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和中子星有什麼特別?為什麼這樣命名

2025-04-12 08:45:23 字數 1830 閱讀 2551

1樓:匿名使用者

白矮星是恆星的一種。乙個質量不超過個太陽質量的主序星(恆星的中青年階段,即從恆星的中心核開始發生核聚變到恆星演變為紅巨星的階段)可能會發生超新星爆發,最後的產物就可能是白矮星。

2、中子星也是恆星的拆遲液一旦凳種。中子星,即是脈衝星。它們的質量與太陽相當,但半徑只有10千公尺,是一種具有超高密度、超高壓、超強磁場的天體。

脈衝星上每平方釐公尺的物質重達一億噸;其自轉週期約在毫秒到秒之間,也就是說,自轉快的脈衝星每秒可達600多轉,慢的也有每秒自轉一圈。而地球自轉一圈需要86400秒。脈衝星有單星,也有雙星的。

大多數射電脈衝系統是一箇中子星和乙個白矮星組成的系統,雙中子星系統不多,僅有6例。這些雙星系統中中子星的軌道週期大多為一天左右,軌道速度可達光速的,即3萬千公尺每每秒。也有一種伴星為黑洞的射電脈衝雙星系統,但現在還未發旅物現。

3、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組成,自身不產生能量,它是由極端高密度的物質產生的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沒有自轉, 中子星由核子構成,中子星是靠引力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旋轉速度極快,磁場旋轉時產生無線電波。

它由白矮星壓縮而成,體積較小,密度較大。 白矮星是中低質量的恆星的演化路線的終點。在紅巨星階段的末期,恆星的中心會因為溫度、壓力不足或者核融合達到鐵階段而停止產生能量(產生比鐵還重的元素不能產生能量,而需要吸收能量)。

恆星外殼的重力會壓縮恆星產生乙個高密度的天體。 如果白矮星的質量超過倍太陽質量,那麼原子核之間的電荷斥力不足以對抗重力,電子會被壓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

2樓:匿名使用者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種晚期的恆星。

根據現代恆星演化理論,白矮星是在紅巨星的中心形成的。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胡毀。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發現的白矮星),體積和地球相當,但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立方公尺左右。

中子星,又名波霎(注: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不一定是脈衝星,我們必須要收臘燃到它的脈衝才算是。)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之後,可能成為的少輪做虛數終點之一。

簡而言之,即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恆星和黑洞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來自百科。

揭秘白矮星和中子星

3樓:華源網路

我們知道太陽的年齡有將近50億年了,大概還有50億年的壽命。那麼,50億年以後,太陽將何去何從呢?

這就涉及到恆星的演變。太陽在進行氫變成氦的核聚變,當氫耗盡,太陽也就進入末日,氦會繼續聚變演變成紅巨星,之後繼續演變,質量小於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變成白矮星,質量在倍到倍的恆星會變成中子星,更大的恆星會演變成黑洞。

白矮星的密度相對最小,但遠超地球物質的密度了,可達1000萬噸每立方公尺,是水的100萬倍,一粒黃豆大小的白矮星物質可壓沉幾千噸的貨輪。而中子星的密度更是達到白矮星的近10000倍。

白矮星比太陽光度暗,密度大,溫度高。由於體積縮小,自轉變得特別快,也就形成很強的磁場。中子星自轉更快,磁場更強,每秒自轉上千圈,有的中子星在自轉過程中發出脈衝訊號,稱為脈衝星。

什麼是黑矮星、黑中子星

4樓:舒適還明淨的海鷗

黑矮星、黑中子星就是白矮星,中子星冷卻後的不能發光發熱的天體。

剛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時,他們的表面是炙熱的,所以才呈現白色。隨著時間的推移,能量的喪失,其表面溫度就漸漸降下來,最終變成一顆冷的,不能發光發熱的黑矮星、黑中子星。

憑藉目前的觀測條件,是觀測不到它們的。

白矮星和中子星內部的哪種力抵消了自身引力的壓縮?

白矮星和中子星之所以不能變成黑洞,說白了就是自身質量不夠大。天體壓縮,也只能到中子級,中子之間會密集靠攏,但之間還有斥力存在使其不能繼續壓縮。其實太陽也存在這種類似的斥力,最後才會形成高溫日冕層。太陽上的粒子一樣會被強大的力場約束擠壓,粒子之間一定存在斥力。一旦太陽核爆把粒子拋射到一定距離,粒子內的...

論述白矮星 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條件和物理特徵,並分析黑洞的奇

白矮星 white dwarf 是一種低光度 高密度 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 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 亮度低,但質量大 密度極高。比如天狼星伴星 它是最早被發現的白矮星 體積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在1000...

為什麼宇宙當中的中子星能夠以每秒700轉的速度高速旋轉

據瞭解一顆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700圈左右。根據科學家們對宇宙天體的研究,這種天體實際上是恆星末期經過超新星 之後產生的。恆星到了末期之後會有多種演變的可能性,其中一種就是發生超新星 該現象發生之後恆星外層物質瞬時被炸飛,只剩下一顆堅實的核心,這個核心經過一系列變化後又形成了中子星。當恆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