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雨疾風知勁草
公元前22023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2023年: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曆。
公元前2023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23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曆,每月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曆。
公元前2023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2023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2023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2023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2023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公元202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2023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2023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2023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2023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2023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2023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2023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2樓:匿名使用者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迴圈、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迴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竿或者石柱,漢代後,改用銅製;「圭」是一根與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用石制或銅製,它們共同組成「圭表」。用圭表測出表影隨著太陽的視運動在一日之內的長短變化。
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從正午表影長短變化的週期,可以確定一個迴歸年的長度,並能推算出「24氣」。後來幾經改進,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們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小表」,相當於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時長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來。
日晷(gui-3)是在圭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計時器,能夠更準確地測定不同時刻的時間。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針,還有一個刻有數字和分度的盤,將盤分成許多份,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我國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製的刻箭上,按其一晝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長度,分刻成100個間距,每個間距即為一刻,故有「百刻」之稱。自西漢起,用12個時辰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每一時辰合今天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
從夜間十一時起到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其餘類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是把白天定為10小時,夜晚定為12小時。由於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短不一樣,後來把一晝夜變化均勻地分為24小時,每小時為60分,每分為60秒。這種計時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全世界公用的時間計量單位。
沙漏 當水溫和水質直接影響了水鐘的使用和準確性時,人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十三世紀詹希元制五輪沙漏,是一種更高階的以沙為動力的機械時鐘,足以證明,此類較簡單的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能夠製造。
公元2023年郭守敬的赤道式渾儀,雖然比2023年蘇頌的儀器更為精密,但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但他在數學、機械、天文儀器以及他在2023年製造的「大明殿燈漏」(脫離天文儀器的機械時鐘),不愧為世界上著名的元代科學家
3樓:匿名使用者
你上浩學歷史網看看,上面有很多好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計時工具發展的歷史
公元前22023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2023年:埃及人制訂了每年12個月,每月均為 30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 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23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歷法,每月 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雅人創立了一年2印天和365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2023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2023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2023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2023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公元202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2023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2023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2023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2023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2023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2023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2023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計時工具發展的歷史
5樓:匿名使用者
圭表、日晷
、漏壺、浮子、漏箭、漏水渾天儀、停表刻漏、恆定水位漏 、大稱式刻漏、多壺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縱機構、蓮花漏、多壺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運儀像臺、地平式日晷、機械鬧鐘、秒錶、沙漏、懷錶、自擺鐘、石英鐘、原子鐘、超冷銫原子鐘、香鍾。
早期公元前22023年:史前人類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2023年:古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曆。
公元前2023年,古巴比倫人已製作日晷來紀錄。
公元前2023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 30天,每天分為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23年:中國開始使用日晷。
公元前2023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曆。
公元前2023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 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古希臘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2023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2023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2023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2023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公元202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 地區生效。
公元2023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2023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2023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2023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2023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2023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擴充套件資料
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
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有兩種保持水位恆定或接近恆定的方法,均見於宋代楊甲著《六經圖》(刊於2023年)中的「齊國風挈壺氏圖」。
圖中「唐制呂才(約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今制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深四寸。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制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中在桓譚(卒於公元56年)的文章裡說刻漏度數因幹、溼、冷、暖而異,在白天和夜間需要分別參照日晷和星宿核對。當時已認識到水溫和空氣溼度對刻漏計時精度的影響。
刻漏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漢遺物,共3件,均為洩水型。其中以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杭錦旗出土的青銅漏壺最為完整,並刻有明確紀年。
比較完整的傳世刻漏有兩個,均為受水型:一個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個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清代製造。
6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2023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2023年:埃及人制訂了每年12個月,每月均為 30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 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23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歷法,每月 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雅人創立了一年2印天和365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2023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2023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2023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2023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公元202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2023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2023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2023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2023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2023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2023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2023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人類歷史上的計時工具都有哪些,人類歷史上計時工具有哪些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迴圈 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 燃料的燃燒 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迴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 表 就是...
汽車的發展歷史,汽車的發展史
世界汽車百年曆史 1766 1899 1766年 英國發明家瓦特 1736 1819 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回序幕。答 1769年 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 1725 1804 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1794年 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1838...
肯德基的發展歷史,肯德基的發展史
20世紀30年代,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哈蘭德 森德斯發明了一個烹飪雞肉的祕方 在雞肉上塗一層含有11種藥草和香料的混合物,然後高壓煎炸。森德斯還給這種深受大家喜愛的 南方炸雞 取名為肯德基炸雞。1952年,哈蘭 山德士上校建立原味炸雞特許經營業務,肯德基的雛形開始。1987年,肯德基進入中國,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