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提出的郡縣制,郡縣制是誰提出的是實施的

2022-07-11 18:16:42 字數 4216 閱讀 7715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已有縣、郡的設定。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型別: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

兩者都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重鎮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

戰國時期,縣的設定已較廣泛 ,並轉變為作為地方政權而實行官僚制度的縣制。縣令為一縣之長,由國君任免。縣之下有鄉、裡等作為國家對居民進行控制的基層組織單位 。

郡的設定要較縣為晚 。秦穆公九年(前651),晉公子夷吾(即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 君實有郡縣」,為秦國設郡的最早記載。而後,晉、趙、吳相繼設定了郡。

這一時期的郡地位比縣為低,但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係。到了戰國時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設定的郡當為魏文侯時的西河郡(吳起曾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時的宛郡。隨著邊防設郡之地逐漸繁盛,內地的縣逐漸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就形成了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

郡守為郡之長,多由武官充任,有徵兵領軍之權。至戰國末年,各國郡縣的設立已很普遍。 秦統一後郡縣制遂遍行於全國,漢繼秦制,比秦更為嚴整。

司馬遷說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晉書》以為統一後又有所增設,可達40郡之多。漢時不斷增立新郡,東漢順帝時全國共有105郡國。國指諸侯王國 ,武帝以後 ,國的地位相當於郡。

一郡所統之縣,一般約為20縣上下,一郡總人口數以20萬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萬。漢代一縣,其面積大約為方百里。漢代列侯所食之縣曰侯國,皇后、公主所食之縣曰邑,有少數族居住之縣曰道。

縣之下置有鄉、亭、裡 。裡是民戶聚集之處,猶如後世之村落。秦稱郡之長官為守 。

漢景帝時改名太守,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郡之長官,除太守外,秦置監、尉。

西漢置尉而不置監。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設於兩地。

都尉也設府置官屬,在郡中和太守並重,有時可代太守行事。縣之長官為令、長。新莽時曾將令、長改名為「宰」。

《漢書》說縣滿萬戶者,其長官稱令,不滿者稱長。令、長的職責是掌管一縣的治安、刑訟及賦斂徭役等事。令、長之下設丞一名,以主文書、倉庫和監獄。

又設尉,專管武事,大縣則設左尉 、右尉各一人。漢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任免。

2樓:陳敬平

丞相李斯提出的郡縣制

郡縣制是誰提出的是實施的

3樓:毗沙王

早在秦孝公時代,商鞅變法時期就實行縣制。以後逐步縣上設郡。秦朝統一,全國推行。

4樓:昝欣

您好,是秦朝丞相李斯提出的,秦始皇採納後推向全國實施。

5樓:一護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推廣實施的

6樓:浦若南

郡縣制是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實行的,大概是李斯的建議。

最早提出郡縣制是在什麼時候?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已有縣、郡的設定。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型別: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

兩者都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重鎮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

戰國時期,縣的設定已較廣泛

,並轉變為作為地方政權而實行官僚制度的縣制。縣令為一縣之長,由國君任免。縣之下有鄉、裡等作為國家對居民進行控制的基層組織單位 。

郡的設定要較縣為晚 。秦穆公九年(前651),晉公子夷吾(即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

君實有郡縣」,為秦國設郡的最早記載。而後,晉、趙、吳相繼設定了郡。這一時期的郡地位比縣為低,但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係。

到了戰國時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設定的郡當為魏文侯時的西河郡(吳起曾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時的宛郡。隨著邊防設郡之地逐漸繁盛,內地的縣逐漸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就形成了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郡守為郡之長,多由武官充任,有徵兵領軍之權。

至戰國末年,各國郡縣的設立已很普遍。

秦統一後郡縣制遂遍行於全國,漢繼秦制,比秦更為嚴整。司馬遷說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晉書》以為統一後又有所增設,可達40郡之多。漢時不斷增立新郡,東漢順帝時全國共有105郡國。

國指諸侯王國 ,武帝以後

,國的地位相當於郡。一郡所統之縣,一般約為20縣上下,一郡總人口數以20萬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萬。漢代一縣,其面積大約為方百里。

漢代列侯所食之縣曰侯國,皇后、公主所食之縣曰邑,有少數族居住之縣曰道。縣之下置有鄉、亭、裡

。裡是民戶聚集之處,猶如後世之村落。秦稱郡之長官為守 。

漢景帝時改名太守,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郡之長官,除太守外,秦置監、尉。

西漢置尉而不置監。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設於兩地。

都尉也設府置官屬,在郡中和太守並重,有時可代太守行事。縣之長官為令、長。新莽時曾將令、長改名為「宰」。

《漢書》說縣滿萬戶者,其長官稱令,不滿者稱長。令、長的職責是掌管一縣的治安、刑訟及賦斂徭役等事。令、長之下設丞一名,以主文書、倉庫和監獄。

又設尉,專管武事,大縣則設左尉 、右尉各一人。漢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任免。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開始在地方設郡

我國最早的郡縣制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9樓:黑豆漿_嘿嘿

戰國末期的秦國就已經開始實施郡縣制,直到秦國統一全國後,才將次項制度推向全國,也就是在全國範圍內確立此項制度。公元前221年秦朝元年

10樓:白鯊

郡縣制最早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先實施的,秦統一後大力推廣,到元又推行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

秦朝統一實行郡縣制,郡縣制最早究竟是誰提出來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已有縣、郡的設定。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型別: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

兩者都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重鎮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

戰國時期,縣的設定已較廣泛 ,並轉變為作為地方政權而實行官僚制度的縣制。縣令為一縣之長,由國君任免。縣之下有鄉、裡等作為國家對居民進行控制的基層組織單位 。

郡的設定要較縣為晚 。秦穆公九年(前651),晉公子夷吾(即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 君實有郡縣」,為秦國設郡的最早記載。而後,晉、趙、吳相繼設定了郡。

這一時期的郡地位比縣為低,但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係。到了戰國時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設定的郡當為魏文侯時的西河郡(吳起曾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時的宛郡。隨著邊防設郡之地逐漸繁盛,內地的縣逐漸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就形成了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

郡守為郡之長,多由武官充任,有徵兵領軍之權。至戰國末年,各國郡縣的設立已很普遍。 秦統一後郡縣制遂遍行於全國,漢繼秦制,比秦更為嚴整。

司馬遷說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晉書》以為統一後又有所增設,可達40郡之多。漢時不斷增立新郡,東漢順帝時全國共有105郡國。國指諸侯王國 ,武帝以後 ,國的地位相當於郡。

一郡所統之縣,一般約為20縣上下,一郡總人口數以20萬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萬。漢代一縣,其面積大約為方百里。漢代列侯所食之縣曰侯國,皇后、公主所食之縣曰邑,有少數族居住之縣曰道。

縣之下置有鄉、亭、裡 。裡是民戶聚集之處,猶如後世之村落。秦稱郡之長官為守 。

漢景帝時改名太守,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郡之長官,除太守外,秦置監、尉。

西漢置尉而不置監。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設於兩地。

都尉也設府置官屬,在郡中和太守並重,有時可代太守行事。縣之長官為令、長。新莽時曾將令、長改名為「宰」。

《漢書》說縣滿萬戶者,其長官稱令,不滿者稱長。令、長的職責是掌管一縣的治安、刑訟及賦斂徭役等事。令、長之下設丞一名,以主文書、倉庫和監獄。

又設尉,專管武事,大縣則設左尉 、右尉各一人。漢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任免。

12樓:

最早是秦始皇提出的,他為了打破官僚的壟斷,能夠更好地**集權

13樓:

記得不錯的話就是商鞅提出來的。

14樓:陳敬平

丞相李斯提出的郡縣制

郡縣制的首創者是誰?

郡縣制起源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利弊,分封制和郡縣制有什麼區別?它們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請詳細回答)

郡縣制比較好點 分封制是種族奴隸制的統治形式即用 封邦建國 分土封侯 的辦法來劃分割槽域,實行統治,據傳殷商時期已實行分封。西周時,分封制成為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向郡縣制過渡。郡縣制的設定,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采邑制度的舊傳統,是土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新發展,新革命,也是封建官僚制產生和發展...

為什麼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更先進,如何評價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

郡縣制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通過考課和監察加強了 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 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秦漢之制,郡守於每年秋冬向 朝廷申報一年的治狀,縣也同樣要上集簿於郡,或郡即在這時各對其下屬進行考核,有功者可受獎賞或升遷,有過者輕則貶秩,重則免官 服刑。和考課...

郡縣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和影響

古代 集權體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 縣長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國王對地方進行管理。歷代王朝的文武職官設定及其實際職 權 責的規定也都體現了對皇權的維護。中國古代的官制以皇權為核心向全國各級伸展,構成網路式的結構,歷代皇帝總是極力保持和加強對它的絕對控制,併為此目的不時進行調整。中國古代官制的演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