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體例有哪些?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樓:額,還有兩個月
紀傳體,通史,斷代史之類云云!
君子的境界有哪幾點,並從論語中舉例子
2樓:人工服務
關於君子應當達到的境界,《論語》有很多不同的論述,這裡列舉幾段。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
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
賜也亦有惡乎。惡敫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公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所謂「君子」或「君」在先秦的時代裡,跟現今我們所謂的「君子」是否有差別?
3樓:網友
網上找的,希望有用!
君子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4樓:網友
樓上的朋友,您的問題有點寬泛啊。
不過在論語裡,君子的意思有兩重,乙個是指有德者,(道德高尚的人),另乙個是指有位者(當權的人)
歷史學中體裁的含義
5樓:未曾一瞬
所謂體裁的含義,就是記錄歷史的方法,方式。
例如,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編排史實,是編寫歷史最早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如《春秋》、《資治通鑑》等就是編年體史書。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國約427年的史實。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
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得多,也儲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西漢後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複,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燕、趙、魏、扮鬥韓、宋、衛、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國策》。
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排列歷史大事稱「表弊茄」)的方式記敘史實。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廳卜磨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列在全書前面,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請問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含義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特點
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基礎,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世無雙,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養生一詞,原出 管子 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
簡要闡述中國傳統村落與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關係
村落造就了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又鞏固了村落 兩者相輔相成 我國保護傳統村落的文化意義 1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透過傳統村落可認識傳統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2 中國文化 於傳統村落,在經濟發達的今天,這種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就尤其珍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最根本源泉。3 保護傳統村落對於展現...
的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作文,300字的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作文。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很好 家鄧生產能不能搞一個小時吧去,陣陣粽香入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 五 端陽 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 五月五日,蓄蘭而沐 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zhidao天還要懸菖蒲 灑雄黃水 掛艾枝 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