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白盡頭反映出唐朝的什麼政治制

2021-03-06 07:58:37 字數 1478 閱讀 3671

1樓:鹹蛋超人

反映了唐朝科舉制度 這種制度正是創於隋朝, 隋文帝最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 這個制度存在了581年到2023年,貌似…2023年了 李世民蓋世英明 治理國家有一套獨特的手段。說明唐朝不拘個人利益 大大提高國家的效益 不論你是誰 用人不看出身貧賤。很好的,差不多三百年左右。

希望採納為答案,謝謝採納哦

2樓:魅影賴誄

科舉制。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是唐人趙嘏(gu)的詩,見《唐摭言》,形象地刻畫出進士登第的難度。 趙嘏寫這詩的意思是:

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唐太宗繼承並發展了科舉制度,這是唐代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由於應舉者多,錄取名額少,50歲能考中進士的人,還算年輕,仍被看作「少進士」,終身不第的居大多數。 正因其有難度,一旦登第就聞名士林,被比作登龍門,意味著可以在仕途上飛黃騰達了。

所以當時張瑰兄弟八人,七人進士出身,一人制舉(由皇帝特旨召試)出身,兄弟集會時不要制舉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見進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為人所看重的。以後各朝沿襲科舉制,實際就是沿襲進士科。

貞觀年間是進士科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貞觀末年,唐太宗擴大進士科,提高了進士的進身之階,對於唐朝前中期科舉制的興盛,無疑起了推動作用。通過考試選拔**,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的英雄盡白頭」 這句話指的是科舉制度。通過國家組織統一考試作為主要的選官的主要方式,即科舉制度,始於隋煬帝,完善於唐太宗貞觀時期。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最成熟的選官制度,一經誕生,便獲得了無窮的生命力,在中國歷史上存續近2023年。

這種選官制度具有明顯的侷限性,但卻有過去的選官制度所沒有的優勢。 相比漢代察舉制、孝廉制,魏代九品中正制,晉代、南朝士族制,科舉制具有兩方面的明顯優勢。

一、門檻低;

二、相對平等。這兩點使得社會各階層人才,無論貧富,無論貴賤,都獲得了相對平等的機會。這使得社會人才,尤其是占人才大多數的那些在經濟、政治上都處於弱勢的知識分子,得到了巨大的鼓舞。

儘管考取功名的只是少數,儘管內幕並非表面所說的那麼公平,但它畢竟為貧寒之士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入仕之路。這項制度誕生後,全社會的知識分子便為之吸引,寒窗苦讀數十載只為一朝功名。如若金榜題名,當然喜不勝收,自然也可以如釋重負,所謂「春風得意馬蹄輕,一朝看盡長安花」。

但更多的學子則是名落孫山,不得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讀,即使如此,又能有多少人遂願呢?多少人讀白了頭,還是兩手空空! 這項制度具有明顯的優勢,也又明顯的侷限性,它發現了人才,也泯滅了人才。

並非所有人才都適合當官,可這項制度的出現,使得整個社會人才吸引到了仕宦之路上。這一方面使許多人才走錯了路,空白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國古代人才結構的畸形。 這項制度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封建統治者,即選拔了人才,又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看到學子考完退場後的情景,唐太宗喜不自禁道:天下英雄,如我彀中!

4樓:埖**瀑礁

反應了唐朝的科舉制度 天下人才都是天子門生 盡入吾鷇

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時,羅成還活著嗎

羅成,在隋唐十八傑中列第七,十六傑列第八,在和中都是第七條好漢.唐史 記載 相傳羅藝有子名成,事蹟不詳 具體事蹟是等 和評書中虛構的.隋唐時期有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 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相同點 他們都用槍,很勇猛.武藝高強.史上羅士信在瓦崗軍裡呆過,羅成...

李世民之後的皇帝是誰,唐太宗李世民之後的皇帝是誰

唐高宗李治 628 683年 就是武則天的老公。武則天 624年 705年 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唐睿宗李旦 662年 716年 唐中宗李顯 656 710年 少帝 或者 殤帝 李重茂,在位1個月 唐玄宗李隆基 685年 762年 唐肅宗李亨 711年 762年 唐代宗李豫 726年 779年 ...

像清世祖唐太宗這樣的稱號是這個皇帝剛登基就有的,還是駕崩後有的

是駕崩後有的。世祖,太宗屬於廟號。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 祧 祧 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