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說人們不憎道士,進而提到懂了這個道理就懂了中國大半

2021-03-22 23:50:25 字數 3304 閱讀 6509

1樓:匿名使用者

他說道士是指那種講神仙之道的方士。想來這種道士,其道行的通,能度人成仙;行不通,只害迷信的一二人而已,無關乎世道人心。不與其事者,只管看著別人高興或倒黴,何必自己要恨呢?

為什麼魯迅說人們不憎道士,進而提到懂了這個道理就懂

魯迅說「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此言何意? 10

2樓:匿名使用者

一:首先,道教是真正的中國特產,影響於下層人民遠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間的神仙、禁忌也多與道教相關。

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當完整且嚴謹的理論體系,道教的理論則顯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講齋戒、講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雖也講虛靜,但更講採陰補陽、長生不老。如此不講苦行的理論,自然容易獲得中國一般老百姓的歡迎。

最後,佛教講求捨身求法,普渡眾生,而道教講白日飛昇,追求自己長生,未免顯得更重實利。

二:佛教、伊斯蘭教和**教都是外來宗教,而道教是本土宗教,且道教喜歡超然物外。個人覺得這講的是國人喜歡排外而好標榜價值中立(誰都不得罪主義)。

三:魯迅在文學與出汗說過,在中國,從道士聽論道,從批評家聽談文,都令人毛孔痙攣,汗不敢出。然而這也許倒是中國的「永久不變的人性」罷。答案應該在這句話裡。略陳固陋。

這三個都是複製的。

3樓:愛閃電稻草人

這可能有,魯迅先生自己的一份意思吧,總之魯迅先生是個文人。一個文人,但未必就懂得佛教的含義,因為他只讀一些世間的書,對於佛法出世間的道理,極為深奧,恐怕不窮研一番很難了解其一二。

只能說這個觀點僅僅代表他個人的意思,佛法極為深奧,他是無法理解的。

為什麼魯迅寫「為什麼國人憎和尚,憎尼姑,卻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即懂得中國一大半。」

4樓:匿名使用者

在當時中國在遭受屈辱,對外來的東西都非常反感,魯迅先生是拿和尚,尼姑來比喻外來的事物,因為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此理"是指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

5樓:

這個是一段文字。其實是和長生不老有關的。

魯迅說過一句話,就是中國人罵什麼也不罵道士,這是什麼意思?

魯迅說過:"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那麼為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根據魯迅先生的一貫主張來推測。

首先,魯迅先生是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所以對於作者來說,上述各個宗教都是討伐的物件,所以從宗教教義或者規則的不同出發,推斷魯迅先生的好惡或者認為魯迅利用某個宗教的教義為自己的主張服務,應該都是錯誤的。

其次,魯迅先生詫異的是中國人這個特定的人群對各種宗教的態度的不同,所以從中國人的國民性來解釋是比較正確的途徑。而且,剖析和批判國人的各種劣根性也是先生一直在做的。

最後來看一下在這一問題上體現了怎樣的國民性。佛教、伊斯蘭教、**教均是有嚴格戒律的宗教且有非此即彼的非常明確的是非、善惡、黑白觀念的,更有甚者是將不支援本教教義者視為異端,加以討伐甚至殺戮的,而道家的教義則比較變通、圓滑,接近儒家的中庸之道。世故和中庸,一直是作者貶斥和批判的,因為作者認為世故、中庸混淆了是非善惡黑白,且造成了國民的虛偽和冷漠,使人民變成愚昧的看客或聰明的跟班,對改造社會、解放個體的危害是大且遠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道教對革命的危害是大於其他幾種宗教的,然而,社會的現實卻又使人民不得不世故、不得不中庸,不得不接近於對自己有利的「道士」,而憎惡可能對自己有害「和尚尼姑回教**徒」了。這又恰好證明了國民性中深入骨髓的世故和中庸的存在。

7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小雜感》中有段話常為研究者所引用:「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至於何以中國人不憎道士而憎惡其他宗教徒,魯迅並沒論述,不過從二三十年代作家們的隻言片語中,大體可猜出其中奧祕。首先,道教是真正的中國特產,影響於下層人民遠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間的神仙、禁忌也多與道教相關。

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當完整且嚴謹的理論體系,道教的理論則顯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講齋戒、講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雖也講虛靜,但更講採陰補陽、長生不老。如此不講苦行的理論,自然容易獲得中國一般老百姓的歡迎。

最後,佛教講求捨身求法,普渡眾生,而道教講白日飛昇,追求自己長生,未免顯得更重實利。如此分辨佛道,不見得精確;可對於揭露國民劣根性並致力於改造國民靈魂的這一代作家來說,抓住道教做文章確是用心良苦的。

8樓:煜獄

1.亂世出道士,盛世出和尚

2.英國漢學家李約瑟的一句話:「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9樓:q阿銀

為什麼:「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呢?

因為歷史上有殺過和尚、尼姑、回教徒、耶教徒,卻沒殺過道士。為什麼呢?因為和尚尼姑回教徒耶教徒都好爭鬥,唯道士不爭不鬥。

道士中庸平和與世無爭,這不正是咱中國人的寫照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思想是中國土生土長得本地產品,其他的思想都是外來的。

沒見過這句話,也許是本地保護主義。

11樓:單翼天使的罪

道教中融入了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有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當然不會恨,其他的都是外來的。我是這麼想的。

魯迅名言中國恨耶穌 恨釋家 獨不恨道士懂其中道理懂中國大半

為什麼魯迅說「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

12樓:

魯迅在《小雜感》中說:「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解釋是:首先,道教是真正的中國特產,影響於下層人民遠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間的神仙、禁忌也多與道教相關。

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當完整且嚴謹的理論體系,道教的理論則顯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講齋戒、講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雖也講虛靜,但更講採陰補陽、長生不老。如此不講苦行的理論,自然容易獲得中國一般老百姓的歡迎。

最後,佛教講求捨身求法,普渡眾生,而道教講白日飛昇,追求自己長生,未免顯得更重實利。

中國人不憎道士,為什麼

13樓:因緣法

為什麼要憎道士?道士,乃出家方士,以積德累功,求昇仙界之目的,無慾無求,與世無爭,道德高尚 ,尊敬尚來不及,為什麼要憎呢?

魯迅為什麼說,中國人不罵道士魯迅說過一句話就是中國人罵什麼也不罵道士這是什麼意思

道家清淨無為 自然超脫的思想與儒家應世思想本為一正一反,所以每個中國專 的文人都有外表求功 屬名利祿 奮爭於社會,而背後又期望安靜 逃避的另一面。逍遙豪放,與現實隱忍和進取,成為性格的兩面。可以讀 美的歷程 李澤厚 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 等書,說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的影響。佛教和其他宗教本身是外來...

魯迅為什麼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魯迅為什麼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舉幾個列子說明

因為他致力於喚醒民眾拯救民眾 從最初的學醫 到後來的從戎 以至最後的文學創作 是從身體到精神上促進國人進步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ong yi 1 lou 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文章我非常喜歡 魯迅為什麼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舉幾個列子說明 1.革命 魯迅非常具有戰鬥精神,他用他的一...

為什麼常見道士念無量壽佛,為什麼道士說的是無量佛,而和尚說得是彌

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佛 同了釋迦牟尼 阿彌陀,都是梵語。梵語,是印度國的話 翻譯中國文,佛 是一個覺字,就是覺悟的意思。釋迦 是能仁兩字,就是能夠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的意思。牟尼 是寂默兩個字 寂 是寂靜不動的意思,默 是同了本性相合的意思。阿彌陀 是無量兩字 無 是沒有的意思,量 是限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