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拍
歷史背景
該文故事背景是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秦、晉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
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
春秋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節選原文: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文: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
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得到呢?
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擴充套件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春秋左傳》,《春秋左傳》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歷史名著,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全書從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比較系統地記敘了整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同時也較為具體地描繪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
《春秋左傳》長於敘事,善於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對許多大小歷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形象鮮明,語言優美,成為歷代散文的典範。
本篇所記述的是**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藉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讚歎。
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文章首段開篇就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兩大國聯合起來圍攻鄭國,戰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為下文燭之武臨危受命埋下伏筆。並埋下兩處伏筆:鄭無禮於晉,與秦無關;晉、秦不在一處。
第二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他在鄭伯一番誠意和透徹的分析下,拋開個人感傷和利益,承擔起關係國生死存亡的重任,體現燭之武的深明大義。其中,佚之狐舉賢和燭之武先「辭」後「許」,行文波瀾起伏,頗具戲劇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體,也是說退秦師的關鍵。
分四個層次:一是燭之武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說話,引起對方好感;二是說明亡鄭只對晉國有利,「亡鄭」、「陪鄰」、「舍鄭」,皆對秦國有害無益;三是陳述儲存鄭國,對秦國有好處;四是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係,舊事重提,觸及秦伯的恨處,說明晉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並分析晉國貪得無厭,後必「闕秦」。
燭之武的說秦之詞,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邏輯力量,從而使秦穆公意識到晉強會危秦,於是與鄭國訂立了盟約,乃至幫助鄭國。
第四段敘述晉師撤離鄭國,同時體現一代霸主晉文公的政治遠見。此段行文又一張一弛,先是「子犯請擊之」,令氣氛陡然又緊;文公「未可」,又鬆;直到「亦去之」,讀者的心才安然放穩。
2樓:鼠痴貓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
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
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
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
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為什麼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
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
兩年後,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願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合和晉國是「友好」國家,它們是被婚姻聯絡在一起的!
晉國的太子逃亡經過鄭國時,鄭國國君沒有以應有的禮儀接待他,後來逃到秦朝,秦朝放了他回晉國,他當上了國君,就要聯合秦國吞掉鄭國,鄭國被秦 晉兩國圍攻,危在旦夕,就派燭之武去說服秦王,就有了「燭之武退秦師」 可以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時代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
二是公元前 632 年時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後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夥伴,**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所以**聯合也就必然了
5樓:
重耳的父親寵愛酈姬,於是決定把王位傳給酈姬之子,在酈姬的閒言碎語中把大太子殺了,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避免殺身之禍開始了逃亡,公子小白(晉文公)在逃亡期間路過鄭國,沒有得到鄭國國君的禮遇,而且鄭國地處北方**集團和南方楚國集團的中間,受兩方面的影響,所以周旋其中,一會擁護楚國,一會又擁護**,晉文公因以前的舊恨與今日的新仇交織在心頭,便聯合秦國一起攻打鄭國。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實詞和虛詞,燭之武退秦師的虛詞
重要實詞 1 貳 二 的大寫。例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 隱公元年 副職 例 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 不專一 例 貳則疑惑。荀子 解蔽 離心,背叛 例 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再,重複。例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雍也 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2 鄙 邊...
燭之武退秦師課後問題,求 高一語文 燭之武退秦師 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答案
答 1 藉口是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 鄭國背盟想接近楚國。當然,根本原因是 兩個想擴張實力。2 是對鄭伯此前沒有重用他的一種不滿。3 第二步是說明攻鄭對秦無益,第四步是說明真正獲利的是晉國,一旦晉國強大,對秦國也不理。4 鄭伯誠懇地向燭之武道歉,並說明鄭國滅亡事關燭之武。5 晉文公從道義 客觀事實兩個角...
燭之武退秦師的文學常識
這是載於 左傳 僖公三十年 的一段歷史故事,題目為後人所起.公元前630年,秦 晉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 鄭國 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 義無返顧,毅然前去與敵國交涉.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灼之武退秦師原文 九月甲午,晉侯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