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餘秋雨作品讀後感
餘秋雨先生的系列文化散文,具有「黃鐘大呂之響與驚濤烈岸之勢」,是文思酣暢時的盡情揮灑。他的散文,其本體是強大和恣肆的,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於智慧,同時也可以而且應該具有生命的批判意識,對歷史和現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位。
雙休日,一杯清茶,一縷陽光,一本好書,便是我這個愛書人最愜意的天堂,若有一道甜點,便可以兼得精神和物質的魚與熊掌,嘆一聲,人生若此,夫復何求。於是,或一目十行,或圈劃品嚐,彈指間,陽光成月影,書香勝飯香。
尤其看餘先生的《文化苦旅》這部散文,文筆溪水四溢,跌宕漫湧:
在這部作品問世的幾年時間裡,作者「一直悶聲不響的終日徜徉在那些文明的廢墟上信題發揮,寫自己的那些感覺和思索。作者覺得自己「如同一個深厚博大的心靈與蒼茫曠遠的歷史和自然之間的對話」。
在當今的文壇上,讀膩了太多的休閒文字特別是那些標榜為散文的精巧玲瓏之作。因此,我們有理由召喚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餘先生的散文,正是這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和感悟,一種用動著激情和零星的智慧和思考。
讀《文化苦旅》的字裡行間,我彷彿跋涉在殘陽廢壘、西風古道之間,與一頁頁風乾的歷史對話時,我同時也承載著一個巨大的心靈情節:撫摩古老民族胴體上的傷痕,聆聽對文明的惋嘆,對生命的珍愛,對自然山水中理性精神的探求,匯聚成一種凜冽的憂患意識,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感悟吧。感悟是冥冥夜色中一星遙遠的燈火,它若明若暗,時隱時現。
一旦進了感悟的光圈,一切的框範都將風流雲散,於是神遊八極意氣橫陳,彷彿進入了**的華彩樂章。「你幾乎要跳躍起來,去擁抱那近在咫尺的輝煌。
作者餘秋雨先生作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功成名就的學者,為了能更好的以一個西方藝術思想研究者的身份踏訪我們祖先的腳印,在世紀之交(2023年9月27日),辭去了高校行政領導職務,毅然開始了尋訪系列人類文明故地的千禧之旅。越野吉普車的車輪將要碾過整整十個國家的腹地,除了第一個國家希臘外,其他九個國家都存在著相當嚴重的行路安全問題。大量的地段不在**的有效控制之內,宗教極端主義分子、***武裝、販毒集團和多種土匪比比皆是。
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小小的越野吉普車隊就象幾隻螞蟻在荒原上蠕動,任何一種不知來由的暴力都能把餘秋雨先生一行捻得粉碎。
餘先生一行毅然出發,在《千年一嘆》的 自序中,他把自己的此次行程稱為「選擇荒涼」,,坦言自己早期的散文有一點「做」的痕跡。「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注生命;與精細相比,我更傾情糙糲。」
是啊,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尤其是心有夢想注重精神的文化人,怎麼可以學燕雀繞樑,母雞抱窩?
餘先生在考察了希臘、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之後,四個月後回到祖國。豐富的感受,不同的眼光,厚厚的札記,暢銷的的《千禧日記》……這一切,都將對得起他多年前就開始的辭職遠行。
掩卷時,餘先生關於人際關係的一段演繹引起了我的共鳴:按中國傳統文化的程式,再過多少年也製造不出飛機和衛星,原因是太多的人沒有把心思放在物質文明上,而是放到人際關係,人倫關係岔道上去了。抉微索隱,捕風捉影,穿鑿附會的技巧,是中華文明的雜質,是不值得賞玩的。
歲月如歌,人生如夢,每個人只管安心走好自己路,便也神清氣爽,無怨無悔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餘秋雨先生。
其人,其文,始終是我心頭的情感的沉積;其思,其憂。更是我精神所皈依的圖騰。
面對秋雨先生,面對秋雨先生洋洋灑灑、縱橫春秋、談古論今的浩然華章,我的心情始終是惶恐的。這種惶恐讓我每一次拜讀其文時,都不禁要正襟危坐,每一次正襟危坐都把心交給先生一次次地衝浪於歷史的危峰與低谷,同著那五千年的文化蹣跚於歷史的風風雨雨;而每一次衝浪,都帶給我莫大的震撼,每一次震撼都讓我在我們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面前更加的惶恐。
也許,早就該寫寫這種難以用筆觸形容,表達的情愫了。對秋雨先生,我只是一個讀者,而對整個中華民族,整個泱泱的中華文明,我又是一個炎黃子孫,又是一個和秋雨先生有著同樣的思索和感觸的中國人。正是有了太多與秋雨先生同樣的關於中華歷史的記憶,有了太多的關於中華文明的烙印,我和秋雨先生之間,才少了幾分生疏,更多了幾分默契;才在那種默契中少了幾分麻木,多了幾分思索;才在思索中多了幾分惶恐,多了幾分崇拜。
由惶恐和崇拜出發,去**去拷問,想去推動這個千年的文化去前進、發展。
我寧願稱這種**、這種拷問為千年的思索——這種思索從魯迅先生開始,再有秋雨先生接過,再不斷的擴充套件,擴深。這種思索讓整個中華文明開始有些不安,多了幾分沉思。這種探索,不應該僅僅是魯迅先生或者餘秋雨先生的,更是所有的、每一代中國人的,更是在這塊奔騰著黃河、長江,綿延著長城與息息不滅的精神,聳立著五嶽與崑崙的大地上沉澱了數千年的文化的千年的思索。
杭州宣言餘秋雨讀後感3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貴、最美麗的城市」。馬克·波羅的一句發自內心的讚美又一次驗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經歷過威尼斯美麗的洗禮,身為歐洲人的馬克·波羅依然認為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貴、最美麗的城市,這也足以體現出杭州的清新脫俗和高貴美麗。
餘秋雨先生所寫下的《杭州宣言》這篇文章,其重點不在杭州何等的美麗,而是主要敘述杭州之美是怎麼被創造、被守護的。寫作角度的新奇也不禁使人眼前一亮,再加上餘秋雨先生清晰動人的文筆,使我對佳人般的杭州印象更加地深刻了。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離開杭州十餘年後,白居易心中對杭州的喜愛絲毫不減。通過餘秋雨先生的記敘,白居易在杭州任職期間,並沒有寫下千古之作,而是以治理杭州為重任。一代文豪,面對如此美麗之景,卻能夠放下手中的筆,拿起鋤頭,只讓這畫面在心中流轉,存下段段回憶。
或許,他認為浮華的詞藻施加在杭州這般佳人身上,只是對她的侮辱,並不是對她的讚美,她早已超脫世外,所需要的僅僅是世人遠遠地觀望,由衷地讚歎,佳人之美,又豈是凡夫俗子所能染指的?杭州之美不僅僅使一代文豪在她面前不敢抬起手中的筆,就連戎馬一生的吳越王錢鏐也不得不折服在她面前。錢鏐是真正把杭州當作永恆的家,以天然大當家的身份把這座城市系統整治了。
根據餘秋雨先生的記敘,他治理西湖時,讓軍隊加入其中,他把這件事情完全是當作一場大仗在打了,一場捍衛西湖的大仗。這也體現出他把杭州當作永恆的家,並且將這種思想傳遞了下去。
「先有生態而後有文化」。一代一代的文豪和統治者一次又一次地驗證著這句話,他們都以杭州為聖潔的信仰和圖騰,來傾盡一生保護她、改善她,因為這是他們一手寫下的「杭州宣言。」
餘秋雨關於漢服的文章餘秋雨關於漢服的文章
劉駙馬駁餘秋雨漢服言論 文 劉駙馬 餘秋雨 以下略,凡沒有括號的都是餘先生的話 如果中國人都要穿 漢服 那就進入了一個民族主義的概念之中 既然已經進入這個概念,那我要問 你們把五十幾個少數民族放在 劉駙馬駁 首先,餘先生搞錯了一個概念,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復興漢服是漢族同胞找尋自己失去的服裝文明...
餘秋雨西域喀什讀後感,喀什的小巷 讀後感 求專家
餘秋雨在這篇文章中說 如果你想研究的歷史不是一般的歷史而是 大歷史 如果你想從事的文學不是一般的文學而是 大文學 那麼,請務必多去西域,多去新疆 是的,新疆。一個地廣人稀,卻是各大文明匯聚的地方。印度文明 波斯文明 巴比倫文明 阿拉伯文明等等在此匯聚。如今的新疆只能說是相對的 地廣人稀 據2010年...
關於畢淑敏餘秋雨羅蘭劉墉作品和讀後感
餘秋雨的想睡覺,劉墉的想看韓國劇 讀後感 當代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這篇散文,像潺潺流水,撞擊著讀者的心扉 像悠揚的小夜曲,撥動著讀者的心絃。作者道出了天下為人父母者久鬱於心而又無以表達於外的心聲,在兩代人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細細品味,餘香滿口,美不勝收。作者巧用對比手法,為文章精心設計了一個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