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柯玉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當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
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於是被當權者以「貪贓」與「觸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獄。此詩是駱賓王身陷囹圄之作。
2樓:匿名使用者
那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在我國古代,蟬被視為高潔的象徵,因為它高居枝上,餐風飲露,與世無爭。因此古代很多詩人詠蟬,有的藉以歌頌高潔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淒涼。
如「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李百藥《詠蟬》)「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
」(褚澐《賦得蟬》)「 煩君最相驚,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蟬》),在不同身世經歷的詩人筆下,平凡常見的蟬各具性靈,彷彿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而在歷代鱗次櫛比的詠蟬詩中,最受稱頌、廣為流傳的就數這道《在獄詠蟬》詩了。
《在獄詠蟬》詩,與一般的詠蟬詩不同,感情真摯而充沛,不但沒有無病呻吟,更非「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平常慨喟。它抒寫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該詩是駱賓王於儀鳳三年在獄中所作。他下獄的原因儘管說法不一,然而多數認為是被誣陷的。例如有傳說,武后**,排斥異己,嚴刑苛法,告密之風盛行。
駱賓王屢次上書諷諫,因此獲罪撤了職,並以貪贓入獄。也有人依據他的《獄中書情》,分析「三緘慎禍胎」等語,認為他是言語不慎招來了莫須有的打擊。
具有俠義性格的駱賓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詠蟬來替自己的清白申辯,宣洩心中激憤之情。詩的序言中他寫道:「僕失路艱虞,遭時徽,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聞蟪蛄之有聲,悟平反(昭雪疑獄)
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在獄中詩人觸景生情作該詩,既向知己的朋友訴說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對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說:「非為文墨,取代幽憂雲耳。」由此可見所寫都是肺腑之言。
詩的首聯點題,上句中的「西陸」,一方面表明時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詩人被囚禁的地點一禁垣西。蟬聲唱,指蟬的鳴叫。詩序裡說:
「餘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
豈人心異於曩時,蟲響悲乎前聽?」詩人失去了自由,聽了寒蟬時斷時續的鳴叫聲,覺得異乎尋常,深感其中有一種幽咽、悽楚的意味。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
「南冠客思侵」。蟬的哀鳴聲喚起了詩人思念故鄉的無限惆悵與悲慼。這個「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憂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次聯「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是緊承上聯進一步抒發詩人悲苦煩憂的心情。詩人彷彿是在對蟬傾訴,又彷彿是自言自語:我本來就夠痛苦了,**還受得了你不斷地向我訴苦呢!
正所謂以苦引苦,人何以堪!
三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表面是寫蟬,實際是抒寫自己境況。秋季露水凝重,打溼了蟬的翅膀,使它難以飛行;秋風頻吹,使蟬的聲音傳不到遠方。此處以蟬的困厄處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難進;受讒言誹謗良多,身陷囹圄,辯詞無以傳遞。
詩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聯為一句深沉的慨嘆:「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現在世上無人看重「高潔」,又能指望誰來替我平反昭雪呢!
這聲哀嘆,彷彿對蒼天呼籲,又象是控訴奸佞,滿腔憤懣傾洩而出。詩人並沒有言過其實,殘酷的現實正像他所預料的,儘管「平反之已奏」,卻如泥牛入海一般杳無訊息。直到調露元年,高宗到東都大赦天下,駱賓王才得以出獄,但「坐贓」
的罪名卻和他的「文名」連在一起永遠地被載入史冊了。這憤恨如何能平消?到敬業起兵伐武,他積極參與並起草了《討武曌檄》,或許原因正在於此。
曾經說過:「問詠物如何始佳?答:
未易言佳。先勿涉豈犬,一豈犬典故,二豈犬寄託,三豈犬刻畫,豈犬襯托。去此三者,能成詞不易,矧復能佳,是真佳矣。
題中之精蘊佳,題外之遠致尤佳。自性靈中出佳,自追琢中來亦佳。」《在獄詠蟬》詩最為突出的特點,正是「去此三豈犬」,用典貼切自然,比喻精闢傳神,寄情寓興深遠。
這真正是深領題中之精蘊,又兼得題外之遠致,因此能夠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名篇。詩的首聯,「西陸」對「南冠」,「蟬聲」
對「客思」,「唱」對「侵」,對仗工整。次聯則換以流水對,上下連貫,前後兩聯錯落有致。第三聯含蓄蘊藉,富於理趣。
尾聯用語犀利暢快。儘管有人認為「未免太露」,但精通詩道的駱賓王卻認為不如此難以抒胸臆。這種「一吐為快」的風格,正是駱賓王詩歌一貫的特色。
陸時雍曾經說過:「照鄰清藻,賓王坦易。」這種「坦易」的詩風也表現了他倜儻不羈、豪放脫俗的氣質。
駱賓王的詩雖然不能擺脫六朝遺習,但不刻意追求形式。這首詠蟬詩,屬對工整,句法善變,語言精煉,音韻和美,格調深沉而不頹喪,給人以整齊活潑的美感。
《在獄詠蟬》是駱賓王陷身囹圄之作。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屈居下僚十八年,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入獄。
其罪因,一說是上疏論事觸忤了武則天,一說是「坐贓」。這兩種說法,後者無甚根據。前者也覺偏頗。
從詩的尾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來看,顯然是受了他人誣陷。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這幾句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被抨擊者當然要以「貪贓」、「觸忤武后」將他收繫了。也正因為如此,駱賓王才在獄中寫下這首詩。
詩題又作《詠蟬》。同前人詠蟬之作,如陸雲的《寒蟬賦》、曹植的《蟬賦》、曹大家的《蟬賦》、虞世南的《詠蟬》詩彷彿,駱賓王的這首五律旨在以蟬之餐風飲露表示自身的高潔,求得世人的同情。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首聯承題而來,正切主旨。「西陸」,秋天。《隋書·天文志》釋「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
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行以成陰陽寒暑之節。」「南冠」,又稱獬豸冠.本指楚冠,此處作囚犯解,用楚國鍾儀被囚的典故。《左傳·成公九年》記,晉景公到軍府檢查,看見有一個**模樣的人被囚繫著。
成公便問:「那個被捆著的戴著楚冠的人是誰?」有司回答說:
「是鄭國獻來的楚國囚犯鍾儀。後世遂稱縶囚為「南冠」。此處的南冠是作者自指。
「南冠」後的「客」字不作通常的「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稱坐牢為「客」,可見冤憤殊深。首聯兩句十字用工整的對仗描繪了這樣一副圖景:深秋裡,寒蟬發出了陣陣悽楚的叫聲,這聲音打動了囚縶在牢的駱賓王的心絃,引起了他深深的思慮。
此聯中,應特別注意「思深」二字,它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詩之「源」。詩的名句諸事如「玄鬢」、「白頭」、「露重」、「風多」及種種聯想,皆由此遣發派生。
由於作者在首聯中即以南冠自切痛處,又以「思深」二字為詩旨的表達作了鋪墊,故頷聯即被順勢推出:「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玄鬢」,黑色鬢髮,這裡指蟬的雙翼。
「白頭吟」,漢魏樂府名篇,寫一女子被負心漢始愛終棄的悲鬱心情,表達了她對專一愛情的追求。據說此詩為西漢卓文君作。卓文君慕司馬相如之才,私奔並與司馬相如結成伉儷。
但司馬相如愛情不專,入京後,要娶茂陵一女為妾。文君聞知,作《白頭吟》以自傷。相如見詩悔悟,不再納妾。
賓王此句的寫作,其意有表裡二層。表層的意思是說,蟬掮動著烏黑的雙翼來對著滿頭白髮的作者悲吟,使他無法忍受。裡層的含意則更為深刻,作者意在通過香草美人的傳統文學手法,抒發自己失去朝廷寵信,受貶遭困的怨憤。
作者「蟬」人對舉,「玄」「白」並用,睹蟬翼而起悲,聞蟬鳴而不堪,是因為他也有過鬢髮玄黑的豆蔻年華。早在公元669年,他就躋入仕途,以圖報效:「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勳」。
還應雪漢恥,持此報明君(《宿溫城望軍營》)。為逞壯志,他文官任過府屬、奉禮郎、東臺詳正學士,武官任過四川,燕北掌書記,然奔波三十載,卻始終沉淪下僚,剛升為侍御史,便**入獄。報國之想,終成泡影,何堪忍受。
若說首聯見景生情,託物起興,頷聯蟬人並舉,敘中生議,那麼頸聯的重心則轉在感慨議論的抒發上。「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說蟬因露重而難以前飛,因風大而鳴聲不能遠傳。這既是描寫深秋寒蟬的艱難處境,也是對自身遭遇的慨嘆。
作者在詩前的序中寫道:「僕失路艱虞,遭時徽墨。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意即是時代的「徽墨」(繩索之意)將其**,使他不能馳騁壯志。
序文還說他「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看到螳螂抱緊螳斧,欲撲捉被食之蟲,立即想到自己仍處在深深的危機中。朝廷內外奸邪勢力的濃露重霜不但凍僵了他的翅膀,鎖住了他的聲音,而且會將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序文的這些話說明了頸聯雖宇宇寫蟬,然意不在蟬。
這兩句詩,寫得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好詩,不但要有詩眼,以放「靈光」,而且有時須作「龍吟」,以發「仙聲」。試讀盧照鄰的《古從軍行》,杜甫《蜀相》諸詩,兩詩若無「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龍吟」句殿後,直抒胸臆,剖獻「詩心」。
則全篇就木然無光了。此詩亦然,尾聯詩人憤情沖天,勃發「龍吟」,噴出蘊蓄許久的真情:「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遂脫去了前三聯罩裹詩句的「蟬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這顆誠心恰如其《序》所說,乃「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才使《在獄詠蟬》成為唐詩的卓犖名篇,超然於初唐諸官體豔詩之上。
駱賓王《在遇詠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解釋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 浙江義烏 駱賓王 640?684?婺州義烏 今浙江義烏 人。出身寒門。七歲即能賦詩。曾任侍御史,因屢次上疏言事,遭誣下獄。後貶臨海縣丞,悒悒不得志,辭官而去。嗣聖元年 684 武...
駱賓王《在獄詠蟬》,為什麼要詠蟬呢
全篇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寄託遙深 蟬 人渾然一體,詠蟬就是要表達詩人遭受讒陷之憂。這首詩作於公元678年 唐高宗儀鳳三年 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有一位叫徐敬業的起兵反對她,用駱賓王寫的 討武檄文 散佈天下,揭露她的昏庸和暴行。不久,駱賓王 入獄,在獄中寫下了這首詩。此詩作於患難之中 情感充沛 取譬明切...
史記的思想內容,史記裡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史記 de思想性如下 1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可謂新鮮 獨特,因為在當時重本輕末的農耕社會裡,他能夠為工商業者鳴不平,並且提倡工 農 商並重,實在是難得 2 進步的民族觀,在 史記 中,司馬遷開始將長江以南的民族歸於炎黃子孫,體現其大民族的民族觀念,同時他反對漢武帝的擴張戰爭,期盼各民族和平共處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