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有那些佛經?
1樓:黑科技
分類: 社會民生 >>宗教。
問題描述:隋唐有那些佛經?
解析: 你指的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的佛經吧?
那也很多,很難說盡啊~~~而且可以說大多數現在有影響的佛經那時候都翻譯出來了。
挑些有影響的說吧!
隋唐時期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華嚴宗、淨士宗、禪宗、密宗鉛餘。都已經形成。其所依槐攜滾據的主要經典都已經出現隱吵,比如《摩訶般若經》、《小品般若經》、《維摩詰經》.
唐玄奘所翻譯的唯識諸經和我們熟悉的《心經》
佛教在隋唐時期的發展概況
2樓:網友
西元557-657,北周武帝建德三年(西元574),下令禁斷佛、道教,持續五年。 僧尼逃奔南方,北方奉佛崇仙的僧尼轉入地下化。 唐玄奘(602-664)誕生,奠定中國佛教的正信理路,與法顯並列為中國最偉大的高僧,其西學歷十七載,帶回佛舍利150粒,震驚朝廷,唐太宗、高宗供養於皇宮大內,另梵書520夾657部,皇帝下令建寺助其譯經工作。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並派吞公尺桑布扎等人去西域、印度學習文字,費時數年返回,創制了藏文,此即藏傳佛教的起源,同年,斯里蘭卡爆發內戰長達七年,寺院、佛塔全面搗毀,戰後,迦葉王下令修復寺院,覺音時代著作的《阿毗達磨》流行開來,上座部佛教開始教導內觀修行。
西元657-757,義淨法師(635-713)誕生,三十五歲從廣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經歷三十餘國,留學那爛陀寺歷時十一年,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餘萬頌,之後回國翻譯,旗下的譯師皆第一流水平,譯文水平極高。
西元757-857,唐武宗會昌二年(西元842)滅佛持續四年,僧尼全部還俗,對佛教起到了沉澱化的正面效應,僧道不分的年代告終,此前釋家的舍利教及浮屠教全面瓦解,摩尼教由暗轉明全面進入閩南沿海一帶佈教並鼓吹革命起義。 中國大乘佛教正式成立,宗派開始誕生。 南印度入侵斯里蘭卡,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同期,印度的金剛乘部傳入斯里蘭卡。
中國的佛經翻譯到唐朝基本結束了
3樓:柒葉
佛經漢譯是佛教中國化的第一步,在譯經中採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是佛教在中國生存發展和佛教中國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它塵基是佛教紮根於中國的前提,是佛教中國化的「方便法門」。佛教中國化的這一歷史經驗為當下佛教繼續堅持中國化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鑑,在「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的要求下,佛教界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解經講經活動,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為佛教堅持中國化方向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
從佛經翻譯的歷史來看,從東漢至唐宋,佛經翻譯由發生、發展、繁榮直至停滯,大約持續了10個世紀。在這期間,佛經翻譯在策略上經歷了從「異化」到「歸化」,之後再到「異化」的轉變,在翻譯方法上則經歷了從直譯為主到意譯為主直至兩者圓滿調和的漫長過程。早期佛經翻譯,都是由外來僧人宣經口授,華僧筆受並潤文。
由於外來僧侶對佛經的天然膜拜,惟恐違背原文原意,因此佛經翻譯採取了單一的異化手段,保留了語言上的差異。總而言之,這個時期的譯文特點是「未成熟的直譯」。
綜觀早期佛經翻譯事業,乙個困擾著譯者的問題就是譯文「文」與「質」的選擇,即扒兄旁「意譯」與「直譯」。實際上,在翻譯佛教經典中,應該用意譯,讓經典走向讀者,抑或是用直譯,讓讀者走向經典,這不僅僅是翻譯的技巧問題,還關係到翻譯策略的選擇,而翻譯策略又直接影響到譯本的接受和流傳。據《法句經序》記載,西元224年,在支謙和維難之間進行了一場有關譯文文體的爭論,即「文質之爭」。
這場爭論也可以說是佛經翻譯中「歸化春橡」與「異化」兩種力量之間的最早較量。最終,「質派」暫時取得了勝利。
魏晉到隋唐期間,佛教是如何發展的?
4樓:漫閱科技
魏晉時代,無論南朝北朝,佛教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杜。
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當時僅建康一地,寺院之數就有五百餘座。
其實北朝寺院更多,據統計,北魏洛陽及其附近一帶,寺院總數達一千三百餘座。到了隋唐時期,佛教繼續發展,而且確立了中國化的系統。好些佛學理論家開始對佛經做詮釋、註疏,從而中國佛教也就開始出現學派、宗派。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
5樓:網友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期間各地政權頻起,連年征戰,社會動亂。百姓流離失所,在現實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急需精神上的慰藉,但滿口仁義的儒家思想不僅不能夠緩解社會矛盾,連精神需求也不能滿足。而外來的佛教,則闡述了今生來世,天道輪迴,等思想,滿足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所以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
在隋唐社會穩定時期,統治者為平衡儒家思想,奉行三教並行政策,道教佛教發展有了政治保障。
綜上所述,為佛教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的部分因素,僅為個人見解。
6樓:帳號已登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7樓:網友
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在隋唐時期達到了巔峰,尤其是在唐朝後期,尊崇佛教。
隋唐之際佛教是如何發展的?
8樓:漫閱科技
隋唐之際,由於佛典的廣泛流傳,中國佛教內部攝取了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學說,相繼形成了一些不同觀點的佛教宗派。各家在形成思想和宣講教義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一批重要佛典的研究和傳播,同時也撰著了一批宣傳宗派教義的佛教典籍。
隋唐時期文化燦爛的原因有哪些,隋唐時期科技文化高度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1安定的社會環境,2包容開放的胸懷,3絲綢之路帶來的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交流 首先,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雄厚基礎 其次,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統治者,推行開明 相容的文化政策,為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氛圍 第三,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 融合,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剛勁 豪爽...
隋唐的教育行政體制有什麼特點,隋唐時期教育特點
科舉制萌發於南北朝,真正成型於唐朝。俞大綱 唐長孺 何忠禮 金錚等學者認為唐朝開創了科舉。俞大綱對隋置進士科一條頗有疑義,他說 若謂察舉對策之法,已為完形之考試製度,則當上溯兩漢為權輿,若謂朝廷,開科待人,士子投牒自試,始可謂完形之考試製度,則當以唐為始,不可謂肇基於隋,確定於唐矣。提出士人 投牒自...
隋唐時期和隋時期,唐時期有什麼區別嗎
1 從歷史發展的時間範疇看,隋唐時期 581年 907年 為隋朝 581 618年 和唐朝 618 907年 兩個朝代的合稱,處於中古時期。隋時期為581年 618年 唐時期為618年 907年。前者是兩個朝代時間範圍的總稱,後者分別單指某一個朝代的時間範圍。2 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