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和社會說
從14世紀開始到16世紀初,立陶宛曾是歐洲第一大國,領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比如今的領土多出15倍以上。它的地域橫跨波羅的海和黑海,是名副其實的東歐霸主,深深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那麼,如此強大的立陶宛又是怎樣被拉下神壇,變成如今的彈丸之地呢?
稱雄東歐,歐洲第一大國
當時,原本的東歐霸主基輔羅斯已經被蒙古人摧毀,羅斯人一盤散沙,攜孝羅斯王公們淪為金帳汗國的附庸。除了東羅斯地區的王公還能維持現狀,仰仗金帳汗國的保護緩慢發育,其它地方的羅斯人基本處於「小國寡民」的狀態。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和人口抵禦戰爭,金帳汗國也無力保護他們。
因此立陶宛人將擴張方向對準了西羅斯地區。
立陶宛大公維特尼斯通過與波蘭聯姻,穩固了後方,他大舉進攻羅斯人的領地,吞併了今天白俄羅斯的大部分土地。他的後繼者格迪公尺納斯在1321年攻佔了基輔,流放了最後乙個基輔大公,徹底終結了基輔大公的權威。維陶塔斯大帝在位時又聯合波蘭,在格林瓦爾德戰役中擊敗了條頓騎士團,<>
波立聯合,土崩瓦解
歷史進入16世紀,此時立陶宛的老對手羅斯人已經變得很強大,莫斯科大公一直謀求收復被立陶宛人控豎並制的羅斯故地,立陶宛很難在單打獨鬥中擊敗莫斯科,而餘隱跡波蘭王國則是立陶宛最堅定的盟友,立陶宛只有依賴盟友才能維持體量。
1569年,立陶宛和波蘭達成了盧布林同盟,立陶宛與波蘭合併為乙個國家。雖然立陶宛人保留了自己的軍隊和**,但他們也越來越波蘭化,丟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立陶宛還將手中最富饒西羅斯地區送給了波蘭人,將自己的命運與波蘭綁在了一起。
重獲獨立,變身彈丸小國
在蘇聯的管理下,傳統上立陶宛人影響力較大的白俄羅斯成為了乙個獨立的加盟國,立陶宛人的兄弟民族拉脫維亞以及曾經依附立陶宛的愛沙尼亞與之平起平坐。立陶宛只是蘇聯西北沿海的彈丸之地,他們和其它加盟國一樣經歷了五十年的歲月。
立陶宛人生活水平雖然在蘇聯內部還算不錯,人均gdp在蘇聯各加盟國中位居第一,但遠不如北歐和西歐國家。蘇聯對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的重稅政策,以及計劃經濟的弊端也讓立陶宛人吃了不少苦。尤其是戈巴契夫當政的80年代中後期,立陶宛的經濟狀況惡化,民眾不得不排長隊購買商品時,他們便打算脫離蘇聯。
2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他是在14世紀開始興起的,可以說是當時最偉大的國家了,不過後來被日耳曼人入侵,所以就漸漸的沒落了。
立陶宛人的民族歷史
3樓:網友
立陶宛人的遠祖可追溯為西元前2000年前後就已居住在涅曼河和道加瓦河流域的農牧部落立陶宛人、奧克什泰特人(俄羅斯文獻中稱利特瓦人)、熱麥特人、日穆德人、斯卡爾瓦人等。
9~12世紀時, 隨著犁耕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煉製鐵器)不斷發展,各部落之間的聯絡日益加強,形成了立陶宛部族。
13世紀上半葉,建立封建的立陶宛大公國。
14~15世紀,曾長期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至19世紀初,整個立陶宛被沙俄兼併。
1918年底建立蘇維埃政權,1919年8月成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1940年重建蘇維埃,同年8月加入蘇聯。歷史上雖先後遭受日耳曼人和沙俄帝國的強迫同化,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習慣上,把奧克什泰特人稱為「上立陶宛人」,稱熱麥特人為「下立陶宛人」。
熱麥特人多聚居在同一地區,保持著若干獨特的生活習俗,一直被認為是乙個單一民族(約15萬人)。
遷安的歷史背景如何,元代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歷史源遠流長,旅遊前景廣闊。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 4.2 5萬年前 遷安境內灤河沿岸 爪村一帶就有人類居住。古代 堯時,全國劃分為 十州 冀州分為冀 幽兩州,今遷安屬幽州 為幽州地,商朝時為有名的孤竹國,春秋時為山戎令支國,秦朝時為離支縣,西漢時改為令支縣,遼時取名安喜縣 遼國把從定州安喜縣 今河北定...
雷鋒歷史背景是什麼,越王井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處於糧食緊缺 棉花減產的年代,雪上加霜的是蘇聯又撤走了在中國的專家。中國內憂外患。雷鋒 1940年12月18日 1962年8月15日 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共產主義戰士。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
求有歷史背景的文物詳細求有歷史背景的文物詳細資料
簡介司母戊鼎 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 口長110釐米 口寬79釐米 重832.84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