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至於漢服的基本樣式我不用說你也應該知道了,直接切入正題了:
禮服 用於祭祖、大典等國事時,尺寸可依舊制 如:袖長過手尺餘;也可最長至掌,袖寬最寬只可至尺,以便活動。
常服 傳統「常服」袖長不應強迫「過手尺餘」,應僅限過掌,或最長僅限至半掌及腕部;袖寬最窄如現代裝、最寬只可至尺,以便日常勞作。
2樓:
旗袍是近代中國的新產物 誕生時間不久遠 從一開始便受到女性的歡迎 其實 旗袍畢竟是迎合大多數現代人的審美觀點的 **且苗條 可是 作為一種單純追求時尚 追求美的服飾 或者是滿族自己的服飾倒也罷了 最近這幾年卻頻頻代表中國特有的文化 以及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服飾亮相於世界 在這裡我就不得不想說上幾句了
旗袍 眾所周知 是滿族婦女服飾的改良 可現在很多人卻把它當成漢族的民族服飾甚至將其代表整個中華 這些主要是由於他們認為在各民族興旺或發展的歷代 像旗袍這樣的服裝自古就有或者產生過 第二種認為旗袍是漢民族服飾的觀點就是清時期的滿漢服飾的相融合的作品
在這裡我想反駁一下 旗袍是滿族民族的服飾是無可厚非的 首先 中國古代雖為多民族國家但漢文化還是佔主流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個以農業為主的民族 不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也是個愛好和平不好戰的民族 由於生產節奏的需求以及氣候特徵的需要 產生了以寬衣大袖為主 緩慢休閒式的服飾特色 雖然有胡服騎射等那也僅僅限於軍隊 目的是為了便於打仗 貴族和廣大人民老百姓還是以寬大 舒適的裙襦為主 以符合民族習慣的生活節奏 因此 自古以來佔國家主體的服飾還是漢族服飾 漢族服飾根深蒂固的文化潛在意識在我們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們之所以把傳統穿的東西叫衣裳(衣 上衣 裳 下裙)而不是袍 寬大的袖子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關於它的記錄 如兩袖清風這樣的成語 袖裡藏書藏物之類的典故 漢族服飾也是沒有像旗袍那樣的扣子的 據說釦子這個東西起源於西方 功效等同於當時的『領帶』 都是為了繫住衣服的 古代漢族則不用釦子領帶而用裙子上的腰帶將衣服繫住 因此便有了像「羅帶輕分 裙帶關係」這樣的詞彙
現在南方很多地區也將穿衣服叫「扎衣裳」 可見不是「系 扣 」而是用繩子或帶子扎綁 還有漢族服飾的領制從歷代來看幾乎都是呈」y」字形,一直沒有變化,這在其他民族服飾中是不多見的,而且都較寬鬆不像旗袍那樣的領子緊貼在脖子上 主要是由於滿族長期在較寒冷的地區居住 氣候的差異而形成的 因此 明以前歷史上像旗袍這樣的服飾並沒有佔主流
第二種觀點認為旗袍是滿漢融合的產物 不錯 旗袍確實經過很大的變革和改良 也容進很多漢族服飾元素在裡面 比如採用漢族的絲綢錦繡等華貴的面料 漢族的紋飾 刺繡技巧等等 但問題是旗袍的滿族服飾的本質沒有改變 正所謂萬變不離其中 旗袍之所以叫旗袍而不是別的 旗袍的兩旁開旗 立領 盤襟 盤扣都是滿族服飾的最重要特徵 說是有漢族的服飾特色 就跟裝潢的不能再中國的餐廳裡面賣的還是賣當勞一樣
其次 現在的中國除了服裝 主流文化上還是漢族文化 漢族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思想的民族 因此服飾裡也蘊涵著相當的文化內涵 比如受儒家 道家的思想充分在服飾裡體現出來 追求那種平和 不於世爭 寬厚仁愛塑造了漢服的寬大 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 天人合一 飄逸灑脫也體現在漢服的樣式 感覺上 漢族女子更是深受禮教等道德的束縛與影響 以穿寬大隨和的裙子為主 不可能像最初的滿族婦女那樣穿旗袍是為了騎馬 因此 旗袍馬褂的樣式與中國自古的文明文化相悖 也無法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與文化特色
現在旗袍也並不是純滿族的東西 而是滿族服飾與西方文明結合的產物 因此 露出大腿 穿著高跟鞋的旗袍女未免會顯得不倫不類 運用西方的剪裁方式顯得**苗條與晚禮服無甚差別 失去了民族很多原汁原味的東西 民族服裝是需要原有特色的 並不是成天的與時俱進 也不是盲目的追求西方去迎合西方人的審美觀點 否則的話 西方人回去欣賞本國mm的晚禮服西裝好了 還用的著成天看你的『國粹』? 也許在他們眼裡看來 以著如此**大方服飾的民族怎麼會是傳說中的含蓄 典雅的東方/中國女性? 再加上短袖/無袖 露著大腿 幾乎半赤的民族服裝 會不會讓他們以為中國人以前居住在類似非洲或熱帶地區的雨林裡?
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禮記》中那個記載服飾型別繁多 以莊重為主的民族會和眼前的這個民族是同一個民族
也許有人會說我守舊 管他這麼多只要是美的服飾不就可以了嗎?但一個民族的服飾與其民族的文化背景是緊密相連的 它所代表的是一個民族 一個民族整體的素質 不管這個文化好也巴歹也罷 它畢竟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純粹的東西 是這個國家/民族歷史的縮影
其實 漢民族是個包容性很強的民族 但包容性很強的民族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以『拿來主義』的方式才能顯的其胸襟廣闊 拿來主義也要吸收好的 吸收伊優點 摺扇是日本人發明的但中國人覺得它輕巧美觀逐漸的就發展成了扇畫 中國人主動西方科技是為了使自己壯大 民族之間的融合發展也是要優生劣汰的 不可否認在歷史上漢族文明是燦爛先進的 有利於統一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 因此少數民族自身學習漢族很多習俗文化 同樣 漢族也有其不足之處 同樣也應該學習有些民族的熱情奔放 坦誠 好客等品質 先進的方面融合其不先進的方面 只有這樣 各民族才能在交流 融合中取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同樣漢服相比於旗袍 更具有文化底蘊 更能展示中國古老的文明 也更能代表中國人的思想與面貌
現在旗袍受到人們青睞的原因是什麼?不是人們不知道旗袍來自於滿裝 而是民族性格有了根本的改變 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同化 我們已經不再認為飄逸優雅為美 而是越暴露越美 我們的審美觀已經有可根本的改變 說白了 我們已經被西方所同化 漢文化中華文化復興絕不是僅僅漢服一件事 它需要連帶支撐起太多的東西 只有等中國強大了 民族意識有了 文化才能復興 我們才能真正做回我們自己 做回中國人來 而且 更重要的是受西方審美的影響 或者是 潛意識裡透著西方就是**大方的代表 這還是一種文化觀念 並且更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文化霸權侵略 現在國人已經迷失了自己 其實他們會發現 漢服也不遜色
.旗袍 一個沒有文化內涵 它的暴露恰恰說明了那僅僅是赤露的文化 只有精神赤露的民族才會去當做珍寶.
民族文化心理的偏差
旗袍不僅和漢族傳統文化向悖 連國服都算不上 試問那一個國家把*女審美意向去當作正統文化稀罕?說白了還是現代人們理解的偏差 他們未必沒有什麼民族精神 否則也不會這麼渴望民族服裝的出現 社會形態決定社會意識 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不重視才導致人們對傳統理解的不到位 乃至偏差
說道*** 誰都不會喜歡 但旗袍的問題只能說明他們認識不到那是***或者就是認為古代中國文化就是那樣的 因為 他們沒有參照物 與現代更輕浮的服裝相比較之下 他們只能認為旗袍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保守含蓄的了 所以 看到有人總在說旗袍含蓄 旗袍最能表現中國女性美云云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能看到或者發現更含蓄更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
再有就是明知傳統而故為的 這就是民族精神的偏差 和服比漢服更麻煩但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這就是對歷史文化態度的問題 所以 抓問題要抓根源 走流行道路商業化只是圖一時之快 治標而不治本 對文化的學習認識上不去 現代化漢服也只能是陣流行風 人們也只是外在披著層表皮 精神上還是沒有衣服穿
觀世界各國 把如此膚淺沒有文化根基的服飾當作傳統來珍惜的也只有文化意識處於扭曲混亂時代的中國!
滿服與漢服的基本區別
滿服與漢服區別最大的就是衣領的部分與穿著方式 清代服裝無論一筒到底的宮裝 還是民間女子略帶有漢式風格的滿服 還是後來的旗袍 他們都是圍繞一箇中心改良變化的 既衣領都是大襟 就是立領+圓襟+右衽的新式樣 呈橫s形 衣服主要是通過掛系方式穿上的 滿服有基本兩大樣式 既大襟與對襟 還有一種就是比較正宗滿服的琵琶襟 這幾種區別漢服的就是都有麻線扣暴露在外面
而漢服和滿服一樣 無論怎麼改變 也是圍繞一個不變的中心的 既交領 衣服主要是通過圍合方式穿上的
而漢服與滿服的基本區分也在此 他們二者最本質的地方式有區別的
所以 旗袍還是滿服的改良
古裝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3樓:地煞
古裝偏向於時間性和藝術效果,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古裝是指相對於現今的時裝而言,一種時間性的服裝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國古典氣質和韻味的裝扮。狹義上是指具有古代(**以前)元素的服裝。現多用於拍攝武俠等影視作品,多數古裝並非真正歷史上存在的服裝,是藝術化了的古代服飾,古裝更偏向於時間性和藝術效果,所以古裝不是漢服。
古裝一指影視表演攝影的服裝,多用於拍戲、影樓、表演等:二指古代的服裝。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裡的冠服體系;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
「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改良漢服和傳統漢服有什麼區別,古裝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 服飾細節不同。1 傳統漢服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 50cm左右 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 襟 衽 衿 裾 袖 袂 帶 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一套完整的漢服通...
漢服和古裝的區別是什麼,漢服和古裝有什麼區別?
漢服其實跟古裝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哦 古裝 和 漢服 的異同 文 溪山琴況 古裝與漢服常常是同一件東西。但在精神上卻截然不同。古裝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很美麗的衣服,再深一點,古代文化。而漢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幾乎與古裝毫無二致,但是,古裝到此即止。漢服卻繼續向前。漢服本質上,卻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
請問晚禮服和準禮服有什麼區別禮服和晚禮服有什麼區別
晚禮服 產生於西方社交中,在晚間正式 儀式 典禮上穿著的禮儀用服裝。裙長長及腳背,面料追求飄逸 垂感好,顏色以黑色最為隆重。晚禮服風格各異,西式長禮服袒胸露背,呈現女性風韻。款式普通,開領,七分袖的連衣裙為正式服裝。裙長從及膝至長裙不等。越長越為正式。適用於比較大型端莊高等的晚會,比較正式。準禮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