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是誰提出的

2021-03-12 15:43:22 字數 5458 閱讀 2780

1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寫法為:忠孝節義,禮義廉恥。

其中忠孝節義是宋朝洪邁所說,禮義廉恥是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所說。

忠孝節義:

宋·洪邁《夷堅丙志·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主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

禮義廉恥:

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範;「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廉」,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2樓:冷侃娛文

一、禮義廉恥是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所說,忠孝節義是宋朝洪邁所說。

二、解析:

1、忠孝節義,中華傳統美德,四字美德:忠、孝、節、義 。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

《孝經》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則忠」。曾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興」:

忠、孝興於夏,「夏道尚忠,復尚孝」。 詞典 【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2、禮義廉恥,中國成語。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3樓:永夜

忠孝節義,中華傳統美德,四字美德:忠、孝、節、義 。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

《孝經》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則忠」。曾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興」:

忠、孝興於夏,「夏道尚忠,復尚孝」。 詞典 【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 禮義廉恥,中國成語。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4樓:陽光的不要刪我

1.孔子以知、仁、勇為三達德,在此基礎上提出禮、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溫、良、儉、讓、誠、敬、慈、剛、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2.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基德或母德,將它擴充套件為「五倫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

3.後人綜合先秦儒、法諸子的思想,提出「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4.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

什麼叫忠孝節義,禮儀廉恥??

5樓:匿名使用者

忠,主要的意思是誠心盡力。主要是為別人為公共事情,與私相對。對別人不忠就是奸。對皇帝不忠就是奸臣。不守信用的人,就是奸人。

孝,主要的意思是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這個字是專門用來說父母和祖先的,與血緣有關。

節,查來查去,沒個準確的含義。什麼志氣節操什麼的,越看越糊塗。我感覺,氣節是骨氣。為了自己的主張和尊嚴,不向壓力屈服,不被物質**。

義,主要是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簡單說,就是公正的道理。

禮,主要是與人交往時尊重對方的行為規範。核心是尊重他人。當然了,裡面也包含著尊重自己。

廉,本意是剛正。我們一般用來說廉潔,就是不**,不苟取不應該自己得到的利益。

恥,主要意思是羞愧。當想了或者做了不應該的事情時,感覺羞愧。這裡包括對別人和自己。要人守道德。

這些道德規範,我們總以為是封建的東西,其實不然。如果撇開封建的因素,**和等級的因素,我們如果賦予其現代的含義,那麼這些東西都是社會人必須的素質。

綜合起來說,做人要做到以下幾點才好,社會才要好:

守信用,愛人,對別人要盡力誠心。這是忠。

對父母要好。這是孝。但是不能無原則的順從。

自己要有骨氣,要有尊嚴,這是節。

要主持社會的平等和正義,這是義。

要尊重自己並且尊重別人,不僅是心裡而且是行為上。這是禮。

要剛正,乾淨,不求意外之利,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廉。

違背了道德,錯了要有羞愧心,這是恥。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共贏和分享。在考慮自己的時候,也考慮到別人與公共利益和秩序。這樣社會才能競爭中有合作從而達到和諧。

6樓:匿名使用者

忠孝節義,中華傳統美德,四字美德:忠、孝、節、義 。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

《孝經》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則忠」。曾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興」:

忠、孝興於夏,「夏道尚忠,復尚孝」。 詞典 【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 禮義廉恥,中國成語。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7樓:丅丅他她

忠,主要的意思是誠心盡力。

孝,主要意思是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

節,查來查去,沒有個準確的含義。

義,主要是公正丶合理應當做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要練好武術,首先要練好心態。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誰提出的?

9樓:丿染指流年丶丶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提出的。出自《論語·學而》。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四句話是有子講的。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孝:是孝順。

悌:是悌敬。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

廉:是廉潔。不起貪心。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

10樓:小蚊子很忙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由孔子的**及再傳**創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同時也是人生的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後來到了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11樓:匿名使用者

1.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的**有子提出的。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是: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這句古話翻譯過來就是:有子說:

」一個人的為人,孝順爹孃,敬愛兄長的人,會冒犯君上的人,是很少的;不會冒犯君上,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孝和悌應是是『仁』的根本!」

12樓:healer閒的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提出,其**參與創作。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創作年代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作者為孔子的**及再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13樓:水水的江湖白羊

禮義廉恥應該是法家管仲提出來的,忠孝信悌是儒家思想,只不過後世儒家也融入不少諸子百家的思想,現在變成他的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

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

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

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

「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有教無類是誰提出的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的

是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 出自於 論語衛靈公 一文中,其意思主要是表達,對於任何人都應該對他進行教育,對待教育物件,不應該存在類別之差,更不應該存在階級和貧富之差。孔子是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第一人,並且孔子在教育思想上也有著相當高的成就,多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沿用至今,比較耳熟能詳的有 經邦濟世 因材施...

是誰提出的郡縣制,郡縣制是誰提出的是實施的

春秋時期已有縣 郡的設定。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型別 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 晉 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兩者都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重鎮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戰國時期,縣的設定已較廣泛 並轉變為作為地方政權而實行官僚制度的縣制。縣令...

創新這詞最早是誰提出的,誰提出的,創新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的經濟學家

經濟發展理論 創新 一詞,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 熊彼特於1912年在其 經濟發展理論 一書中提出的.中國首位提出 創新 一詞的人是誰?最好是有文獻記載。他 她 是從外文innovation中翻譯過來的嗎?innovation是革新。而且如果你問英文從 來你應該問問學拉丁語的人。因為英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