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使用者
佛在<楞嚴經》中舉了那麼多的例子,打了那麼多的比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告訴阿難,後天的意識並非是你的真心,大腦裡面的思維並不是真正的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常常認為眼睛是自己的,鼻子是自己的,心臟是自己的,可是眼睛壞了,換上了假眼,心臟出毛病了,又移植了別人心臟,最後換的只剩下個腦殼,所有的零件都被替代了.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人的思維意識不過是一組腦電波,人一死就消失了.
而佛又說真心是不生不滅的,有生有滅的皆非真心,足可見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心.從這一點上,就破除了執著於四大六根和合的假身就是真我這種錯誤的認識.釋佛是用窮舉法排除了一個個錯誤的答案,讓你自己去推論出結果.
那麼心在**?釋佛在**裡講了嗎?講了!
《愣嚴經》是一環扣著一環講下去的,所以不看到最後你還是不明白,一直到文殊師利站起來做總結的時候,這個問題才徹底的說清楚了.《愣嚴經》被稱為經中之王,王在**?就在佛王開示上面,那是眾佛之師大日佛王金口所宣,講的清晰透徹。
從世界的緣起一直到末法時代用什麼法門修證才可以達到最高成就,理論得明明白白。
《楞嚴經》最好和《心經》一起對照著看,你能發現很多從前沒有發現的新東西,若要修佛,這兩本經是必須要弄清楚的,因為這是修涅槃法的理論依據.若你修的是寂滅法,那麼《金剛經》和《阿彌陀經》就是你的理論指導終極目標不同,修持的法門也不一樣。
《楞嚴經》「七處徵心」,「心」到底在哪
2樓:z風起
七處徵心、八還辨見,楞嚴經裡,阿難說了七次心在**:
一、心在身內;二、心在身外;
三、心潛在根裡;
四、心在內外明暗之間;
五、心在隨所合處;
六、心在根塵之中;
七、心在無所著處。
佛法的精髓是「緣起性空」,所有的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有生必有滅,人身體也是物質當然會死亡。然在生滅中還有一個不生滅的東西——佛性。佛陀在楞嚴經中用三歲到六十歲身體逐漸衰老而「見性」不變,來說明有個不生滅的「佛性」。
其實佛陀問的是真心即佛性在哪,世間裡都是分別汙染的,**會有清淨的佛性?所以阿難找不到。
接著佛陀又引導阿難用世間萬物緣起和合的解析方法,既然我們是用眼睛看東西,把明暗,通塞,空有,淨染八個組成的部分一個一個丟掉,還有一個丟不掉的見性(六分之一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心。
3樓:匿名使用者
楞嚴經裡,阿難說了七次心在**:
一、心在身內;
二、心在身外;三、心潛在根裡;
四、心在內外明暗之間;
五、心在隨所合處;
六、心在根塵之中;
七、心在無所著處。
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4樓:秋意意春
簡單說,心在七處,七處都在,所以你不能
執著它在哪一處。執著了你就錯了,如果你執著心在七處的話,那你又錯了。心無處不在,無處不是心,叫離一切相及一切法。
打比方:你能想能聽能看能說能什麼什麼的就是你的心,他無形無相,這是見性。你所想所聽所看所能感受到的什麼什麼的也都是你的心,他無所不包這是萬法萬相,楞嚴經有句話叫若樹非我,云何見樹,所以性和相都是你的心。
再打比方,性就是能做夢的你,相就是你的夢境。所有所有都是你自己,都是你的心,沒有別人。
5樓:虔誠心心
你執此心為你的心,七處徵心就在破你的執著,你難道不知道,此心是妄嗎?
真的東西,你才找得到它在哪,你根本找不到,它**有真正存在?
只是因緣和合而有的虛妄相罷了,執此虛妄為自己的心,必然隨業流轉。
6樓:有水酵素
內在········
7樓:汕大學子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其實我也不懂楞嚴經這個覺知心為什麼不是在腦子裡面,眼睛看到「色」,然後腦子裡面成相不是嗎?然後我看到各位的回答,聯想到金剛經裡面的這段話,如上。
七處徵心如何理解才對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楞嚴經中的,七處徵心,就是七處破妄,證明如來藏妙真如性,不從外來,不從內有。不在中間、內、外,用時了了分明,尋時了不可得。不可得之心即如來本覺妙心。
楞嚴經是見性的經典,沒有一定的佛學基礎,很難契入,如果七處徵心能夠理解透徹,基本就已經見性了,七處破妄之後就是十番顯見,破妄顯真了。
七處徵心 文殊菩薩怎麼總結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七處徵心文殊菩薩沒有總結,是二十五圓通章的時候文殊菩薩選中了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適末法眾生修學。
10樓:仇光褔
我求你文殊菩薩幫我想當神仙,我叫仇國林,
如何理解楞嚴經中七次徵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楞嚴經中七次徵心,就是七次證心,證心無所處,亦是七次破妄。
七處徵心,從心在身內、身外、潛於眼根、有暗則藏有竅則明、隨有、在中間、乃至無著,每徵一次,被世尊破為無有是處,阿難窮其所聞終於七徵不得其心,這才放下自己思想,五體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請求開示。
楞嚴經七處徵心,佛說心在**?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心我個人理解就是我們的本性,
但是如果我們執著於這個本性,那就不是真的本性,
因為,執著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執著,當第六意識動的時候,本性是不會顯現的,可能只是第六意識想象出來的幻影罷了。
七處徵心,其實就是讓我們放下所有的「有」和「無」,達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則本性自然顯現。
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個人理解,不是空、不是有,是不管空不空,不管有不有。甚至連「不管他」都沒有。
就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的: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個人理解,學佛絕不是無念,而是身、心、性不被念頭牽引。比如我們看到有人做壞事時會生氣,就是我們的身體被念頭牽引了,把念頭當成是真的了。事實上,念頭、身、心、萬事萬物都是空的。
這時就會理解為什麼佛像、菩薩像臉上都是那種淡淡的、神祕莫測的微笑了。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萬事萬物,卻不被他們牽引。
純粹個人理解,請多指教!
七處徵心 百科名片
13樓:匿名使用者
心為性之用。七處徵心的心,指覺了能知的心,即識心,雖然不是真性,但是真性就體現在起用上,就是所說的「離世覓佛道,猶如覓兔腳」。離開這些日常作用,就沒有真性。
即18界,皆是佛性顯現。
佛性的心在楞嚴經似乎成為:妙淨明體。
如果見性,當即脫離粗分無明,還有微細和根本無明。禪宗認為明心見性是破初關,還有重關和生死牢關
個人淺見
14樓:匿名使用者
如來最後綰巾示結,次第解結.
你找到這個心,也只是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盡.
如同你看見一個絲巾被打了結,你明白這是條絲巾,解開就能披,但是你不去解結,只明白這是條絲巾,那仍然不能得絲巾的本來作用.
15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多看楞嚴經 反覆看 反覆悟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建議你先看達摩祖師的心脈論,在看六祖慧能的壇經,一定對你有幫助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是,所謂本性,強名本性。
為什麼 七處徵心 心不在身內
1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明白你就想,專心致志地想,全力以赴地想。這就是參禪,破參後你就都明白了。
用科學解讀楞嚴經的七處徵心,心指的是什麼?在哪
19樓:匿名使用者
好比用思議(科學)去解釋不可思議(心性)。好不聰明的提議。
20樓:慶州小號
科學解讀楞嚴經就是個笑話
楞嚴經中七處徵心心到底在哪阿難沉迷淫市與心有什麼關係
用即是心,不用即是無心。阿難修身不修心,到頭一場空,也是說明外相功夫再好,也沒用,學佛當修心。就像達摩破相論說的,學佛哪一門最省力,唯有觀心。心到底在哪?就要問問世人以何為心?是以五蘊為心呢?還是以見聞覺知性為心?五蘊本因同是妄想,變幻無常,所以這個五蘊心不是真心,既然不是真心,就沒有在 的問題。那...
七夕祝福語簡短徵七夕節的祝福語
1 明月皎皎銀河燦,女郎織女心相連。共度鵲橋情無邊,一生一世永愛戀。你我今生把手牽,共話七夕心纏綿。白首同心在一起,濃情真純甜如蜜。七夕快樂。2 鵲橋搭起幸福路,牛郎織女歡喜度。執手相看淚婆娑,含情脈脈恩愛多。美好姻緣天註定,郎情妹意最濃情。今生你我相見歡,相知相守愛翩翩。親愛的,七夕到了,愛你不變...
我的徵信上有個貸記卡逾期月份數是七,最長逾期月數是四,這是什麼意
你好,這個是指你的信用卡五年之內有七次逾期,最長的一次逾期還款是超過了四個月。前提是還清欠款,然後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材料讓銀行相信你的逾期是由於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銀行會申請修改徵信,人行徵信中心收到修改申請後更新個人徵信,這個方法可以去衛星公縱號 斯通管理 找,我之前也是這個情況,後來修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