州之地,主要靠的就是地利 及兩家聯盟。而夷陵之戰已標誌著吳蜀聯盟徹底瓦解,亦失去了三國這個戰略平衡。

<>原因是劉雖敗,有生力量尚存,弄不好,有可能遭到孫劉聯合迎擊。因為,偷襲蜀地不過也就打壓一下劉備的勢力罷了,曹丕還不想做賠本的買賣,曹丕心裡明白劉備丟失荊州了,就再也打不回中原了,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對曹戰魏,吳必倒向劉備陣營,深知蜀亡,吳難存這種唇亡齒寒道理。

所以,曹丕不敢伐蜀。

沒有百姓,就沒有糧食。劉備要從秦嶺北伐,秦嶺南邊的漢中沒有糧食,曹操一定進攻東吳,先滅吳後滅蜀。曹丕死守兵法,玩什麼完全脫離實際的坐山觀虎鬥,太過保守,錯失良機。

和曹操比起來,曹丕的眼光和魄力差的太多。北邊的雍涼也沒有糧食,那麼他的軍隊就只能依靠成都平原來補給,勢必難以持續,這是曹操的想法。

只用防著孫權就行了,曹丕那裡不用管,而孫權既要防著劉備,又要防著曹丕,所以看到劉備來打,馬上求和,劉備不鳥他,於是向曹丕進貢,面對姿態很低的孫權,也難有做到出師有名。曹丕剛強迫劉協禪位,形象不太好,內部統治也不很穩固,出師討伐東吳於形象、於統治很不利。

後來在陸遜的反擊下,劉備進軍慢慢緩了下了,以至於後來的夷陵大敗,一把大火燒得蜀軍狼狽不堪,燒得東吳士氣高漲!所以曹丕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他不隨劉備出征的原因。

再者,曹丕想坐山觀虎鬥,等兩敗俱傷後來坐收漁利。豈料東吳大勝,諸葛亮又和吳修復關係,讓曹丕企圖落空。

2樓:九州學姐

蜀地易守難攻,還有諸葛亮,趙雲和一些大將在坐鎮,他們可不好對付,弄不好自己大軍慘敗而歸,就是奪下蜀國的部分地盤也很難守住,偷襲蜀地不過也就打壓一下劉備的勢力罷了。

3樓:小自信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是什麼,還有就是他們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必勝的把握。

4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當時的曹丕剛接替曹操的位置,忙著處理內部事務,無暇出兵南下。另外他也想坐山觀虎鬥,等到蜀國和吳國打得兩敗俱傷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所以沒有南下。

5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魏國的內部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剛稱帝不久的曹丕還要處理曹操留下的勢力,所以沒有心思向外擴張。

夷陵之戰時若劉備帶上諸葛亮,能夠扭轉戰局嗎?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夷陵之戰即使帶上諸葛亮也無法扭轉戰局。原因在於當時的劉備必須要伐吳,而諸葛亮的身份敏感,他的建議即使劉備可以考慮,手下的大將也必然會反對。該戰役的起因是東吳為了自身安全,奪取了關羽鎮守的荊州,拿下荊州後東吳將領呂蒙的部下擒殺了關羽。此時遠在四川的劉備怒火中燒,便決意東征伐吳,主要...

劉備為什麼執意發動夷陵之戰?對他有什麼好處?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名義上是為了關羽復仇,但他的真實目的是重奪荊州,失去荊州就等於失去了蜀漢政權的半壁江山,劉備是不會甘心荊州被奪,為了他的稱帝夢想他才會執意發動夷陵之戰。劉備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是想為關羽報仇,也是考慮到取中原尚不足,取荊州可能性較大。對劉備好處就是如果拿下荊州,對未來對抗曹操,奪...

曹丕為什麼沒有趁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滅掉孫權

因為曹丕想要撿漁翁之利,所以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兵滅掉孫權。曹丕當時剛剛篡漢自立,陣腳未穩,如果此時出兵攻打孫權需要預防來自漢中的進攻,並且曹丕的出兵有可能會導致孫劉再次聯合,倒不如坐山觀虎鬥。因為曹丕想坐山觀龍虎鬥,不費一兵一卒,看兩個敵人打仗,最好掂量著他們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輸最好,他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