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國之長空
一、《終南別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的嚮往之情。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原詩欣賞: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2、作品簡介:《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把作者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詩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3、作者簡介: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
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工書畫。
有《王右丞集》。
2樓:岸裡何以顧
終南別業①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④.
[註釋]
①終南:終南山.別業:即別墅.
②中歲:中年.山陲:山邊.
③興:興趣.勝事:快意之事.
④值:碰到.無還期:沒有一定的時間.
[賞析]
這首詩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
「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
「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閒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算**,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
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
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於我們瞭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譯文:(自己)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遊山水.每有閒情逸致,就獨自到山中游玩.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漂游.
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王維 (約692~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詩明淨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
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
3樓:匿名使用者
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終南別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歲月不寒
終南別業表達了作者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
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
5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賞析一】: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
第三聯寫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
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鍊至此,實乃不易。
【賞析二】:
這首詩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
「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
「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閒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算**,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
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
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於我們瞭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閒自得的心境。
詩的前六句自然閒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賞析三】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
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個可能 是下雨之後彙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乾枯了。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
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防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
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兩種境界在其中。第一種,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裡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另一種境界是,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會下雨。
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境的障礙。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頭回到初發心的觀點上。初發心就是初發菩提心的時候。
初發心時什麼也沒有,對修行的方法、觀念都不瞭解。你先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棄。
人生的每個階段也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如果用這種詩境來看待,處處會有活路的。
【賞析四】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閒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閒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了。
全詩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可謂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觀游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觀游魚 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描繪了一幅生活內場景,表現了同時喜歡魚卻容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無奈。觀游魚 唐 白居易 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觀游魚 是一首七言絕句。寫詩人池畔觀魚,有兒童在垂鉤釣魚,有感而發。這兩句是說,愛魚之心人...
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上闕 寫景 壯麗的湘江深秋景色 遠處的山色 紅遍 近處的江景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 即景抒情,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闕 抒情 攜來百伴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承上啟下 抒發凌雲壯志,革命豪情。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 誰主沉浮 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
黃鶴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崔顥的 黃鶴樓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 人去樓空 世事蒼茫無盡感慨的思想感情。黃鶴樓 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巨集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