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沫子37呦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四大古典戲曲
《長生殿》和《桃花扇》創作的年代背景大致是相同的,兩部戲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在劇情的組織安排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在一個巨集大的背景下,描繪社會生活事件十分廣闊,就其中心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愛情與政治」。
王實甫《西廂記》實現有情人的愛之夢,文學價值很高,被視為古代劇的範本;湯顯祖用《牡丹亭》呼喚著一個人性解放的新時代,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戲劇乃至文學的婦女形象中從未出現過的。
四大古典戲曲,也稱「四大古典戲劇」。即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長生殿》 。
《長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戲曲發展上的兩個高峰,在中國戲曲中也同樣具有很高的地位,與《西廂記》和《牡丹亭》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劇,一直深得廣大人民喜歡。
《桃花扇》底系興亡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記錄著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運,又用它勾連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動。
《西廂記》實現有情人的愛之夢
王實甫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蹟,均不可考。但他為我們留下一部不朽的傑作《西廂記》。《西廂記》的故事出自唐代元稹(779-831)的**《鶯鶯傳》。
**敘述書生張生遊學蒲州,與寄居普救寺的崔相國之女鶯鶯相戀,後入京赴試,將她遺棄。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劇情是這樣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到花園遊玩,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
夢醒後她為相思所苦,傷情而死。三年後,柳夢梅去臨安應試,經過杜麗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畫像,和杜麗娘的鬼魂相會,並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結為夫婦。但杜寶不承認他們的結合,直至柳夢梅中了狀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獲得圓滿解決。
《長生殿》取材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從帝妃之間產生了一點真情的那一刻,楊玉環為衛護自己與李隆基穩定的關係,她妒忌、偵審、吵鬧、百般邀寵;而作為天子的唐明皇則是「弛了朝綱,佔了情場」。朝綱廢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祿山的叛亂和軍民的怨恨。
在軍士譁變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馬嵬坡賜死楊玉環。然而,馬嵬之變不是戲劇的結束。此後,洪昇把情感的實現寄託到理想的天國。男女主人公飛昇仙境,在情悔與夢幻中,愛情最終得到昇華與淨化。
2樓:赤霓
戲曲是中國的特產。它是一種將文學、**、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熔於一爐、高度綜合的藝術,一種載歌載舞、寫意傳神的藝術。中國戲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一,它和古希臘戲劇、印度梵﹝fan 範〕劇被稱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古希臘戲劇和印度梵劇已經衰落下去,中國戲曲歷經千載,幾度沉浮,而今依然充滿生機。在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中,戲曲形成了繁多的聲腔系統,造就出燦若群星的藝術家,積累了數以萬計的劇目,形成了唱、念、做、打,手、眼、 身、步、法「四功五法」等獨特的表現手段和獨樹一幟的美學特徵。直到今天,全國仍有200多個劇種活躍在戲曲舞臺上。
戲曲不僅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而且傳播海外,風靡異域。戲曲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變化,特別是當今,為了追 蹤時代,永葆藝術的青春,自立於世界藝術之 林,戲曲藝術正處於不斷的探索和艱難的變革之中……
3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劇種上百,主要的如下:
南方劇種
越劇 黃梅戲 川劇 潮劇 粵劇 淮劇 紹劇 瓊劇 花鼓戲 滬劇 漢劇 滇劇 錫劇 揚劇 湘劇 採茶戲 歌仔戲 黔劇 楚劇 高甲戲 婺劇 桂劇 徽劇
北方劇種
京劇 評劇 河北梆子 秦腔 四大梆子 眉戶落子 山東梆子 二夾弦 平調 老調 呂劇 柳琴戲 四平調 絲絃四股弦 二人臺
崑曲也分南昆北昆
4樓: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
角色:末:男角。元雜劇中的正末是劇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劇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淨:俗稱「花臉」「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如《竇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屬淨。
醜:又稱「三花臉」或「小花臉」多扮演性格詼諧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雜劇中有外末、外旦、外淨等,是末、旦、淨等行當的次要角色。監斬官——外末。
雜:又稱「雜當」。扮演老婦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
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二)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使得開發商見佛殺佛藍山咖啡
6樓:匿名使用者
各地有很多不同劇種,崑曲應該起源最早,有京劇、豫劇也叫河南梆子,秦腔、河北梆子,滬劇,越劇,黃梅戲,粵劇,川劇等,戲曲應該從元曲發展成型,名篇有《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等
7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還是蠻不錯的一種興趣愛好
8樓:父f幕蠶
課前查詢相關資料,瞭解藏族同胞的民俗有關我國傳統戲曲的知識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的原則速和我走測軟體促進呢i不允許聰明憑良心,昆明最開心哦哦吃米飯你家男人v叫你v空吃飯麼督促和你爸
關於戲曲的知識
10樓:li小狐狸
五大劇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 、 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 豫劇 」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崑曲:百戲之祖。又稱「崑腔」、「崑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代表作《牡丹亭》、《長生殿》等。
京劇:國粹,也稱「皮黃」。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主要流行於京津滬地區,目前全國各地都有京劇院團存在。代表作《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樣板戲《沙家浜》等。
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23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
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越劇:主要流行於江浙一帶,由於劇中角色都是由女子扮演,又被稱為女子之戲。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2023年左右進入上海。
2023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代表作《紅樓夢》、《梁祝》、《西廂記》、《五女拜壽》等。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代表作《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 。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 用安慶方言演唱。代表作《女駙馬》、《天仙配》等。
生旦淨末醜
生:男性角色。根據人物角色不同又分為老生(如諸葛亮、劉備、薛仁貴等)、小生(如許仙、張生等)、武生(如趙雲)、娃娃生等各類角色。
旦:女性角色。根據人物需要又可分為正旦,又名青衣。
泛指以唱功為主的比較端莊的角色(如王寶釧、秦香蓮等)、老旦(如佘太君)、花旦泛指青春活潑的小姑娘(如紅娘)、武旦、刀馬旦 、彩旦(媒婆)、花衫(梅蘭芳大師首創,融合了青衣花旦的特長,邊唱邊舞如虞姬)等。
淨:男性角色,俗稱「花臉」、「花面」。如包拯、曹操等。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藝術特點,又劃分為許多專行,如京劇的正淨、副淨、武淨等。
末:傳統戲曲腳色行當。常扮社會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並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數劇種末已併入老生行。
醜:丑角,如九品芝麻官等。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術特點,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
唱唸做打
唱:唱功。
念:**性的唸白。
做:做功,也就是表演。
打:武功。
11樓:金果
戲曲是「戲中之曲」,是在戲中演唱唱詞,用以與「散曲」有所區隔,包含文學、**、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起源歷史悠久,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逐漸形成比較完整戲曲藝術體系。
戲曲成為中國傳統具有各種舞臺元素的戲劇形式,以代言體方式呈現表演藝術。戲曲內涵包括唱唸做打,綜合對白、**、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歌劇、舞劇、話劇。從全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脫穎而出的京劇、豫劇、越劇,被官方和戲迷友人們譽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十種,覆蓋教育、旅遊、戲曲、電影、網路、民俗、文化、電視、國學、藝術、漫畫等各領域。
1.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
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2.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2023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
2023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
2023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
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範(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3.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 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
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4.評劇
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
2023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5.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
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戲和曲的關係
我覺得演員和戲曲,是誰成就了誰?這是閒暇時間腦子裡突然蹦出的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因為許多人對戲曲不感興趣,所以一時也沒有答案,但我們試想一下,演員和戲曲的關係,就好比影視演員和影視劇的關係,對於影視劇,大家一定不陌生,層出不窮的電影 電視劇充滿了我們的娛樂時光,對於明星的日常動態,吃瓜群眾瞭如指...
關於戲曲的成語,與戲曲有關的成語
關於戲曲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哀感頑豔 頑 愚頑。原意是指內容悽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豔情的 戲曲 電影中的感人情節。八府巡按 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 常見於戲曲 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不瘟不火 ...
傳統戲曲的商業運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求大神幫助
在國學論壇戲曲版塊讀到由如軻齋先生髮的俞為民先生的 南戲的產生及其市民性 的時候受到了啟發,覺得從商業化運作角度去 起對南戲的產生發展成熟是大有可為的,於是想以此題目作為碩士 的選題.正如孫崇濤先生所言 在中國古代,戲曲 說唱等,不被看作文學藝術的 正宗 對這方面的研究,未有得到如詩文一樣應有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