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告訴我們的道理,浮生六記講的是什麼?

2025-04-13 17:20:18 字數 2431 閱讀 6902

1樓:帳號已登出

得妻如芸者,此生足矣。」

第一次接觸《浮生六記》是初中的時候,初一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摘選自第二記《閒情記趣》的開頭部分: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至今還默默的背上兩句。當時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為了加強我們對於文言文的語感,老師讓我們抄了幾十遍原文and譯文。

當時只是覺得沈三餘拿白十分的有趣,竟然能將夏蚊擬做群鶴舞於空中,"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以土壑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沈復小時候就是乙個充滿情趣的人。

第二次讀這本書是大學時候,因為高中的時候不然讀課外書,所以進入大學後就有一種復仇心理,頗有一種「讀盡天下書」的心理。所以我特別喜歡在圖運伏書館裡亂逛,看到那本書的封面或者書名吸引我就駐足讀一讀,喜歡的話就借走,不喜歡就繼續瞎逛。

有收藏好書癖好的我,當然不會錯過浮生六記了:

有一次就突然停在《浮生六記》的前邊了,一是因為我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摘自這本書,所以特別好奇,二是因為《浮生六記》這個書名的確很吸引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拿起來讀第一頁的時候便不能在停止了,完全被沈復和妻子陳芸的感情吸引了。甚至不禁發出了我開頭那句話:「得妻如芸者,此生足矣。

其實旁毀攜陳芸可能並不是特別的漂亮,但是她的溫婉賢淑,她的童心,內秀,包容,勤勉 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是熠熠生輝的品質。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浮躁虛妄的時代,這種品質就越顯得珍稀。

當然我更羨慕沈復和她的這段感情,在豆瓣上,很多人紛紛評論,如果有這樣的一生哪怕是折壽也願意。是啊,這才是愛情啊。這本書可以說是真正愛情的模本,看了以後有一種暖暖的幸福感。

當今社會,眾人宣揚人人平等,愛情自由等等概念,人們紛紛湧向時代的潮流,生怕被時代拋棄。但是,離婚率與人們的幸福感大大下降。人們真的過得幸福嗎?

沈復與芸孃的感情並不是傳統禮教的那種不平等的感情,沈復和芸娘更像是摯友。

當然在當今現代沈復的不思進取是不可取的,當時在「積極進取」的同時請不要忘了保留心中的浪漫主義。

2樓:雲長天雨

對於芸芸眾生,人生的最真切的價值,或許不是巨集大,而是細微。巨集大的意義在於成為歷史的標示,成為人類的痕跡,成為冰冷的里程碑。但是它沒有感情,或者說是一種整合的情緒。

而細微不同。在巨集大的敘事背後,即是活潑潑的人生。那些湮沒千年的棗爛情和愛,那些鐫刻在某人心頭的瑣碎與卑賤,把烏合之眾拆散成喜怒哀樂的乙個個活生生的人,演繹了一齣出悲歡離合的橡巖和故事,割傷了某人的肌膚,撕裂了某人的心臟,流乾了某人的眼淚,唱啞了某人的喉嚨。

浮生六記》就是這樣一本細微的小書,是梁盯二百多年前的一位普通書生所著,記錄了自己人生中的點點滴滴。作者並未有傳之後世的雄心,而是後來偶然有人在地攤上撿得殘卷,刊印之後受到現代人歡迎,可謂涅槃重生。

或許正因遮蔽了功利的圖謀,《浮生六記》顯露出分外鮮活的生命力。讀過它,就像走了一條不事雕琢的本真的人生——本真的長大,本真的愛著,本真的哀嘆,本真的回首。一本薄薄的小書,裝滿了乙個濃縮的但沒有任何揚棄改造的人生,誰會不愛呢?

書中的這些看似平淡其實令人神色黯然的記述,讓人們在歷史年表的背後,看到了真正的人,讀到了直指人心的故事。

浮生六記講的是什麼?

3樓:月似當時

浮生六記講的是: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巧拍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

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

的佳作《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

中《閒情記趣》的《童趣》已選入人教版的語文書中。

4樓:match數學

浮生六記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對所有人來說,人生最真實的價值可能不是巨集大,而是細微。

偉大的意義在於成為歷史的象徵,人類的痕跡,冰冷的里程碑賀梁。但是它沒有情感,或者說是一種完整的情感。

在巨集大敘事的背後是乙個活潑潑的人生。那些失去了幾千年的感情和愛,那些刻在某人心裡的瑣碎卑微的東西,把烏合之眾分解成有悲歡離合的活生生的人,演繹出乙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浮生六記》就是這樣一本小書,寫於200多年前的一位普通學者,記錄了他生活的點點滴滴。作者沒有上輩子的野心,只是偶然遊敬有人撿了街邊攤上的殘羹剩飯。印刷後受到現代人的歡迎,可以說涅槃重生了。

也許是因為遮蔽了功利性的情節,《浮生六記》彰顯了其格外鮮活的生命力。看完之後,就像過上了沒有雕刻的真實生活。

一本薄薄的小書,充滿了濃縮的生命,沒有任何揚棄和轉化。書中這些看似平淡卻又陰鬱的敘述,讓人看到了歷史年表背後的真實人物,讀到了直指人心的故事。

浮生六記》是清代嘉慶十三年(1808年)沈復(三白、郝伊美)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樂》《閒趣》《粗愁》《郎遊記》(後兩章《中山歷》《養生》,疑為偽作)。

這四條記錄交織在一起。雖然所有的記錄和敘述都是日常瑣事,但平淡而真誠。他們一點也不靦腆,也不迂神拍慎腐。

他們只是機智和稀釋。他們讀書如一縷清風,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

浮生六記好句賞析,浮生六記最美的句子

1 無人調護,自去經心。情深不壽,壽則多辱。2 情之所鍾,雖醜不嫌。秋侵人影瘦,霜染肥。3 酒瓶既罄,各採野菊插滿雙鬢。4 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5 雖嘆其才思雋秀,竊恐其福澤不深。6 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7 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8 芸則拔釵沽酒,不...

有關沈復和《浮生六記》的,有關沈復和《浮生六記》的資料

沈復 1763 1825 字三白,號梅逸,長洲 現在江蘇蘇州 人,清代文學家。工詩畫 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其所著的 浮生六記 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文中描寫景物之美的句子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 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絕對正確啊,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