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忍耐的名人的例子
1樓:黃石筱
夏翁是江陰縣的大族,曾坐船經過市橋,有乙個人挑糞倒入他的船,濺到夏翁的衣服,此人還是舊相識.僮僕很生氣,想打他,夏翁說:「這是出於不知道罷了,(如果)知道是我,怎麼會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話把他打發走.回家後,夏翁翻閱債務帳冊查索,原來這個人欠了三十兩錢無法償還,想借基森磨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毀契券,乾脆不要他還.
長洲尤翁開錢莊營生,年末,聽到門外有吵鬧聲,出門一看,原來是鄰居.司典者(管理典當的職員)上前對尤翁訴說:「此人拿衣服來典押借錢,現在卻空手前來春攜贖取,而且出口罵人,有這種道理嗎?」此人還是一副驃悍不馴的樣子.尤翁慢慢地告訴他說:
我知道你的心意,不過是為新年打算而已,這種小事何必爭吵?就命家人檢查他原來抵押的物品,共有。
四、五件衣服.尤翁指著棉衣道:「這件是禦寒不可少的.」又指著長袍道:「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這裡.」這個人拿了兩件衣服,默默地離去.但是當夜竟然死在別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來這個人負債太多,已經服毒還沒有發作,打算自殺訛詐人錢財,心想尤翁有錢搏鬥,好做訛頭.既然不成,又轉移到別人家的.有人問尤翁為什麼事先知道而強忍著,尤翁說:
凡是別人同你發生衝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災禍立刻降臨.」人人都佩服他的見識.
求古今中外關於忍耐的名人事例
2樓:乾萊資訊諮詢
1.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他是個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當上了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對弟弟說:
我擔任丞相,你現在又管理乙個州,受皇上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樣對待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災禍呢?」
婁師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對哥哥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絕不叫你為我擔憂。」婁師德卻優慮地說:
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對你惱怒。如果你將唾沫擦去,那不是違反了吐唾沫人的意願了嗎?
別人會以為你在頂襪鍵撞他,這隻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讓它自己幹。
2.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兩家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
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便深感慚愧,也立刻把牆退後三尺。這樣,張家和葉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寬六尺的巷道,形成了十分有名的「六尺巷」.
3.宋代著名學者楊時,四十歲時拜程頤為師。乙個下雪的中午,楊時和他的同學在讀書時產生了疑問,便去請教程頤。
當時,程頤正在午睡,他們便站在門口,靜等老師醒來;待程頤醒後發現他們時,他們站的地方已在雪地裡留下了深深的腳印遊櫻。提示:尊師不是做秀,心誠能求真知。
尊重知識。4.漢朝有個人名叫孫敬,自小就喜歡讀書,勤奮好學。孫敬每天晚上都學得很晚,為了避免發睏,影響讀書,他想了個辦法:
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一打盹,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來,這樣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孫敬勤奮學習,收穫很大,後來成為了乙個有學問的大家。
5.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有關名人愛讀書的故事,名人愛讀書的故事
新書買回來了,我們都會很愛惜地翻閱,甚至還有人為它包上個封面。可是,一些名人居然有毀書的怪癖。英國化學家戴維看書時,常常把書頁撕下來看,看後又扔了。這使他的學生們大為震驚,而他輕描淡寫地說道,這樣看方便,再說,我一生沒有時間把任何一本書讀兩遍,也不打算讀兩遍。拿破崙也喜歡看書,就是行軍時他也帶不少書...
有關自信的名人小故事左右,有關自信的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
1 波爾堅信量子論 波爾是丹麥物理學家,他年輕時就提出量子論。在一次科學研討會上,專題討論他的觀點時,權威們否定了波爾的新理論。但並沒有毀掉波爾可貴的自信心,他反而更加振作起來,繼續進行實驗,進一步為自己的理論尋找事實依據。後來許多科學家通過實驗,也證明了波爾的新觀點。於是人們承認了量子論,波爾也因...
有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哪些,有關孝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 前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