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傳體通史和斷代體通史有什麼區別

2021-03-23 12:20:40 字數 5528 閱讀 8658

1樓:

斷代體和通史本就是相反的兩種史書體例,是斷代體就不可能是通史,是通史就不可能是斷代體,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紀傳體和編年史是另外一種史書體例的分類方法),其中史記是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上古到作者所處朝代的連貫的歷史,其他二十三史是斷代體,只記載一個朝代的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

,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二十四史還附志、表等作為附錄。

斷代史是史書的一種體例,與通史相對,指只記載某一段時代歷史的史書。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的史書都是斷代史,斷代史史書被認為從班固的《漢書》開始,因漢書只記述漢代一朝的歷史,由漢朝立國至王莽篡漢共二百多年的時間(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凡二百三十年)。此後「廿四史」都是斷代史,如《後漢書》、《晉書》、《宋史》、《明史》等。

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家最常採用的體例,由於蓋自秦漢以來,均為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評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評述前朝政治,危疑較少,較易發揮。唐朝史家劉知幾最為推崇斷代史,認為斷代史「言皆精練,語甚該密,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3樓:張吳傑

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

斷代體: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他雖然也有以人物為中心寫的世家,但只寫那一個的朝代的,《史記》寫的是多個朝代的,而《漢書》只寫西漢

4樓:超哥

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二十四史》。

斷代體: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各有什麼區別

5樓:假面

(1)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3) 國別體是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

(4)斷代史是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史記》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夢溪筆談》

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6樓:匿名使用者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

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2、紀傳體: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

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和史論的綜合。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3、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

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儲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是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

《國語》、《戰國策》。

4、斷代史:限定某個時間段內歷史事件。如:明史、文革史。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把史書類別用畫線來表示的話,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可以畫為橫線,斷代史、通史則可畫為豎線,而國別體則可以畫為對角的斜線。

8樓:啊啊阿吖

編年體: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如《左傳》、《資治通鑑》。

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二十四史》。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如《國語》。

斷代體: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紀傳體,編年體,斷代史,通史的區別

9樓:賋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期間的歷史大事。其記述內容基本可信,史料價值很高,但是不完備。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是中國第一部通史。

還有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是著名的通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現在的歷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敘述的內容廣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課題(軍事、文化、藝術)涉及內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

其次要求在敘述中體現歷史發展脈絡或貫穿其中線索,給人一種整體的認識。

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也稱《前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紀傳體的)。

這樣可以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為人物立傳記以反映歷史事實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編排史實,是編寫歷史最早也是最簡便的方法。

例如:周赧王十四年,武靈王伐中山,中山王奔齊。

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如《漢書》,專門寫漢朝的事。

「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現在的歷史。相對來說,就較簡略。

比如《世界通史》就是寫從遠古文明起源到21世紀的事。

樓下那個全是複製的,我的有自己的補充,不懂可以追問,望採納!

紀傳體通史和編年體通史的區別

11樓:新院第一高富帥

兩種題材的區別只有一處:

1、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編年體是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

編年體通史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

12樓:兩個平方數

紀傳體通史和編年體通史的區別如下:

1、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綱,按時間順序,連貫地記述各個時代史實的史書體例。

2、編年體通史: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

擴充套件資料

1、《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它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

它所記載的地理範圍,西至中亞,北至大漠,南至越南,東至朝鮮、日本,把通史的時空界限第一次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範圍。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因全書以《本紀》和《列傳》為其主體,故被稱之為紀傳體。

2、《資治通鑑》,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編年紀通史。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

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2023年。

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13樓:69中文之家

(1)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史記》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夢溪筆談》

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14樓:杜洋

編年體是按照年代或時間來的

紀傳體是通過個人的傳記來整理

紀傳體通史和編年體通史有什麼區別,還有

1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lanselieche

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區別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

2.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

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

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

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

3.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

(4)斷代史是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

(1)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各有什麼區別

1 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 左傳 資治通鑑 2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 全是紀傳體。3 國別體是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 戰國策 4 斷代史是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除 史記 外的其餘二十三史。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是 司馬遷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一說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 董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史記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國語 史記 是我國西回漢著名史學家司答 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 漢書 後漢書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