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瘋子
(1)甲組的平均數為(13+11+15+10+16)÷=13,t甲 =(0+2+2+3+3)÷5=2,
乙組的平均數為(11+16+6+13+19)÷5=13,t乙 =(2+3+7+0+6)÷5=3.6.3.6>2,
則乙樣本波動較大.
(2)甲的方差=1 5
[(13-13)2 +(11-13)2 +(15-13)2 +(10-13)2 +(16-13)2 ]=5.2.
乙的方差=1 5
[(11-13)2 +(16-13)2 +(6-13)2 +(13-13)2 +(19-13)2 ]=19.6.
∵s2甲
<s2乙
,∴乙樣本波動較大;
(3)通過(1)和(2)的計算,結果一致.
描述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我們可以用「極差」、「方差」、「平均差」[平均差公式為t=1n(|x1?.x|+|x2?.x|
2樓:lr娻
(1)甲組的平均數為(12+13+11+15+10+16+13+14+15+11)÷10=13,
t甲=(1+0+2+2+3+3+0+1+2+2)÷10=1.6
乙組的平均數為(11+16+6+14+13+19+17+8+10+16)÷10=13,
t乙=(2+3+7+1+0+6+4+5+3+3)÷10=3.4.
3.4>1.6,所以乙樣本波動大;
(2)s2
甲=[(12-13)2+(13-13)2+(11-13)2+(15-13)2+(10-13)2+(16-13)2+(13-13)2+(14-13)2+(15-13)2+(11-13)2]÷10=3.6,
s2乙=[(11-13)2+(16-13)2+(6-13)2+(14-13)2+(13-13)2+(19-13)2+(17-13)2+(8-13)2+(10-13)2+(16-13)2]÷10=15.8,
15.8>3.6,所以乙樣本波動大.
(3)結果一致.
我們已經學過用方差來描述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平均差」來描述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在
3樓:前靜佛
(1)t甲 =1 5
(0+1+1+2+2)=1.2;t乙 =1 5(2+5+2+1+2)=2.4,
乙的平均差較大,因此樣本乙的波動較大.
(2)s2
甲 =1 5
(0+1+1+4+4)=2;s2
乙 =1 5
(4+25+4+1+4)=7.6,
乙的方差較大,因此樣本乙的波動較大.
(3)兩種方法判斷的結果一致.
要知道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也可以求這組資料的「平均偏差」,平均偏差越大,資料的離散程度越大,越不穩
4樓:手機使用者
∵.x甲=0+1+2+3+4
5=2,
∴甲的平均偏差=|0?2|+|1?2|+|2?2|+|3?2|+|4?2|
5=1.2;∵.x
乙=0+2+4+6+8
5=4,
∴乙的平均偏差=|0?4|+|2?4|+|4?4|+|6?4|+|8?4|
5=2.4;
∵1.2<2.4,
∴甲的波動較小.
怎麼描述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
5樓:
c標準差和d極差。
眾數是一組數中最多的數,不能反映資料的離散程度。
平均數是將一組數取平均,將資料的差異降低。
標準差是按照各資料與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和後開方,這個數越大,離散程度越大反之越小。
極差是將一組資料中的最大與最小數取差,也是極差越大,離散程度越大。
6樓:搞活哥哥
使用方差描述資料的離散程度。如果是兩組計量單位,或者數值相差很多的數需要進行離散程度的比較,就通過標準化方差來進行。
下列選項中,能夠反映一組資料離散程度的統計量是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D方
由於方差反映資料的波動情況,所以能夠刻畫一組資料離散程度的統計量是方差 故選d 能夠刻畫一組資料離散程度的統計量是 a 平均數b 加權平均數c 中位數和眾數d 極差和方 由於方差和極差反映資料的波動情況,所以能夠刻畫一組資料離散程度的統計量是方差和極差 故選 d 下列幾個常見統計量中能夠反映一組資料...
頻數分佈表可以表示一組資料的什麼
統計描述是用統計指標 統計圖或統計表描述資料的分佈規律及其數量特徵。頻數表是統計描述中經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之一。1 頻數表 frequency table 的編制 在觀察值個數較多時,為了解一組同質觀察值的分佈規律和便於指標的計算,可編制頻數分佈表,簡稱頻數表。1 求全距 range 找出觀察值中的最...
EXCEL中,如何取一組資料的最多值
應該是3是最多的把 假設這些資料在a1 a13單元格 在a列以外的任意單元格輸入 max countif a1 a14,a1 a14 ctrl shift enter 三鍵結束 1 假設你的資料在a列,從a2單元格開始。你可以在後面新增一個輔助區 如在d1 m1中,每個單元分別輸入0 9十位數。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