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課文中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後第二天上朝會怎麼說

2025-04-08 00:20:17 字數 1550 閱讀 3154

螳螂捕蟬演變成了一句什麼話 告訴我們————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悟出了什麼 你想誇誇這個少年嗎試試看

1樓:龍捲風暴

1.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2.吳王明白的道理:不能一心之想著攻打出國會勝利,卻不想(顧)到諸侯國會乘虛而入。也就是:我們不能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禍患。

3.你真是乙個多麼機智的人!用這麼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導吳王認識到攻打楚國的壞處。你幫助吳王挽救了自己的國家,你真了不起!

2樓:匿名使用者

答:演變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悟出了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應該看一看潛藏的危機。

真多機智人用巧妙方法步步引導吳王認識攻打楚國壞處幫助吳王挽救了自己國家真了不起!

3樓:網友

少年,你真了不起,你用「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成功的勸說了吳王。

4樓:匿名使用者

精神病人思路廣,弱智兒童歡樂多。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中,少年是怎樣勸說吳王的。

5樓:絲絲縷縷的青煙

因為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沒有人敢違抗,所以只有通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使他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

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

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

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蟬》一文中的少年勸吳王的方法妙在何處

6樓:蓴香

各國戰亂,吳打算攻打楚國,但吳王沒能考慮到攻打楚國會削弱自身實力,最終會使自身成為他國的攻打物件,就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樣,都只顧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記了身後的危險,少年的這個故事提醒了吳王,最終使他放棄了攻打楚國。

道理:不要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身後危險。

目的:勸阻吳王攻打楚國,儲存吳國國力,以防吳國滅亡1.對話的地點在花園,時間在早晨,手中的彈弓和身上的露水,無不看出少年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謀劃。

2.恰當的時間和煞費苦心的道具準備,都是為了引到「螳螂捕蟬」的話題。

3.只要吳王發現少年,問到彈弓,少年對成功勸說吳王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4.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7樓:網友

用故事「套」吳王上鉤。

少年用螳蝍捕蟬的故事是告訴吳王什麼

8樓:網友

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在暗算自己。別的國家也在想打吳國。

9樓:網友

告訴吳王:

不要光顧著去征服齊國,還要小心後背的越國,有可能偷襲。

螳螂捕蟬中吳王罷兵的原因是什麼螳螂捕蟬中吳王罷兵的原因是什麼

吳王看到院中有人打鳥,那人就告訴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知道了貿然進攻就會被他國攻打。至於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 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

螳螂捕蟬這篇課文的體裁是關於螳螂捕蟬這一課的相關資料

螳螂正想要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的禍患和後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中國成語,作者劉向,西漢人。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 利令智昏 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也...

螳螂捕蟬少年手中拿的是什麼,螳螂捕蟬中的少年叫什麼

少年手中拿的是 彈弓和彈丸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 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