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楓語之淚
林黛玉是一個比賈寶玉更多一些悲劇色彩的藝術典型。她出身在一個已經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對她的影響有限得很,她保持著純真的天性,敢愛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顧及後果得失。
因父母相繼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聲勢顯赫的榮國府裡。環境的勢利與惡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用直率與鋒芒保衛自我的純潔,免受輕賤和玷辱。在這個冷漠的環境中,寶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她執著而強烈地向寶玉要求彼此知心、忠於自我的嚴肅專一的愛情。
但兩人的戀愛註定是一個悲劇。因為它違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戀愛的叛逆思想核心又與整個封建主義相沖突,觸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無調和餘地。終於,林黛玉懷抱純潔的愛和對環境的怨憤永遠地離開了塵世,實現了她的誓言:
「質本潔來還潔去」。
薛寶釵出身在一個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質與林黛玉截然不同。她們都同樣博覽詩書,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豐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寶釵卻牢牢把握著現實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貴榮華。薛家母子3人在賈家長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實現薛寶釵與賈寶玉的金玉良姻。
薛寶釵雖然得不到賈寶玉的愛情,但卻握有實現婚姻的優勢。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幹,逐漸在封建家長的心目中造成了「寶二奶奶」非她莫屬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擁有賈家所急缺的財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勢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這種婚姻的成功意味著薛寶釵悲劇的開始。
2樓:匿名使用者
**林黛玉與薛寶釵
王蒙先生說過一句話:「如果你的女兒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黴不可;如果是薛寶釵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縱觀《紅樓夢》,林黛玉帶給人的是一種詩人般的感覺。她才思橫溢,文思敏捷,作詩常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純潔,寶玉捱打,黛玉最後才去看他,但她來的時候眼睛是哭腫的,像桃子一樣大。
她對現時的思想有著一股叛逆精神,世人斥《西廂記》、《牡丹亭》為 「淫詞豔曲」,而她卻偏愛這些「性靈之學」,也從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她真誠率真,喜怒哀樂都放在外面,但她的小心眼也常常傷人。
薛寶釵卻有如一名政治家,知情達理,寬容隨和,識時務,顧大體,關注現實利益。寶釵在賈府中普遍給人的印象是「行為豁達,隨份從時」。黛玉對她「有些悒鬱不憤之意」,寶釵卻從不放在心上。
寶釵對人的觀察細緻入微,賈母的脾氣好惡,姐妹丫鬟的性情習慣都記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別人的好感。薛寶釵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的詩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寫得出的。與黛玉相反,她對現時的觀念是接受的,身體力行的,總想潛移默化地對寶玉灌輸「仕途經濟」的思想。
薛寶釵理財治家,通曉庶務也是高人一等。
林黛玉是理想化的,她的思想行為都遠遠高出她所處的那個時代,但她的理想與世人相反,又太愛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愛保持高潔的品質,不用心與周圍的人搞好關係,所以最後難免一敗。寶釵是現實的,思想行為符合現時的觀念,為人處事恰到好處,本身又比別人精明能幹,這樣的人最終博得賈母的青睞,毫不出奇。
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薛寶釵---薛姨媽的女兒,家中擁有百萬之富。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裡斥之為「混帳話」 。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讚。她掛有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薛姨媽早就放風說∶「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由於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賈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和尚去了。
薛寶釵只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正冊判詞之一
畫: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註釋] 這一首即是寫林黛玉和薛寶釵的。
「可嘆」句:說薛寶釵。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封建婦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
《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說,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娟,以此來比喻學業中斷,規勸他繼續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堪憐詠絮才:說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
「詠絮才」,用晉代謝道蘊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蘊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
」道蘊的哥哥謝郎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蘊接著說:
「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大為讚賞(見《世說新語.言語》)。
玉帶林中掛: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
從冊裡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圈玉帶」看,可能又喻黛玉淚枯而死,寶玉為懷念她而棄絕一切世俗慾念(玉帶象徵貴族公子生活)為僧的意思。
金簪雪裡埋: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裡,這是對薛寶釵婚後,特別是她在寶玉出家後,只能空閨獨守的冷落處境的寫照。
[評說]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個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一個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兒;一個天真率直,一個城府極深;一個孤立無援,一個有多方支援;一個是叛逆者,一個是衛道者。有的人看見這首詩中同時寫了林、薛二人,以為找到了「釵黛合一」的證據,這是錯誤的。矛盾著的雙方既然互為依存,為什麼不可以在一首詩中並提林薛這兩個在思想傾向上彼此對立的人物,通過賈寶玉對她們的不同的態度的比較,以顯示抑揚褒貶呢?
3樓:親親珊瑚
林黛玉:幼小失怙,寄人籬
下的林黛玉過的是一種繁華中的蒼涼生活。她沒有
真正貼心依靠的人,也沒有什麼屬於自已的財產,絕頂的聰明和滿腹的才華害了她,成就了她多思多慮,多愁善感的個性。同時孱弱的身體加劇了她對生命的幻滅感,縹渺無望的愛情煎熬著她易傷的心。在色慾與物慾橫流的賈府她是個弱者,是個無關緊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無法承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用清高孤傲來防衛自已,表現得日益尖刻與小心眼。
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刺是她唯一的堅強,掩蓋在這脆弱的堅強下面的,是她那深深的自卑情結。
她焉能不自卑呢?她唯一能夠憑以驕人自傲的美貌和才學,在寶姐姐來了以後,就有了勢均力敵的對手。與薛寶釵初次相見的那一瞬間,她最後的自信,她愛情的堡壘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既然有木石前盟,又何來金玉姻緣?說明白了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黛玉的自卑感使她總是疑心重重,對寶玉的愛沒有信心。以至於不斷地折磨他的感情為樂。看他傷了、哭了、病了、表白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憐惜了、後悔了。
池莉在**《來來往往》中提到「男女私情是千萬揉搓不得的。」而寶玉就是在林黛玉的這一小性子下,被弄得柔腸百轉,不能自持,看客們也無不心思萌動,一至叫囂要找個黛玉做情人,才不枉負平生。與她相比,寶相莊嚴的薛寶釵就有點可親可敬不夠可愛了。
黛玉的尖銳與《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有共同的根源,都是因為愛的缺乏,對外界的不信任,沒有信心和骨子裡的反抗精神。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難掩內心深處的悲涼。
黛玉常常提到死這個字眼,彷彿跟喝杯咖啡一樣容易。死是她對於生活的最後反抗。現在小資們對於死亡的迷戀,不知與黛玉有沒有關係,但不能不說,死亡確是她的生命中最精采的一筆。
在悽豔奪人的高潮,一個美麗的生命戛然而止,就象櫻花因它的易落而美麗一樣,從此,她永遠停留在了她如花般的歲月,在讀者心目中成了永恆。如果曹雪芹不讓她死,讓她滿臉皺紋地老去,和寶玉柱著柺杖坐在牆角昏昏欲睡晒太陽。或者嫁給別人,成了黃皮寡瘦,咽淚裝歡的怨婦,那估計,沒有多少人會象現在這樣愛她的。
在書中她對於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的尖刻嘲諷,一直是我困惑不解的事。當然,對於她這樣封建社會中的貴族小姐,不能希望她對普通老百姓有我們現在的共產主義覺悟。但這樣一位小姐出風頭罵農婦也未免有點可厭。
主要原因我以為,劉姥姥進賈府是為了乞得物質上的幫助,其動機市儈,謅媚粗鄙。黛玉在賈府,也是一個乞食者,劉姥姥的出現與作為刺傷了她敏感的神經,她的嘲罵,似乎是想徹底劃分開她與她的不同之處,本質上是對乞食這一行為的厭惡和無奈。
再看她葬花時的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託物言志,借境抒情,自是香豔淒涼至極,誰讀了不灑一掬同情之淚呢。然再一想,不免嘆其矯情。居此富貴人家,錦衣玉食,呼奴喚僕,只不過,因為終身大事的無著落,就做此消極絕望狀,那天下千千萬萬忍受著物質的貧寒,精神的潰乏和處於被**被欺壓地位的女子們,包括現在受了愛情的傷,還要每日為生存和男人們一樣打拚的女子們,是不是都該紛紛自盡呢?
她的過分誇張的痛苦體驗,她厭世的頹廢思想,她對愛情只是呻吟,從不爭取主動的消極態度,不能不說,其中都有自卑感徘徊不去的鬼影。
平常的人物分析中,總是把她當做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我一直不解她逆在何處。如果說表現在她對愛
情的追求上,那她遠沒有尤三姐的大膽,也沒有薛寶釵的主動運用手段。
她是方式是隱晦的,被動的,溫文的。。。。。。而從來不是叛逆的,因為相愛是每個男人女人都會有的正常心理需求,算不上叛逆。
她因為自卑而過分自尊,她因為自尊而易受傷害,因為傷害而憂愁。憂愁,是她美麗的一部分。
戴望舒《雨巷》詩中那是結著愁怨的姑娘是誰呢?就是林黛玉。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註定,她是薄命的,「在雨的哀曲裡,/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悵。。。。。。。」
註定,在被她淚水織成的雨巷中「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圯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她病態的美,被曹雪芹描摹到了極致。讓人如何不愛她。
薛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薛寶釵人物形象分析
碧落凡塵
《紅樓夢》中,「世外仙姝寂寞林」與「山中高士晶瑩雪」是美的雙璧。黛玉的美是一種感性而詩意的存在,寶釵的美則一種理性的世俗的存在。長期以來,在《紅樓夢》所塑造的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中,寶釵無疑是最難定性的一個,人們無法簡單的將她劃入「好人」或「壞人」的行列。
她既是「無情」的,也是「動人」的。從「人」的角度講,她遵從著她認可的道德、信念、理想,與時俯仰地活著。從藝術魅力上說,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從未停止的爭論,成為文學史上「反角正寫」的經典。
從思想意義上看,寶釵的形象對作品主題的表現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寶釵動人的一面代表著封建禮教「溫情」、「美好」的表象,是極具**力的。但讀者可以通過寶玉對她由暱而敬之到棄之而去的過程,領悟到了所謂世俗理想的本質,在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後,竟是如此的庸俗和冷酷。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是相當耐人尋味的一節。佔花名兒抽籤時,黛玉抽得一支「風露清愁」的芙蓉花籤,芙蓉花也即蓮花。寶釵掣得的是牡丹花籤,詩云:
「任是無情也動人」。作者為什麼選擇這兩種花來分別比喻兩人呢?我們可以從宋代周敦頤所寫的影響深遠的《愛蓮說》中找到答案:
「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蓮花與牡丹的這種對比正契合了作者對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
寶釵代表著那個時代備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廣受好評,正如人們對牡丹的愛,是「宜乎眾矣」。但作者對此卻是不屑的,他獨愛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開了眾多稱頌牡丹的詩句,單挑了全唐詩中唯一說牡丹無情的詩來配寶釵,無疑是饒有深意的。
一、寶釵的「動人」
在「花招繡帶,柳拂香風」的大觀園,黛玉、寶釵無疑是美中魁首。相對於「嬌襲一身之病」的黛玉來說,寶釵的健康美又要略勝一籌。她「臉若銀盆,眼若水杏,脣不點而丹,眉不畫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
怪不得寶玉為她的雪白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竅,被黛玉譏為「呆雁」。曹雪芹把寶釵的美表現為一種雍容嫻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審美標準看來,代表的是一種溫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正與她的「安分隨時」的性格相契合。
論才情,她也堪與黛玉比肩。黛玉是靈氣充溢的「仙才」,而寶釵則是「全才」。她經史子集融匯貫通,詩詞歌賦博採廣收,甚至連《西廂》、《琵琶》「元人百種」也多有涉獵。
她能隨意道出《唐詩品彙總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鬱,韋蘇州之淡雅,溫八叉之綺靡」來,談論理財之道時又能順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類編》之語。除此之外,她對畫論也卓有識見,談及顏料畫具嫻熟諳曉;醫學藥理知之甚篤,經驗豐富言之成理,甚至於參禪悟機那一套也是瞭如指掌,可謂博學雜收無所不能。如此才情卓著,為她的「動人」憑添了優雅智性的神韻。
然而,才、貌並不是寶釵的最動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現的,是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練達」之動人。在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難以望其項背的。古語云:
「事上諂者,臨下必驕」,而寶釵竟可以兩全,以至賈府上下,無有不說她好的。連深愛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贈了黛玉一句:「莫怨東風當自嗟。
」黛玉放縱著閨閣知識分子特有的感情,寫詩作畫,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紓放著她的性靈。而寶釵則秉持世俗的理智,謹守封建婦德,幾乎放棄個人的感情和追求,盡心盡力地維持著封建時代貴族女子正統風範,一步一步實現她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國才,妻有停機德。
這也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寶釵的所有人情練達都因這個最終理想而帶了明顯的功利色彩,將純情少女本該有的朝氣和靈性完全掩蓋了。但在統治者眼裡,寶釵的品行卻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動人的。
紅樓夢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賈母的人物性格
賈寶玉 多情種 愛惜尊敬在那個時代不受愛惜的女性 喜歡詩詞歌賦 討厭仕途經濟 憎惡官場 林黛玉 痴情種 靈動清淨 是個才女 曾經魁朵菊花詩 她和賈寶玉是單純的靈的愛情 同時為了保護自己語言尖酸刻薄 耍小性子 同時願意捍衛自己的愛情 薛寶釵 精明 自雲守拙 深藏不露 其精明曾度可與鳳姐相比 大家閨秀 ...
閏土人物形象分析,《故鄉》的人物形象分析
少年時期 少年閏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個十足的小英雄形象。他是一個富於表現力的少年,是一個有更多的新鮮生活和新鮮感受要表達的少年。文章是以第一人稱寫的,但畢竟是文學作品,加入了虛構和想象,所以不能說 我 就是魯迅。中年時期 中年閏土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 寡言少語的人。只是覺得苦,卻又...
賞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1 周樸園 周公館的主人,出身於封建家庭,曾到德國留學,是一個當時所謂的 有教養 的人。三十年前,他還是一個紈絝子弟的時候。他和家裡的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他拋棄了侍萍,變得越來越狡猾和世俗。他在哈爾濱包修江橋的時候,故意讓江堤缺口,淹死兩千二百個小工,他從每一個死難的小工身上賺得了三百塊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