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郡縣治郡國並存制都解釋一下還有怎麼分。。唐節度使後宋朝實行制度是什麼(通俗易懂點)

2021-03-22 05:38:09 字數 3620 閱讀 6182

1樓:慶陽劉繼東

分封制,就是西周建立後,將王室成員、有功之臣、前朝後裔等人分派到各地去建立自己的小王國的制度。因為周天子是代表天命的,所以這種分派都有一個「封」的儀式,所以叫分封制。

郡縣制,則是**向地方派遣行政**的一種管理制度。這種**不像分封出來的諸侯,對地方只有行政權,沒有建立自己小王國的可能。這是商鞅變法後首先在秦國實施,後來在推行到統一後的秦漢帝國。

郡國並存制,也就是既有**派駐出來的郡縣、又有分封出來的諸侯國的制度。這主要存在於西漢初期,隨著「七國之亂」被平定,再加上漢武帝的「推恩令」「酎金案」,諸侯國越來越少,郡縣則越來越多。後來在郡之上又建立州刺史制度。

宋朝基本上還是沿用唐朝五代傳下來的分路、州縣管理制度,另外還有軍事建置的軍、鎮制度。但是基本上剝奪了軍人跋扈的可能,是讓文人領軍,王侯都是虛封、節度使這些都是虛銜。

2樓:匿名使用者

分封制是周的制度,把全國分本家兄弟功臣,秦郡國郡縣制,漢以後全國設州郡縣(國)**行政單位,唐時開創都府兩級制但沒有**集權導致後期藩鎮割據。宋改道路,實行**集權。元開始行省制,明清省府縣**。

3樓:讀者廣告恢復者

分封制:就是周朝的諸侯國,擁有兵權和世襲的權力,但必須要向天子朝貢

4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就沒有分封制了,屬於**高度集權時期。

歷史,漢是實行郡國並行制,可為什麼有人說是分封制? 另,麻煩總結一下從秦到清的**和地方制度等(重要

5樓:霜夜紫瞳

是的 但是郡國的國王大都是皇帝的兄弟。因此也類似於分封制

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 唐末的節度使制度 漢代的郡縣制 其他的基本都是**集權,和秦朝類似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漢朝相對於秦朝部分恢復了分封制,實行郡國並行制。秦朝:郡縣制;

漢朝:郡國並行制,刺史監察制;

唐朝:節度使制度,道府縣**;

宋朝:路府縣**,文臣為地方官;

元朝:行省制度,宣慰司制度;

明朝:三司制度;

清朝:督撫制度。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利弊

7樓:百度使用者

郡縣制比較好點 分封制是種族奴隸制的統治形式即用「封邦建國」「分土封侯」的辦法來劃分割槽域,實行統治,據傳殷商時期已實行分封。西周時,分封制成為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向郡縣制過渡。

郡縣制的設定,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采邑制度的舊傳統,是土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新發展,新革命,也是封建官僚制產生和發展的新階梯,那麼它和分封制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郡縣守令非世襲官職,由國君任免。他們對屬於自己管轄政區範圍內的百姓進行統治,負責徵收向**交納的賦稅,遇有決不下的爭訟,必須申報**來處理。

其次,不似分封制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有極大的權力,而且世代相襲郡縣守令領取俸祿,為國君盡守土之責,治民之任,不享有世襲的封邑。 再者,郡縣地方軍政大權均由國君指揮,守令依照**指令,有攻守賞罰之大權,對國君完全負責,從而克服了分封制下各行其是,分而治之的**狀況,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秦朝從商鞅變法後,就將秦國從原始的部落型態轉向**集權式的分派管理制,其實這樣的轉變是驚人的,當時君權並不像秦漢後高漲且理所當然,反而比較類似於部落共治狀況,君權實際權利不大 法家能在當時提出這種政治理論,其重要程度絕對不亞於希臘的民主體制,在西方就算是後期的君主體制,也沒有發展出以**分派出去有任期的"**"之官吏體制,還是以貴族為主的管理階級

西周分封制的形成原因

8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於天」自居,號稱「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每一個等級必須服從上一個等級,並有義務納貢、服役等。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頂端,不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過「同姓不婚」、「娶於異姓」的聯姻原則,又成為有甥舅關係的異姓宗族的共主。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從目的看,是為了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從具體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

從本質上看,分封制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它屬於上層建築,主要是解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時也居主導地位。分封制作為我國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井田制這一經濟基礎上的。

實施分封制的意義有:⑴它總結了歷史經驗,把建立地方政權與鞏固自己統治有機結合起來,周王朝在分封諸侯的過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對整個領土進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統一的社會制度在諸侯國中得以普遍實行,周王室用權力與義務的規定,使周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諸侯之君,改變了夏商時代國王為諸侯之長的狀況。

⑶分封制促進了諸侯國社會歷史的迅速發展,統一的奴隸制度在各諸侯國得以建立和發展,使奴隸制經濟有了繁榮的基礎。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程序,受分封的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諸侯不斷向周圍的夷、戎、狄等少數民族用兵,進而兼併其土地,進行了文化滲透。

9樓:匿名使用者

1、古代尚未形成有效的**集權制的國家

體制,沒有發現適於管理廣大地域的行政體制,如後來郡縣制那樣。

2、西周以一小的部族,吞併東方大國,又不能直接管理,只能委派宗族分支和功臣鎮守東方,監視商朝和東夷的勢力。

3、當時除商周之外,天下部族和方國林立,有的曾經有過重大影響,如唐、虞、夏,有的與周人一起滅商,周人只能順應這個現實,承認他們的地位。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

10樓:象廣英仉雁

中國古代(

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襲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集權不斷加強、君主**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範化。王朝興衰歷史主要規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11樓:無葉飛龍瀾

政治制度這個標題太籠統了

只以你的舉例來說

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都是地方管理制度

科舉制之外還有察舉制、徵辟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人才選拔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三公九卿制是官制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利弊,分封制和郡縣制有什麼區別?它們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請詳細回答)

郡縣制比較好點 分封制是種族奴隸制的統治形式即用 封邦建國 分土封侯 的辦法來劃分割槽域,實行統治,據傳殷商時期已實行分封。西周時,分封制成為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向郡縣制過渡。郡縣制的設定,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采邑制度的舊傳統,是土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新發展,新革命,也是封建官僚制產生和發展...

為什麼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更先進,如何評價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

郡縣制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通過考課和監察加強了 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 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秦漢之制,郡守於每年秋冬向 朝廷申報一年的治狀,縣也同樣要上集簿於郡,或郡即在這時各對其下屬進行考核,有功者可受獎賞或升遷,有過者輕則貶秩,重則免官 服刑。和考課...

為何說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中國自秦以來就少貴氣

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實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先進生產力所致,封建生產關係取代了奴隸生產關係。說白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一個輪迴,從人人平等到不平等,再逐步回到人人平等。奴隸社會,文明產生,同時也大規模出現了貧富差距,富人 奴隸主 對奴隸有絕對權力,掌握著生殺大權,人與人之間出現了不平等。封建社會,奴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