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國亡人沒亡的君主有哪些呢?

2025-04-21 20:41:01 字數 5075 閱讀 1532

1樓:徐

這其中最出名的大概要數蜀國的劉禪了,被封為安樂王,他自悉跡己大概也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去光復漢室,所以當安樂王也喚陸正和悔當得開開心心。

2樓:你到底敢不敢

歷史上國亡人沒亡的君主有漢獻帝劉協,魏元春啟帝凳罩曹奐,吳後主孫皓,蜀後主劉扒粗如禪,前涼悼王張天錫,陳後主陳叔寶等。

3樓:耶斯莫拉

歷史上國亡人沒亡的君主有: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吳後主孫皓,蜀後主劉禪,前涼悼王張天錫等。

4樓:你到底敢不敢

歷史上國亡人沒亡的君主有: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蜀後主劉禪、陳後主陳叔寶、恭帝柴宗訓等等。

5樓:名字長拉風哈哈

漢獻帝液鋒劉協、蜀國 劉禪、清朝 宣統皇帝溥儀、北漢 英武帝劉繼光、越國 勾段盯踐、北宋 宋徽宗趙佶握埋和、宋欽宗趙桓。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之輩嗎?

6樓:苦丁有點甜

亡國之君不全是昏庸無能之輩,歷史上有幾個亡國之君完全是替自己前邊的皇帝背黑鍋的,前邊的幾個皇帝把朝廷霍霍的不成樣子,等著他們上臺了即使再有能力也迴天乏力了,其中有三個亡國之君就是背黑鍋的:崇禎皇帝、楊廣和南宋的最後乙個皇帝趙昺。

一、崇禎皇帝朱由檢崇禎皇帝不算是昏庸之輩,只能說他生不逢時,他繼位的時候明朝已經處於搖搖欲墜的情況,當時的明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外有敵人,內有文官把持朝政,還有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威脅他的政權,所以崇禎皇帝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崇禎面對這一局面沒有退縮,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一直兢兢業業的想要帶著明朝重新走上正軌,他曾經一舉清除了魏忠賢等宦官勢力,表面上看著是好的,但是這一舉動讓文官們很開心,因為制約他們的力量沒有了,所以文官也是空前膨脹,崇禎帝兢兢業業十七年,最終沒能保住明朝,自縊在了歪脖子樹上,所以只能說崇禎生不逢時。

二、楊廣我們看的很多電視劇集都會對我們有種誤導,楊廣沉迷女色生活奢靡,曾經為了修大運河壓榨百姓,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楊廣並沒有這麼昏庸,楊廣修大運河也是利國利民惡毒好事,只能說他的這一決定下的不是時候,楊廣在位的時候還對戰高麗,他其實是一心想要強大隋朝,只不過他錯估了當時的國情,所以才以失敗告終。

三、南宋皇帝趙昺如果把南宋的最後乙個皇帝打上昏君的帽子簡直是太冤枉了,為什麼呢?因為趙昺死的時候才八歲,乙個八歲的孩子能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趙昺在位的時候,南宋和元軍打仗,然後失敗了,於是丞相就帶著趙昺跳崖自殺了,南宋的十萬軍民也都隨著趙昺跳崖了。

7樓:甜甜喜歡講故事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之輩嗎??

8樓:網友

不是所有都是,有因國家政策的施行失敗國家積貧積弱,而他國的過於強大被導致的國家吞併。就比如宋朝被元朝的鐵騎取代。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亡國君?

9樓:手機使用者

夏朝亡國之君:桀。

商朝亡國之君:紂。

周朝西周: 亡國之君:宮湦。

東周: 亡國之君:姬延。

秦朝亡國之君:胡亥。

漢朝西漢 亡國之君: 劉嬰。

東漢 亡國之君 漢獻帝劉協。

晉朝西晉: 亡國之君 司馬鄴。

東晉: 亡國之君 司馬德文。

隋朝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

唐朝亡國之君:唐哀帝李拀。

宋朝北宋:亡國之君 欽宗趙桓。

南宋:亡國之君 趙昺。

元朝亡國之君: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明朝亡國之君:明思宗朱由檢。

清朝(愛新覺羅氏)

末代皇帝: 溥儀。

歷史上各朝各國的亡國之君是哪些

10樓:kyoya道

朝代:開國之君 亡國之君 夏朝: 禹帝姒文命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湯帝子天乙 紂帝子受辛 周朝:前1046-前256 西周: 周武王姬發 幽王姬宮湦 東周:

周平王姬宜臼 赧王姬 延 秦朝: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漢朝: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 西漢:

漢高祖劉邦 孺子劉嬰 包括王莽(9-23)和更始帝(23-25)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獻帝劉協 三國:220-280 曹魏:

魏文帝曹丕 元帝曹奐 蜀漢: 漢昭烈帝劉備 後主劉禪 孫吳: 吳大帝孫權 烏程侯孫皓 晉朝:

265-420 西晉: 晉武帝司馬炎 愍帝司馬鄴 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 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420-589年) 南朝: 宋: 宋武帝劉裕 順帝劉準 齊:

齊高帝蕭道成 和帝蕭寶融 梁: 梁武帝蕭衍 敬帝蕭方智 陳: 陳武帝陳霸先 後主陳叔寶 北朝:

北魏: 魏道武帝拓跋珪 孝武帝元修(攸月) 東魏: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魏文帝元寶炬 恭帝拓撥廓 北齊: 齊文宣帝高洋 幼主高恆 北周: 周孝閔帝宇文覺 靜帝宇文闡 隋朝:

隋文帝楊堅 皇泰帝楊侗 唐朝: 唐高祖李淵 哀帝李柷 宋朝:960-1279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 欽宗趙桓 南宋: 宋高宗趙構 末帝趙昺 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 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孛兒只斤鐵木真(即成吉思汗)1206年建國。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國號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思宗朱由檢 清朝: 清世祖福臨 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歷史上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無能的人嗎?

11樓:樓上老易

並不是歷史上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君。乙個朝代的滅亡是因為這個國家累世積壓的弊端讓這個國家逐漸走向滅亡。所以當乙個國家已經腐朽到了一定地步時,哪怕君主再英明,想要挽回乙個快要滅亡的國家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我覺得明朝的崇禎皇帝不就是這樣乙個不是昏君的亡國之君嗎。崇禎皇帝上位之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他想讓這個腐朽衰敗的國家在自己的手上逐漸的變得繁榮富強,他積極的整頓朝堂風氣,整治了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他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想讓這個腐朽的國家重新變得昌盛,可是哪怕他積極努力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做了那麼多的改革。

可是仍然無法讓這個國家駛離覆滅的軌道。

所以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因為末代皇帝有多麼的昏庸無能,而是一直積壓的腐朽實在壓垮了明朝的命數,其實歷史上應該不止崇禎皇帝這樣乙個不昏庸的末代皇帝。只是人們往往有一種普遍的認識就是乙個國家的滅亡往往是由於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但是有的時候社會的發展人心的變革都有可能導致乙個新的王朝新起舊的王朝覆滅,精明的統治者只是在盡力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的緩慢。而昏庸無能的統治者則加速了這個過程。

但是無論在位的統治者是怎麼樣的。做了一些什麼事歷史的發展總是必然的,如果乙個國家的命數是一定的,而前面幾任皇帝昏庸無能加快了國家向滅亡的道路,發展的速度。後代接手的皇帝無論再怎麼樣努力都只能是讓這個速度變得緩慢而不能阻止國家的覆滅。

只能說遇到這樣的王朝這個末代皇帝也是很倒黴了,自己昏庸無能吧,就要背上歷史的罪名,自己勵精圖治吧,又無力迴天。

12樓:禾山

並不是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無道的,只是當他接手國家的時候就是一團亂麻了,無力迴天啊!

13樓:貝殼兒

國家的滅亡,並不是所有的的君主都會昏庸,就像是晚清,封建社會已經腐朽到一定地步,無可救藥的時候,就算皇帝再怎麼清明,僅憑乙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救一整個國家的。

14樓:網友

差不多都是這樣的,他們一般都是貪圖享樂,很少操心國家大事和江山社稷,都是一些昏庸無能之輩。

15樓:啊羨

我覺得不盡然,因為有時候這些亡國之君是實在沒有辦法去挽救之前的乙個漏洞,只能夠自己去承受。

16樓:龍泉鄉園

不全是,有些是國家內亂被外敵乘虛而入,有些是整體國力不如他國強盛,天下大勢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7樓:網友

也不是,有的亡國之君是因為天災人禍,有的是上一屆皇帝的昏庸,導致這一代皇帝使勁上不去。

18樓:笑飲孤鴻

只要是亡國之君,基本都是昏庸無能的人。如果很有能力,是不會讓自己的國家滅亡的。

19樓:木瑾瀚

我覺得並不是的,相反他們都是一些比較有能力的人,只是被後人抹黑了而已。

20樓:和藹的小銘

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無能的,因為當時有一些國家的滅亡是由於外部的因素。

21樓:蘇梓晨

這個倒不全是昏庸無能的,畢竟也是有很多比較有才能的人存在的,所以說還是不要小看皇帝。

歷史上有哪些亡國之君其實是乙個明君?

22樓:網友

秦三世。秦朝末年,子嬰臨危受命,當時諸侯並起,六國貴族紛紛復國反秦,秦朝的軍事實力已經被聯軍瓦解,子嬰即位時「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復陳其巧」。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謀除趙高,整肅朝綱,抵禦劉邦大軍,亡國。

雖然子嬰迅速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幹和魄力,無可爭議的是他無愧為一位明君。

23樓:ai是肖先生

光緒皇帝是乙個年輕開明的皇帝,他以社稷為重,積極推行變法,做事不輕易退縮妥協,在最關鍵時刻,為了變法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不是乙個傀儡皇帝會去想的事,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誇讚。雖然他是清朝的亡國皇帝,變法最終也失敗了,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乙個積極作用,是一位明君。

24樓:義柏廠

三國時期的劉禪,諸葛亮死後,劉禪知道蜀國已經沒有能人扶持蜀國,選擇主動議和投降魏國,蜀國雖然滅亡了,避免了一場戰爭,減少了一場生靈塗炭,其實才是一位真正的明君。

25樓:遊戲可樂

劉嬋吧,投降並不是就是昏君的代表。很大程度上讓百姓避免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26樓:不老松

所說明君那就是崇禎,勤政,聰明,有才無福,在他手亡國。

27樓:居珠

崇禎很勤政,也很崇禎很勤政,也很聰明,有才無福,還是在他手裡亡國了。聰明,有才無福,還是在他手裡亡國了。

28樓:網友

崇禎很勤政,也很聰明,有才無福,還是在他手裡亡國了。

29樓:網友

擁正、滋喜態後就是亡國努、無力整救國家、讓八國聯軍火燒了國明國。

歷史上出將入相人有哪些人,歷史上出將入相的人有哪些

吳起生於約公元前440年,卒於約公元前381年,是戰國初期著名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衛國人。歷史上,吳起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後世論兵,莫不稱 孫吳 作為政治改革家,他與商鞅齊名。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 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 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 相交甚...

歷史上綽號的人有多少,歷史上有哪些人被起了有意思的綽號

只有武將和俠客這樣有武力的人才會有綽號。甚至包括一些將軍和皇帝都有綽號。具體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了,66.79億吧,因為歷史上有多少人,有綽號的就有多少人吧!什麼問題。起碼也要加個問誰的嘛。單水滸就108個 別的更多了 很多哦,不過歷史名人中有綽號的多是敵人的蔑稱,如諸葛村夫,也有稱讚的,如江東猛虎...

歷史上的李姓名人有哪些,歷史上有哪些李姓名人

李 耳 即老子,春秋末期陳國人,重要的哲學家,他崇尚自然,周時以著 道德經 而聞名,提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是中國重要的哲學思想 道家 的創始人,是見於史書記載的李姓第一人。李 斯 河南省上蔡人。戰國時任秦國宰相,曾輔佐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成就了封建帝業。李 冰 戰國時期水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