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孝,父之過」,父母做到哪幾點不怕孩子將來不孝順?

2025-04-21 00:36:18 字數 2475 閱讀 1161

1樓:網友

1.不隨便苛責孩子。沒有乙個孩子希望生活在苛責的環境裡,如果從小就和氣的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是會好好聽的。

但一味的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厭煩父母、厭煩家庭。 2.賞罰分明。

孩子做對了事情,該獎勵孩子一定要獎勵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當回事;孩子做錯了事情,懲罰是一定不能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是不該做的。3.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孩子的思想很單純,有時候一件事情在父母的角度看可能是錯的,但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卻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2樓:爆爆星願

1首先要自己孝敬老人,以身作則,2對晚輩關愛,3對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

3樓:網友

賞罰分明。孩子做對了事情,該獎勵孩子一定要獎勵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當回事;

孩子做錯了事情,懲罰是一定不能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是不該做的。

賞罰分明,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有助於樹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子不孝父之過出自**?

4樓:網友

出自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子不孝父之過意思是僅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作品影響。中國《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

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三字經》以三言形式出現,讀起來輕鬆愉快,更符合兒歌特點。《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三大國學啟蒙讀物。

國際從明朝開始,《三字經》就已流傳至中國以外的國家。

根據記載,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經》翻譯本是拉丁文。1579年,歷史上第一位研究漢學的歐洲人羅明堅,到澳門學習中文,他從1581年就開始著手翻譯《三字經》,並將譯文寄回義大利。

南韓、日本也對《三字經》也非常重視。日本早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國商船帶來的各種版本的《三字經》。

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採用《三字經》,後更大量出現各種仿製本,如《本朝三字經》、《皇朝三字經》等,多達二十多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三字押韻,介紹日本歷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經》。

英國的馬禮遜(1782~1834年)翻譯的第一本中國傳統經典就是《三字經》。1812年,他出版《中國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經》和《大學》。修訂後,1917年又在倫敦再版。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他主辦的《中國叢報》上刊載《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

在法國,猶太籍漢學家儒蓮(1797年~1873年),在1827年擔任法蘭西研究院圖書館副館長後翻譯出《孟子》、《三字經》、《西廂記》、《白蛇傳》、《老子道德經》、《天工開物》等中國典籍。

5樓:西郊有雨

「子不教父之過」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6樓:綠水青山俱樂部

《三字經》中有云:「子不孝,父之過。」很多人是這樣解釋的:

如果乙個孩子不孝順,那肯定是父親的過錯;也有人說,父之過,那母親幹什麼?難道母親們沒有義務?也有人理解說孩子必定會效仿父親的一舉一動……眾說紛紜。

7樓:網友

應該是子不教父之過吧?《三字經》

「子不孝父之過」下一句是什麼?

8樓:網友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子不孝,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這句話出自《三字經》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乙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9樓:瀛洲煙雨

「子不孝父之過」的下半句是:「教不嚴,師之惰」。

出自《三字經》,節選:」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養不教父之過,你覺得你是嚴厲的父嗎?

這是吾禮儀之邦的 言傳身教。由於子 女生理特徵不同,對子女教育的分工在今天仍然有可取之處。女子無才便是德,天職就是為夫服務 操持家務,教導孩子因無才識 也就沒她們的份了。一戶人家,男兒的好壞,與父親教育分不開,而女兒一直認為是婆家人,過去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都是母親教子的千古佳話。所以說,是行文...

那個部門管不孝順父母地,不孝順父母應該讓哪個部門管

派出所都管,法院一告一個準!不孝順父母應該讓哪個部門管 不聽話,不孝順,不服管是三件事還是一件事 10 不聽老師的話,不孝順父母,不服從工作單位管理,這是三件事,不是。孝順是知道用真心疼愛父母,明白父母的苦心,理解父母的用心,感激父母的養育,在父母老了之後,能像當初他們照顧孩提時的我們一樣地去用心的...

為什麼有的人不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的會真心愛別人嗎

會,但是少數,除非他跟父母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不孝順父母,但是綜合來說不孝順的孩子基本都不會真心愛別人的,即便是孝順孩子也不一定會真心愛別人,因為父母跟另一半不一樣 不一定,因為有的父母不值得孝敬,當然你不孝敬他們周圍人又會議論紛紛,說什麼畢竟把你養大了怎麼怎麼的。這種人比較自私,無情無義!父母都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