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知道馬甲
中秋節吃月餅的含義是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古
代就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2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3樓:匿名使用者
寓意著家人們能夠團團圓圓
4樓:尨蓇厵菭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
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有什麼意義
5樓:又雙叒來咯
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
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把西瓜、月餅等最圓的果品、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後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
八月十五叫中秋節是因為
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6樓:小菜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另有一種說法是,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英語拼寫為:mooncake(月亮蛋糕)。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7樓:
在中秋節傳統文化的禮儀中,月餅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祭月禮儀,就是敬奉月神,祈求月神的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親人團圓,並請月神享用美味的供品(祭文最後的「尚饗」,就是請月神來享用供品)。而被月神光顧過的供品(包括月餅),也就帶有神靈所帶來的福祉和保佑(俗話說就是「開過光了」),這時家人再「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之」,就有了精神上的享受。
8樓:秒兔**
中秋節是團圓佳節,月餅象徵團圓,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9樓:大橙子地粉絲
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有些自私自利,有些**歹毒,而有些又正直誠實,有些又心地善良。
有些歌唱得太多,依然會溫暖你的心窩,有些話年年都要說,再說一次也不嫌太多,有些歌唱得太多,依然會溫暖你的心窩,有些話年年都要說,再說一次也不嫌太多。
有些話還沒有說完,那就算了吧,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結束吧,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了,有些事情還未完成,那就趕緊吧。
有些時候,為傷心而哭,有些時候,為感動而哭,有些時候,為快樂而哭,有些時候,為懷念而哭。
生民的驛站,有些人是過客,來了又走。有些人是常客,來了又來。有些人是看客,來來往往。有些人不是客,驛站是他們的家,是歸宿。
有些笑,笑裡藏刀;有些笑,溫暖人心;有些笑,攝人心魄;有些笑,皮笑肉不笑·
10樓:匿名使用者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11樓:匿名使用者
名俗,中國特色,文化傳承。
中秋節吃月餅的意義是?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
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把西瓜、月餅等最圓的果品、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後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
說的是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漢人,暴虐殘忍,民不聊生。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於是就有了紅巾軍,就有了要飯娃出身的丐幫首領朱元璋,就有了朱領導下的農民起義。
勝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來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帶陷的小圓餅。而起義的指令就藏在了陷裡。
13樓:尨蓇厵菭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
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14樓:小菜
一家團團圓圓的,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 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 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
"八月十五謂之中秋, 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
15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
中秋節吃月餅的日記怎麼寫,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怎麼寫
中秋節吃月餅 轉眼中秋節就到來了,而在每年的中秋節裡,我們一定要做的兩件事情就是賞月和吃月餅。而聽說吃月餅有著這樣一個由來。在這裡我先給大家講述一個關於月餅的傳說吧。傳說以前月餅叫做胡餅,是打了勝仗獻給皇上的一種貢品。唐玄宗的時候,唐軍打敗了匈奴,大臣將胡餅獻給玄宗,玄宗看了看說 這麼好吃的餅叫做胡...
中秋節吃月餅怎麼畫,中秋節吃月餅是怎麼來的?
中秋吃月餅的話可以畫成簡筆畫,這樣的話比較簡單,也能夠表示這種意境吧。中秋節吃月餅的話,你可以把想象中的畫面去畫出來比,如說一家人圍在一起,嗯聚餐啊,吃月餅這些一些美好的畫面,想著畫出來就可以了。中秋節月餅的話直接就畫一個圓的月餅,然後在上面寫一些字就可以了。周杰吃月餅怎麼畫?我覺得這種的畫按照那個...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 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因此便在民間傳播開來。中秋節,又稱月夕 秋節 仲秋節 八月節 八月會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