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後面那句是什麼啊

2021-03-05 09:21:04 字數 5958 閱讀 2060

1樓:歲月不寒

禮記遠遠比三字經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2),教學為先。《兌命》曰(3):「念終始典於學(4)。」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禮》。②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3)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④念終:始終想著。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

」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讀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切合實際一些。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天生來像一張白紙,後來通過經驗積累和學習,便在白紙上畫出了各種圖畫。

玉石同白紙顯然不一樣的。白紙什麼都沒有,而玉石則包含了潛在的有用成分和價值。白紙上的痕跡是外力機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則是讓他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儒家的學者一方面承認了人所擁有的天賦和才能,(不像白紙一無所有),另一方面則強調了開掘和發展天賦、才能,必須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得到充分的展現。確定了這個大前提,剩下的問題便是開掘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是具體的操作方式的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的後一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

4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下一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解釋: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出處】: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原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

玉璧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比喻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會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也不會了解它的好處。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導別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

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大概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吧。

6樓:鑫鑫紫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此為南宋以後的事了)

7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8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9樓:清於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意思是:

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不可能懂得該懂得的道理(這裡的「知道」不是一個詞,「知」是知曉,「道」是道理的意思)。

10樓:☆☆想飛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1樓:囡囡

不知義。不過兩個版本意思差不多,應該都可以

12樓:飛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3樓:笑傲江湖

不知道,這個「道」字是道理的意思,並不是「不知道」那個意思,不要搞混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義「不知義」是原版

「不知道」是白話,通俗語

15樓:佛寶的妖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16樓:閎廣稱景天

1、玉琢器知義

2、玉琢器知道

3、玉琢器知禮

請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後面是什麼?謝謝!

17樓:林燕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親!滿意我的回答嗎?記得給我好評和採納我哦!

18樓:single詭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為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出自歐陽修的《誨學說》

滿意請採納 您的採納就是我答題的動力~

19樓:林苡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爭氣。

20樓:永恆的記憶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沒出息

21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學,後面就是學渣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的下一句是什麼?希望大家可以接下去

22樓:帥氣的小宇宙

下一句是: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原句出自於漢代鄭玄的《禮記》。

《禮記》原文: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意。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白話譯文:

說話和考慮問題合乎法度,招求一些賢良人士輔佐自己,那就足可以有小的聲譽,但還不足以勝任統帥軍隊的將領。禮賢於德行賢良的人,親近於才藝廣遠的人,就足以勝任統帥軍隊的將領,但還不足以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處於君位的人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這一定要通過學習呀!

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不會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要把興辦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尚書·兌命》篇中說:

「由始至終要經常想著學習先王正典」,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玉不琢不成器 下一句是什麼啊??

23樓:陰謀論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三字經》:人不學,不知義

24樓:朱嘉懿葛穎

1和2兩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25樓:顧專戢曜燦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26樓:改懷騎凡巧

人不學,不知道。(我資料書上的,沒問題)

27樓:說魁黨冰

木不雕不成材(我亂猜的)

玉不琢不成器的後兩句是什麼

28樓:116貝貝愛

玉不琢,不成器的後兩句是:人不學,不知義。

出處:《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白話釋義:(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物品,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雕刻製作成為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有才德的人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考慮嗎?

文章啟示:

《誨學》以「玉」同「人」作比,從「玉不琢,不成器」比之於「人不學,不知道」,這一點是易於理解的,而「玉不琢」與「人不學」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般,「玉不琢」為害尚不大,因為玉「有不變之常德」,不琢「猶不害為玉」,但是人不學性質就大不一樣。

因為「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這就是《誨學》要說明的關鍵之點,事實也正是這樣。

寫作背景: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例:《醉翁亭記》最後一句),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

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天聖七年(2023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歐陽修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

「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天聖八年(2023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29樓:s向隅姑娘

後兩句是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

出處:北宋歐陽修《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譯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會從品德高尚的君子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擴充套件資料

一、喻義

玉與人的「關係"

共同之處:兩者都要「加工」,否則不成大器

不同之處:玉不雕琢,不會失去本性;而人則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點,本性。 害:妨礙;影響 念:思考 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經歷磨難,難以成才。

二、引證解釋:

1、那位大財主雖然金玉滿堂,可是兒子不成器,偌大家業,不過十年便揮霍得一乾二淨了。

2、玉不琢不成器,中國人都聽說過這個道理。

3、玉不琢不成器,名師懂得怎樣造就高徒。

作文《玉不琢,不成器》,以玉不琢不成器為題的一篇八百字作文

俗話說得好 玉不琢,不成器 就像我們小學生,沒有父母和老師的精心教育,自己又不努力,以後就難成有用之才。之前,我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 一個春光明媚的週末,爸爸帶我去鄉下奶奶家植樹。到了奶奶家,我向奶奶打了個招呼,就飛快地奔向家門前的空地。我和爸爸各種一棵樹,我們鬆土埋苗澆水,爸爸一邊給他的小...

好玉不琢與玉不琢不成器,哪種說法正確

如今翡翠資源越來越少,臻品也越來越難尋覓,所以翡翠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436這也形成了 好玉不雕 素面翡翠 與 玉不琢不成器 雕花翡翠 兩種不同境界的玉雕收藏 俗話說 玉不琢,不成器 但為什麼又說 好玉不琢 呢?豈不是...

玉不琢不成器英語作文怎麼寫

想寫好作文,在我看來,無非有以下幾點 1.嚴謹的佈局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不過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會很好寫了。鳳頭 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