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問題已經不被科學家們思考了嗎?

2025-04-25 23:56:55 字數 2710 閱讀 9160

1樓:沉夜孤星

要說從前那些大多數都是貴族的哲學家,還真可以說他們是「吃飽了」。如果他們還在為溫飽問題不停地勞作,承受生產、生活中的憋屈,那恐怕就沒有多少心情和精力來思考那些抽象的大追問。亞里斯多德說過,哲學思考的前提之一就是有閒暇的時間。

亞里斯多德說的另乙個前提也鬥族很適合用來這個問題:對世界的詫異,也就是強烈的好奇心。起初的哲學家就像後來自然科學興起時的科學家那樣,都是燃緩去探索世界、思索世界的人。

就好像小孩子剛到乙個新環境喜歡到處看、到處琢磨一樣。你也可以問這些小孩子「你們看這些、琢磨這些跟生活有什麼關係?有什麼用?

但是小孩子們就是喜歡。

哲學發展到現在這樣專業化之後,研究哲學的人可能不太像起初的哲學家那樣源於原初的好奇。但是我並不覺得他們空段弊(好像應該說我們……)在想「不切實際、對生活沒有一點用的問題」。恰恰我認為我思考的問題對生活是有直接用處的。

這要想明白什麼叫「有用」。我覺得不是變成錢就叫有用、做出個東西就叫有用,最直接最根本的「用處」是改善人的感受,或者說讓人們過得更好。哲學家為了自己的好奇心去思考,這也是對他們自己有用的事。

但這樣還不夠,哲學思考不應該僅僅是乙個滿足好奇心的過程,它應該影響更多人的生活,對更多人有更多的用處。你可以說很多哲學思考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思考哲學有可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我自己也是這樣去做的。

2樓:王倩

有一波哲學家認慎型為人的本質是「對環境的反應」,他們認為乙個人之所以成為他現有的樣子,都是跟環境互動出來的,然後心理學家們根據這個思想發明了行為主義心理學,並用這種心理學指導心理諮詢。

有一波哲學家認為人的本質就是自我實現,於是心理學家們根據這個思想發展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並用於心理諮詢實踐工作。

後來又有一波哲學家認為人並不存在什麼人性,都是社會文化建構出來的,於是又有心理學家發明了敘事**,然後用於心理諮詢臨床實踐。

看見沒,從哲學到心理諮詢,也就是哲學家把思想遞給心理學理論家,心理學理論家接過思想並在思想的指導下發明心理諮詢方法,然後把這套方法交給臨床實踐的心理諮詢工作者們。

你所看到的心理諮詢服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哲學家們走在時代的前列線上開創出寬歲猜來的偉大思想的產物,它切切實實雀基影響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

這只是我所瞭解的心理學領域。而這種哲學指導生活的現象遠遠不侷限於心理學,在其它領域,有什麼樣的思想才有什麼樣的法律,有什麼樣的思想才有什麼樣的政體,有什麼樣的思想才有什麼樣的審美…

可以說你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思想的產物。

3樓:遍霽本

以前的哲學從我們現在看培穗來,就如同乙個小孩開始意識到世界,在慢慢去認識世界的乙個過程。這其中有很多是侷限於他的認知。他不懂為什麼能看到世界,為什麼能產生思維。

可以說哲學就代表當時人類最高思維世埋的對人類和世界的思考史。 當你什麼瞭解到那個時代和他們的思想,你就知道那些哲人喊出 我思故我在,存在即合理。上帝已死。

他們的思想已經超越了那個時代。哲學是人類道理上的一盞明燈,而西方的啟蒙運動就是在盞燈的照耀下。才會演繹出最精彩的時代。

笛卡爾喊出我思故我在的時代是乙個必須信權威的時代。 黑格爾喊出存在即合理是在乙個連辯證法都不完的時代。 尼采喊出上帝已死是乙個依然以宗教道德來約束個體的時代。

請尊重搜中螞哲學,無知的言論只能體現自己的無知。有些你們永遠不會明白的。

哲學家思考哪些問題

4樓:學不進則退

我們的教科書上則說:「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什麼是世界觀呢?就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什麼是「總的看法」呢?那就不是「分門別類」的看法。

當乙個人「打破砂鍋問到底」時,那麼,他就離哲學的大門不遠了。說到底,哲學其實不是一種具體的知識,而是永遠在活動著的思想。但哲學這門學問與其他學問不同的地方在於:

它好像沒有別的學科那樣很具體的研究物件。

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說過:「哲學起源於好奇心。」好奇心要是止不住,哲學活動就勢在必然地會發生。

一般我們對周圍世界已經很熟悉,對好多事常常滿足於一知半解便不再覺得驚奇,而驚奇卻是愛智慧的主要原因。驚奇不止,發問的衝動和思想的活動就不會停止。也就是說,乙個人要是一直保持好奇心下去,他就有可能成為一位哲學家了。

哲學家們想些什麼問題?瞭解我們所擁有的認識能力。

哲學家們就是想知道世界本來是什麼樣子。他們的問題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正如盲人摸象,每個人「摸」到的「大象」不一樣,究竟大象真實的樣子是什麼呢?

正如人類認識宇宙一樣,的確非常難以判斷。

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世界本身是不會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不同而不同,之所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是因為人的感官系統不一樣,因此,世界應該只有一種真實的狀態,這種不變的性質就被稱為「本質」。而那些千變萬化的「外貌」被哲學家們稱為「現象」。

哲學家們還追問「本質與現象」的關係是怎樣,掌握了科學方法的人已經具有看到世界真面目的「眼睛」了。世界究竟可知還是不可知?這是近代哲學家們最為關心的乙個問題,而且是否因此就有能力控制這個世界,成為世界的主人。

5樓:網友

現代哲學家主要討論具體的社會問題,比如:**對大眾的影響,人與環境的關係,基因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等。或者對一些哲學概念在前人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分析,比如什麼是知識,什麼是科學,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法律等。

現代哲學家很少象古典哲學家那樣直接討論形上學,進而建立一套幾乎無所不包的浩大的理論體系。現代哲學已被細分成很多科目,各科目都有專門的哲學家在研究,正如現代科學的各個科目也是各有所專,且相互之間幾乎已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認為,綜合性的研究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科學家們建議怎樣保護土地

各級人民 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小流域治理,控制風沙危害,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禁止毀林開荒 燒山開荒 圍湖造田以及開墾國家禁止開墾的陡坡地。1 各人民 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汙染 土地沙化 鹽漬化 貧瘠化 沼澤化 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壞 水土流失 水源枯竭 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

科學家們認為,2025年全世界大資料的儲存容量是(

科學是研究並應用的一門學問,是研究可見的並概括。每一位研究科學的專家,都是隻在自己的領域內專長,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是個門外漢。比如數學家可以不懂英文,沒有人會笑話他。物理學家可以不懂地理,沒有人會嘲笑他。然後你說科學家們認為這個世界沒有神仙,這其實很奇怪,不是嗎,我想多數科學家,都會承認有自己不懂...

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最後把拉直變成了找到了這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的是 暗喻 這句話比喻科學家 哲學家和思想家有能力解決問題,走出疑惑。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們最後把問號拉直變成了感嘆號找到了真理這句話運用的修辭 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問號拉直變成歎號,找到了真理。這句話的修辭方法是借代。牛頓第一定律 地心引力 最後把 拉直變成 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