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文獻學的發展演變》教學大綱 重點是介紹各個歷史時期歷史文獻學的概況;難點是各個時期歷史文獻學的主要特點。 第一節 先秦兩漢——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成立派核時期 一、中國歷史文獻學萌芽 二、孔子整理六經 (一)《詩》序 (二)《尚書塵廳掘》序 (三)《易》序卦 (四)劉向《別錄》、劉歆《七略》 (五)《漢書·藝文志》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成長時期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特點 二、史注、經注 三、鄭玄遍注群經 四、目錄學的興盛 (一)國家書目 (二)私家目錄 (三)四部分類法 (四)七分法 五、《隋書經籍志》 六、兩《唐書》經籍志 七、孔穎達與《五經正義》 八、陸德明《經典釋文》 第三節 兩宋元明——中國歷史文獻學的繁榮時期 一、十三經及其註疏 二、四大類書 三、編年體史書的發展 四、紀事本末體的創立 五、印刷術的發明與版本學的創立 六、金石學的形成 七、辨偽學的發生 第四節 清——中國歷史文獻學的鼎盛時期 一、集古代目錄學之大成《四庫全書總目》 二、章學誠的目錄學體系 三、張之洞的《書目答問》 四、伏喊清代校勘學的繁榮 五、清代版本學的興盛 六、清代的經注與辮偽學成就 七、清代的考史、補志成就 八、清代的蓬勃發展 第五節 近現代——中國歷史文獻學的變革時期 一、羅振玉、王國維對出土文獻的研究 二、梁啟超的歷史文獻學理論 三、洪業與引得編制 四、張元濟的校勘古籍 五、顧頡剛與古史辨學的新考據 六、王重民的目錄學 七、張舜徽與歷史文獻學學科的構建 八、白壽彝與歷史文獻學的建設。
2樓:匿名使用者
從獸骨上的甲骨文到鼎上的金文。在春秋戰國時期,普辯使用竹簡,也有少數富人用絲綢,直到蔡倫法明瞭紙。
對研究某一段歷史最重要官方文獻
3樓:鳳尾竹看旅遊
對研究某一段歷史或者某幾段歷史中最重要的途徑的官方文獻是: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是指乙個國春灶家的**在一定時期內行為規範的基本準則。從很早開始,中國曆森森爛代統治者就十分重視典章制度的建設。
史記》中的「書」和後來各朝正史中的「志」、「錄」就留下了豐富的有關典制的記載。此外,還有不少典制方面的專書,如《文獻通考》、《通典》、《通志》,以及各種「法令」、「律則」、「典章」、「會要」、「會典」等等。可見,歷代先人們是十分重視政權制度建設的,並留下了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行為規範和操作方式。
典章制度的相關說明
典章制度最早稱之為「舊事」、「故事」,《直此漏齋書錄解題》中稱之為「典故」。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使作為大權在握的各級**,做事也應該中規中矩,有章可循。
大到經國之大業,小到生活之瑣事,無不與典章制度息息相關。瞭解了古代典章制度,也就等於掌握了乙個展望古代歷史,尤其是統治手段沿革的視窗。
對於想了解、研究古代歷史的人來說,不掌握古代典章制度,許多問題就永遠也搞不清楚;而對於想再現古代社會歷史的**家、電視劇集的編劇們來說,不瞭解典章制度也就無法真實地再現歷史的風雲,甚至會鬧出似是而非、張冠李戴的笑話。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典章制度。
4樓:網友
研究歷史最重要的官方文獻是典章制度。
瞭解古代歷史,可以從瞭解古代悉褲典章制度入手。典章制度是指統治者頒佈的行為規範準則,涉及範圍極廣,大到軍政外交,小到生活瑣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要遵守。古人在這些方面制定了很多行為細則,於是就有了專門研究典章制度的學術文獻。
也許有人會問,瞭解典章制度有什麼用呢?比如看古籍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些法令制度,如果不瞭解典章制度,這些專有名詞根本無法理解。再比如,有些現代人講古代史的時候常常把丞相槐陸頃和宰相混用。
瞭解古代典章制度,首選《文獻通考》。《文獻通考》成書於宋末元初,作者叫馬端臨。全書共計248卷,包含田賦考、戶口考、宗廟考、官職考等24個門類。
書中系統地論述了宋代以及前朝的典章制度,與《通典》、《通志》並稱為古籍中的「三通」。
文獻通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是關於「禮」的**,這部分內容馬端臨一共用了100卷的篇幅進行鉛陸研究。他還用大量篇幅介紹古代經濟,為後人研究這方面內容,提供了詳實的史料。
更早的歷史文獻
5樓:網友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世界上最早的傳記文學是《史記》、中國最早的旅遊地理文學是《山海經》
中國最早的敘事長詩是《孔雀東南飛》
中國最早的詩文選集是《昭明文選》、中國最早文言志人**是《世說新語》
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是《搜神記》
6樓:張為臻老師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中國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常識文學篇。
歷史文獻的概述
7樓:薔薇騎士
當文獻學家著手對某種當代文獻進行整理研究的時候,它實際已經成為歷史的存在物。所以本書使用的「歷史文獻」的時間概念,從屬於的文獻都是歷史文獻」的命題,在收羅文獻時、儘可能予延至現在,從古代至建國以來的五十年,均淪述之。
其次,從學科體系。
來看,廣義歷史學包括自然界的變遷以及最初人類會活動發展的過程。內容涵蓋十分廣泛,廣義的歷史文獻。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文學專指人類社會史,即所謂狹義歷史學。
歷史學典籍則指古代各個階段分類分錄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現代文。史、哲、經等分類中的文學著作、任何目錄分類,都是相對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實多屬於史學文獻,古今學考早有論說。
章學誠。報孫淵如書》稱.「承詢《史籍考》事、取多用巨集,包經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詢地理之類已也。」可見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於四部分類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經。
皆史」的論題、這是指《六經》皆為史料。早在兩千年前.司馬遷作《史記》
就以《六經》為史料。他提出了「頒協《六經》異傳,整齊自家雜語」的命題,廣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視為歷史文獻.則是廣義歷史文獻,它與一切文獻沒合區別,而失之於混淆;如果固守史部類日,必又失之於偏狹c「混而合之則不清.拘而守之則已隘」(章學誠:
燭考釋例女),即所謂「過猶不及」,太廣大狹都是弊病。本書考察的歷史文獻,以狹義的支部典籍為主體,而概述廣義的四部文獻,別擇其中的歷史學史料文獻.主次分明。
中國歷史文獻的積累,有三個方面的重要途徑。一是官府檔案文書的積存,二是歷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書以外的各種撰述的發展。
文獻根據歷史年代不同分為
8樓:笑談窗外事
一、文獻根據歷史年代不同分為現時性文獻和回顧性文獻。
二、簡介:文獻,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所謂文獻:文,是文字記載;獻,就是口頭相傳的。
文獻的基本要素是:
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2.一定的載體;
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
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歷史文獻資料有哪些,文獻史料的型別有哪些?
尚書 現存史書中最古者。資治通鑑 北宋 司馬光。秦會要 清 孫楷。文學名篇 六國論 也可作為輔助。史記 司馬遷。比較,首先足乙個時間概念 切文獻都是各種知識的記錄。時間就好似乙個鏈條,它以 現在 為線索 前於此時謂之 過去 後乎此音謂之 將來 時間即歷史,過去時間中產生的文獻叫歷史文獻 現在即當今的...
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史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史
這不是一本普及性的漢字知識讀物,內容是通過列舉漢字幾種主要字型中的一些字例,並對這些字例的字源繪寫 和淺釋,力求簡明形象地體現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本書共選取常用漢字500字 加上釋文中提到的通用字 假借字等共為660多字 每字依次列舉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和行書等七種字型 其中有的...
在歷史上管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在歷史文獻中管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100字左右
管仲是春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在經濟 政治 軍事等方面進行過一系列改革,使齊國數年之內,國富兵強,獲得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 尊王攘夷 旗號,救邢存衛援燕,率各國諸侯抵抗戎狄族侵擾,對保衛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 文化,免受落後部族的掠奪和蹂躪,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管仲是繼周公之後中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