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木牛流馬 魯國木馬。
木牛流馬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據王充在《論衡》中記載:魯國木匠名師魯班就為其老母巧工製作過一臺木車馬,且「機關具備,一驅不還。」
三譽蠢知國木牛流馬。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70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烏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南北朝木牛流馬。
又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沖之據說又再造了木牛流馬。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未留下隻字片圖的資料。
探索 先看看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敘述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裝置,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裝置,相當於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從他的執行來講,裡面採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桿機構。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桿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執行起來後,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慶消分,使它比檔公升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洞物型在的還螞攜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納猜。
諸葛亮北伐糧草問題
3樓:小魚鹹鹹
諸葛亮北伐,並不經過荊州。諸葛亮說荊州如果在我們手裡,我們就不用打西北的,從荊州出兵北伐攻打宛城,所以這樣就沒有千里運糧的問題。
這樣一來,矛盾就出現了,諸葛亮為什麼打西北,而不向東吳借道打宛城呢?因為打下來,也沒有能力防守,自己的補給線完全掌握在東吳的手中,東吳隨時可以切斷宛城和西川的聯絡。當年劉備孫權是盟友,荊州還有劉備的軍隊,孫權尚且趁關羽北上,偷襲荊州。
現在荊州在東吳手中,誰能安心北伐。那看看孫權為什麼要偷襲荊州,就知道借荊州是不可能的。孫權不願意看著劉備壯大,孫權不是買賣人,而是政治家,他不關心有沒有巨資,而是關心集團的安全與發展。
孫權拿下荊州,是保護自己的上游,同時擴充套件自己的實力。
孫權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劉備諸葛亮身上,諸葛亮也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孫權身上。
劉備孫權聯合,是為了生存,抵抗強大的曹操。可是當曹操二次南下失力,漢中之戰無果之後,劉備和孫權都沒有了生存的壓力,於是為了發展,相互爭奪荊州。
北伐宛城的機會,孫權怎麼會心甘情願讓給諸葛亮。就算孫權主動說,你來打,我幫你運糧食,恐怕諸葛亮也不會去。即使諸葛亮打下宛城,那麼部隊的糧食,仍然要在四川往這裡運,路途依然遙遠,如果期待孫權把荊州產的糧食供給給你,那就太一廂情願了。
ps:有人研究過,東漢末年,全國人口有5000萬人左右,到了西晉統一,人口只剩下1500萬人,大量的人死於飢餓和疾病。糧食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物資,是不會當做商品拿來買賣的。
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怎樣運輸糧草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解決了蜀軍運輸糧食的難題。但早期的木牛流馬一旦啟動就不能停下來,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鐘,直到指定的距離才會自動停下來,且只能走直線。因此諸葛亮為木牛流馬設計了4個檔位:
3公里、5公里、7公里、11公里,一旦啟動預定的檔位,木牛流馬走到預定的距離之前是不會停下來的。某天,諸葛亮派馬謖向距大本營20公里的趙雲軍營運輸糧食。請問:
馬謖至少要讓木牛流馬走幾次,才能將糧食運進趙雲軍營中?
由諸葛亮發明的運送糧草的工具叫什麼名字?
5樓:溫柔_搗爨拺
木牛流馬
諸葛亮發明過運糧車,運送糧草的是"木牛流馬「,只是到了後來失傳了。
6樓:劍舞雄風m8嗴
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來運糧草。
記得采納啊。
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一種運輸工具是靠什麼行走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牛與流馬是同一種運輸工具,以稱作木牛較為適燃李宜。它是由人力推動賣廳的四足行走的木質運輸工具,自重約50公斤,載重約200公斤。利用槓桿原理省力,人肩負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規律地變化。
它能在山地和泥濘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這是圓輪車不能相比的。中段隱。
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 1 為報先帝,以完遺願 依據 諸葛亮出師表 諸葛亮在 出師表 所說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呢,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外交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 文學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 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國內局面穩定後,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數次北伐上,最終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用兵如神的諸葛亮,為何北伐沒有一次成功?
北伐曹魏,乃是為了中興漢室的理想。無奈西蜀的國力無論如何也沒有曹魏的國力強大。這就是為什麼10次北伐均告失敗的主要原因,其次,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讒言。根曹丕的陰險狠辣根本就沒的比。蜀漢雖有諸葛亮,姜維的大才,然曹魏亦有司馬懿,司馬昭等天才輔助!軍事的較量實際上是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國力的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