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裡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2樓:不過爾爾
詩的全文是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為: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所以應該是後兩句,即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樓:青黃不動聲色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樓:剎那芳華芳華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作品名稱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品別名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創作年代
盛唐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⑴
楊花落儘子規啼⑵,聞道龍標過五溪⑶。
我寄愁心與明月⑷,隨風直到夜郎西⑸。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
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
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⑵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⑶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於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⑷與:給。
⑸隨風:一作「隨君」。夜郎:
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裡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
「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 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5
5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本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創作經過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裡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
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6樓:靜【憶】思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從愁心看出是正面
8樓:待丶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君,風, 不同地方是不一樣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此寄表達對友人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9樓:匿名使用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抒發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關切和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0樓:匿名使用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作品名稱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品別名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創作年代
盛唐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⑴
楊花落儘子規啼⑵,聞道龍標過五溪⑶。
我寄愁心與明月⑷,隨風直到夜郎西⑸。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
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
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⑵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⑶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於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⑷與:給。
⑸隨風:一作「隨君」。夜郎:
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裡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
「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改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改寫100字
站在窗邊,近看庭院。起風了!庭院的柳絮在紛飛,紛飛的柳絮的長枝在飄蕩,飄蕩的長枝在撥動著我的心絃,思緒便在這輕渺柔和的風中緩緩漾開。風裡傳來令人不安的訊息 王昌齡被貶龍標府。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枝上的杜鵑,聲聲泣血,悲涼悽異,哀轉久絕。站在窗邊,遠眺他鄉。趟過了五溪,已是大唐僻遠的蠻荒之地,而遙遠的...
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 叫著 不如歸去 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 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 表示驚惜。過五溪 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詩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意思
上面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這從李白集中另兩首詩的標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 可以推見。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新唐書 卷二 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