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子女守孝多久
1樓:三七愛種花
一年。1、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豔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豔的衣服,濃妝豔抹,飲酒作樂。
2、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一直以來,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係後代的貧富吉凶。
3、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週,在回家途中切忌回頭**,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4、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向堂親姻戚報喪,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訊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老人去世後為何要守孝三年?
2樓:極目社會
這個習俗是這樣的,屬於一種守孝行為,因為老人過世之後的頭七天,整個家裡是處於一種非常悲傷的環境中,這時候不宜做過多娛樂事情,包括喜慶的事情也不能去參加,否則容易把這份悲傷傳染給別人家。
當然這樣的習俗,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觀念。甚至也有一些地方,更為注重,選擇在只要同村有一位老人去世,那麼整村的人都是不可以洗衣服或洗澡。
很多當代年輕人會埋怨這是封建迷信的一種行為,所以拒絕去遵守。但每個地方對待老人去世觀念不一樣,所以應該選擇理性對待,而不是過多埋怨。而且老人過世後,守孝是一種很有愛心的行為,為過去的人緬懷,是一種美德。
我們身處社會,對死亡似乎很忌諱。但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這個過程,這是客觀存在的,誰也躲不過。既然躲不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面對接受,家裡如果有年老的老人,日常生活我們需要多關心,節假日也需要回去多陪伴,畢竟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愛。
老人去世後穿的衣服是「壽衣」,在選擇壽衣的事情上,壽衣的件數,質地都很講究,一般件數是分為。
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選擇雙數,材質上也是選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所以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儘量不要穿過於豔麗的衣服,也不要到處尋歡作樂,好好緬懷家裡老人!
姥姥剛去世,守孝多長時間啊?
3樓:頁蓖匭頤蔚巴
姥姥已是隔輩了,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守孝期多長時間?
4樓:姜英發
根據中國古傳統,只要是本姓兒孫輩都必須守孝,而外姓子孫輩可以不守嫌缺團孝或守孝時間不長。
所謂本姓兒孫輩,就是指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直系血親,而外姓子孫輩是指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外孫子、外孫女等有血緣關係但不是直系血親的子孫輩。中國重孝,所以一般老人去世時,直系血親必須守孝,古時舊制為父母或祖父母死後,兒子或長孫在家守孝二十七個月,在此期間,不任官、應考、嫁娶等。其餘兒孫則不芹橘此之列。
守孝期間,孝扮沒子須遵禮做到如下幾點:
一)科舉時代,不得參加考試。
二)不締結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
三)不舉行慶典。如不能慶壽(辦生日)、給小孩辦滿月或百日等。
四)新年不給親友、同僚賀年,並在門口貼上「恕不回拜」的字條(有於過「破五」方往賀,但不拜叩的)。漢人過年時,在門楣上貼上藍燈花紙的掛籤,貼藍對聯,上書哀輓行孝之詞,如「未盡三年孝,常懷一片心」。有門心的一律貼藍紙,上書「思齊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之類的對聯。
不過當今社會一般都不這樣守孝了,根據地域不同,守孝時間在七天到乙個月之間。此時間內是禁止做一些喜慶的事情的。
爺爺去世,我們該守孝多久?
5樓:孫永峰的老巢
爺爺去世,主要是你父親守孝,古代需守孝三年,當然現代已經不必這指首麼嚴謹了。你作為孫輩,更不必拘泥於這些舊俗。即便按照舊俗,要去參加重要的祭奠之前,也只需要齋戒三天,與女友分開居住,在祭奠當天沐浴更衣即可,老人去世最注重頭七。
中國人答毀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姥姥過世守孝的講究有多少?
6樓:勞蘭娜稱昶
在現代社會這樣的講究都已經不是很嚴格了,不過一般家裡直系親屬去世會守孝三年,三年內過年不能見紅,也就是不能貼對聯什麼的,姥姥屬於旁系親人,講究沒有那麼樣嚴格,和你找女朋友沒有什麼衝突,並且若老人是高壽去世死的安詳的話,在古代講算是家中幸事,意思是老人走的沒有痛苦,算是安度晚年了。下面是守孝的來歷:
一)孝子要怎麼樣守孝。
儒林學案(1)——宰我論禮。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谷既沒,新谷既公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女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④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論:宰我認為,守喪三年是禮的要求,但是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禮是不斷變化的。三年守喪禮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現在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孔子認為,守喪三年並不是禮的要求,而是個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追求的是快樂,這與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喪期間追求快樂,心不會安,而只有痛哭悲傷,內心才會安寧,才能滿足幸福。
宰我回應孔子說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內心很安寧,很滿足。也就是說,二人對仁心的理解及體會不一樣。這樣兩個也就沒有辦法交流,因為基本假設不一樣。
按照孔子的說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內心會不安。宰我認為「安」,孔子也沒有辦法,只好說,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會安,只能行三年之喪禮。
宰我以言行為賢,在這裡被孔子判為不仁。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宰我擁有另外一種美德,那就是「誠」,這也就是他之所以為賢的原因。
禮之所以能實行,是因為禮本於人心,本於仁。禮之所以有變動,是因為仁有了變動,在宰我那裡,仁禮依然是相互呼應的,故無偽。因此,一年之喪亦為禮。
守孝三年,要守靈堂,不貼對聯,不去給別人拜年。不放鞭炮,燒一期時燒金山銀山,三期金斗銀鬥,五期女兒買的五朵花,七期燒船和靠岸樹。
百天提前燒紙,頭年晚幾個燒。
老人去世後守孝三年從哪一年算起?
7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老人去世後守孝三年從老人去世那一年算起。
守孝三年」也被稱為「首尾三年」,比如說,像從本年的五月份開始守喪,然後經過第二年的十二個月,到第三年的一月份這時候脫去喪服,這就叫做「守孝三年」。
古代父、母去世,正在穿孝期間須遵守儒家的禮制,謂之「守制」,俗說「守孝」。其家門門框的「堂號」上貼一藍紙(或白紙、或公尺色紙)條子,上書「守制」字樣。守制期間,孝子須遵禮做到如下幾點:
1、科舉時代,不得參加考試。
2、不締結婚姻,夫妻分居不合房。
3、不舉行慶典,如不能慶壽、給小孩辦滿月或百日等。
4、新年不給親友、同僚賀年,並在門口貼上「恕不回拜」的字條。漢人過年時,在門楣上貼上藍燈花紙的掛籤,貼藍對聯,上書哀輓行孝之詞,如「未盡三年孝,常懷一片心」。有門心的一律貼藍紙,上書「思齊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之類的對聯。
人死後戴孝多長時間,父親去世戴孝多長時間
首先,這個戴孝時間是不一而足的,如果是喪期的戴孝是7天以內。而守孝的戴孝,最長三年。請注意重要的不是戴孝,而是守孝,就是說從心裡對亡人的祭奠與思念是重要的,外在形式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以及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其次,這個戴孝除了時間有講究,其它的一些主要講究事項也要注意 1 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
老人一方去世子女對房產怎樣繼承,老人去世房產如何繼承方式
1 房屋評估 首先必須通過評估公司對房屋進行市值評估。評估公司會根據房屋所處的路段 坐向 樓層 樓齡等重要因素,作出專業的 分析和樓價評估,定出準確的物業市值 2 房屋測繪 申請人須到房地產測繪部門申請辦理房屋面積測繪或轉繪手續,領取測繪成果或者附圖,以便辦理產權登記手續。3 繼承登記 申請人持房地...
父親去世女兒戴孝多久,父親去世戴孝多長時間
父親去世,最為女人的戴孝最少為7天,最長為3年 其中主要是以你當地的習俗遵守。此外,父親去世,女人戴孝期間還有一定的講究的,這其中重要些的講究有 1 祭品中的供香有一定的講究的,禁忌使用化學香 劣質香等危害香上給逝者,這是一種不尊重 最好是使用天然香,不僅以示尊重,還是正確的進香方式。這建議到無相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