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法律的特點及歷史地位

2025-04-16 19:40:15 字數 1888 閱讀 3897

1樓:匿名使用者

唐律是中國古代法律發達的集中體現,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1.禮法合一。唐律將禮教倫理精神與國家刑罰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治。

3.立法技術完善。唐律在繼受前代立法成果的基礎上,具有結構嚴謹,用語概括、規範等特點,進一步明確了公罪、私罪,化外人犯罪等原則和概念。

4.唐律是中國傳統法典的楷模和中華法系。

形成的標誌。唐律在中國古代法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襲了秦漢。

立法的成果,吸收了漢晉律學的成就唐律的歷史地位主要體現在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l)唐律對中國封建法律的影響.唐律是中國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襲秦漢的立法成果,吸取漢晉律學的成就,使唐律表現出高度的成熟性。

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對宋、元、明清法律產生了深刻影響。(2)唐律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不僅作用於本國.而且超載國界,對亞洲,特別是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朝鮮高麗。

律的篇章內容都取法於唐律.日本大寶律令也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尊時期的刑書.也大都參用.可見,唐律不僅在中國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2樓:匿名使用者

唐律的特點:

第一,體例完善,結構嚴謹,科條簡要與寬簡適中的特點。

第二:禮刑並用,禮法合一。

第三:寬仁慎刑。

唐朝法制的特點

3樓:哲哥聊歷史

1、「做悶德本刑用」。唐初統治者強調論理道德是治國之本,刑罰鎮壓為輔助手段。因此銀枝,「德本刑用」思想成為當時立法的重要依據。

2、立法要鋒胡敏求寬簡、穩定、統一。唐朝建立時就確定了寬簡的立法思想,貞觀年間根據這一思想刪簡了舊律,作了不少改重為輕的規定,並保持了法律的穩定與劃一。

3、嚴格守法與執法。為維護封建法制的權威,唐朝嚴格了貫徹守法與執法的原則,使得內外官吏「多自清謹」,守法、執法情況較好,保證了封建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試述唐律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法律知識

4樓:閆璨

法律分析:唐律的特點有: 1、禮法合一。

唐朝繼承和發展了以往禮法並用的統治方法和立法經驗,使法律內容「一準乎禮」, 真正實現了禮與法的統一。2、科條簡要、 寬簡適中。唐朝在前代律典的基礎上,再次實行精簡、寬平的原則,定律為12篇,502條,從而改變了秦漢以來律令繁雜的局面。

3、用刑持平。唐律規定的刑罰比以往各代都輕,死刑旁螞、流刑大為減少。4、語明猛言精練明確,立法技術高超。

唐律結構嚴謹、立法技術相當完善。 唐律概念明確,用語比較確切,邏輯嚴謹,立法水平堪稱楷模。唐律不愧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唐律的歷史地位: 1、唐律對中國封建法律的影響。唐律承襲了秦、漢的立法成果,吸取晉律學的成就,使唐律表現出高度的成熟性。

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對宋、元、明、清法律產生了深刻影響。2、唐律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對亞洲特別是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日本《大寶律令》、越南的 《刑書》和朝鮮的《高麗律》都參用唐律,可見唐律在世界法制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運槐埋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點及歷史地位

東晉建立後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佔據著。從建安 正始 太康以來詩歌藝術正常發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註疏。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並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作風而進入更純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標誌著古...

蔣介石的歷史地位,蔣介石的歷史地位?有什麼功與過

蔣介石對現代中國有兩大功勳是可以彪炳史冊的 一是結束了軍閥長期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 具有初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共和國。二是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肯定。蔣介石的歷史地位?有什麼功與過?如果我們從五百年後看上個世紀的歷史,蔣的歷史地位不應低估。他的兩大歷史功績,一...

建安文學的風格特點和歷史地位

建安文學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從黃巾起義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約五十年時間。在東漢末群雄並峙逐鹿中原的爭奪兼併中,曹操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並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為核心的鄴下文人集團。建安詩歌便是社會由 動盪趨向統一這一歷史時期的產物。世積亂離,風衰俗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