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寫作特點請問,望嶽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2021-03-24 02:32:00 字數 5296 閱讀 1807

1樓:禾木由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原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望嶽》寫作手法,講詳細一點 10

2樓:匿名使用者

1、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

2、「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3、「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

一個「鍾」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

4、「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

「決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

5、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

3樓:軍凳y恫詒

全詩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 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所見。泰山位於古代齊、魯兩國之間,其北為齊,其南為魯,齊、魯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結果。「未了」,綿綿不盡之意。

這裡,詩人想說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個什麼樣子嗎?請看,它那蒼翠的山色掩映著遼闊無邊的齊魯大平原。這是借齊魯兩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為什麼要用虛筆?

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鍾,這是詩人的強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詩人心靈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陰陽」分指山的南、北兩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曉;山北日光不到,在曉猶昏。

「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後兩聯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

4樓:五月

師:《望嶽》這個「嶽」指的是哪座山?

生:齊答「泰山」。

師:對,是有「五嶽獨尊」之稱的泰山。(老師板書「望嶽」,簡單畫泰山輪廓)

師:這首詩比較好懂,同學們課前做了預習,請同學來介紹杜甫及這首詩有關的內容。

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子美。

生:杜甫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生:杜甫被稱為詩聖。

生:齊答「杜甫的詩反映了當時歷史,稱為史詩 」。

生:杜甫詩的風格主要以「沉鬱頓挫」為主。

師:同學們介紹得很清楚,全面。同學們對詩人寫作《望嶽》的背景是否有所瞭解?

生:杜甫的《望嶽》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

生:《望嶽》這首詩是杜甫二十四歲時寫的。詩人在詩篇中遠望泰山,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盪…

師:說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學課前對《望嶽》一詩進行了深入地**。下面我們分組討論、學習這首詩。

第一大組討論①、②句,第二大組討論③、④句,第三大組討論⑤、⑥句,第四大組討論⑦、⑧句。

師:請第一大組的同學來鑑賞①、②句。

生:這兩句主要寫了詩人遠望泰山。

師:從哪個地方看出詩人是遠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從「齊魯青未了 」這一句來看。因為在泰山周圍,遠看一大片的綠色。

師:這寫出泰山什麼特點?

生:齊答「寬廣」。

師:很好(老師板書「廣」)。第一大組同學說①、②句寫出了泰山的寬廣,詩人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呢?其他組同學幫忙想一想?

生:從這一問一答的句中,看出詩人非常喜愛這泰山。

生:齊說「一種喜悅的心情。」

學生看到林翠娜誇張的手勢,都笑了。

師:是啊,在寫景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情感,正應了這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第二組的同學說說 ③、④句。

生:③、④句描寫了泰山景色秀美。

師:從**看出來?

生:「造化鍾神秀」就是說大自然把神奇秀麗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師:對,這個「鍾」解釋得好。

生:「陰陽割昏曉」說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說明泰山很高大。

師:這裡哪個字用得好?

生「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開一樣。師:這個字找得好,這兩句寫出了泰山的特點:高大(師板書「高」)其他組同學對③、④句還有沒有問題?

師:很好。(師板書「美」)。第三大組說說⑤、⑥句 。

生:從這兩句看出詩人心胸很坦蕩。

師:心胸坦蕩。詩中「蕩」字是什麼意思?

生:激盪。詩人的胸懷隨著泰山之雲霧繚繞而激盪。

師:對,同學們看看語文書封面,這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生:齊說「有山,有云」。

師:對,山與雲連成一片。第四大組說說⑦、⑧句。

生:就是寫詩人登上泰山的時候。

師:登上泰山了嗎?

生:齊說「沒有,是說一定要登上去」。

師:詩人為什麼想要登上去呢?一二三大組同學剛才說了什麼?

生:因為泰山很高、很美,詩人想一定要登上去。這兩句說,登上泰山頂就會覺得其它山都小了。因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廣。這樣寫,就襯托了泰山的高大。

師:覺得其他山都小了。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發出同樣的感慨。同學們知道是誰嗎?

生:是孔子。他說「登上泰山而小天下。」

師:登上泰山。覺得天下都小了,這裡用了什麼手法?

生:齊答「誇張」。

師:這是誇張。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還沒登上泰山,就說「一覽眾山小」,詩人這裡是一種怎樣的思維方式?

生: 齊說「想象」。

師:對。寫詩就要想象。想象是詩歌的生命。當時詩人才二十四歲,正值胸懷遠大抱負的時候。同學們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會有何感想呢?

生:有一種被征服的快感。

生:是一種征服泰山的快感。

生:祖國的山河真是美。

生:就因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邊有眾山圍著,自己就象神仙一樣。

師:說得好。李白就曾來到泰山,也寫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覺,同學們課後讀一讀。

生(吳海燕):我覺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這個世界創一番事業。

師:很好,有抱負,有凌雲壯志。讀這首詩,我們感覺到的不僅是對泰山美景的讚揚,更是一種泰山精神,一種民族精神的體現。

時過境遷,千百年過去了,《望嶽》以及詩歌體現的精神與泰山同垂不朽。《望嶽》被喻為寫泰山詩歌的絕唱。以後很多人來過泰山、寫過泰山,但無人能比。

明代有位詩人寫到:齊魯至今青未了,題詩誰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誰?

生:齊答「杜甫」。

師:同學們理解了詩歌內容、領悟了詩人的情感,下面再來讀一遍。

生:齊讀《望嶽》。

師:讀得很有氣勢。我們說《望嶽》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個人抱負的頌歌。杜甫在頌,我們想怎麼樣呢?

生:齊答「歌」。

師:那好,我們討論一下,選自己熟悉的曲子來唱,可合作可獨唱。

學生討論、準備、練唱三分鐘。

生(肖奕奕、顏碧文)齊唱《望嶽》。

全班同學鼓掌、笑。

《望嶽》的寫法特點 5

5樓:曉龍修理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望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話釋義: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文章賞析:

「嶽」字已難著語,「望」字何處下筆?試想先生當日有題無詩時,何等慘淡經營!一字未落,卻已使讀者胸中、眼中隱隱隆隆具有「嶽」字、「望」字。

蓋此題非此三字(「夫如何」)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題,亦用不著也。······此起二語,皆神助之句(首句)。凡歷二國,尚不盡其青,寫「嶽」奇絕,寫「望」又奇絕。

五字何曾一字是「嶽」?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設,恰是「望嶽」二字(「齊魯」句)。

二句寫「嶽」。

「嶽」是造化間氣所特鍾,先生望「嶽」,直算到未有嶽以前,想見其胸中咄咄!「割昏曉」者,猶《史記》雲:「日月所相隱闢為光明」也。

一句寫其從地發來,一句寫其到天始盡,只十字寫「嶽」遂盡(「造化」二句)。翻「望」字為「凌」字已奇,乃至翻「嶽」字為「眾山」字,益奇也。如此作結,真有力如虎(末二句)。

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個時期的心態。詠泰山的《望嶽》表現的是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壯闊的感覺,全詩形成了遒勁峻潔、氣魄雄放的風格。

詠華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報國無門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時期失徨,動極思靜的人生,此詩因而顯得委婉曲折,沉鬱頓挫;詠衡山的《望嶽》即或是有所諷喻,代表杜甫晚年時期內斂安命,與人為善的人生。從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轉變的軌跡。不過,無論他的心態如何改變,有一點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愛國之心了。

青年時杜甫想要為國出力,中年時他雖不得意,卻仍有報國之思,晚年時他念茲在茲仍是君主與朝政。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望嶽》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望嶽的寫作背景

詩人杜甫參加貢舉考試,結果不幸落榜。於是在齊趙一帶四處漫遊,題中的嶽指的是東嶽泰山。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雄壯,頓時覺得 落第 的苦悶得到緩解。更是藉此泰山之巍峨,明自己的凌雲壯志。望嶽的寫作背景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 735 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於是版北遊齊魯。這首詩就是在漫權遊途中所作。寫...

古詩《望嶽》和《春望》的翻譯改寫

望嶽首句 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 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 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 夫 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 傳神寫照,正...

杜甫《望嶽》的翻譯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由於大自然的偏愛,給了這兒神奇秀麗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層層雲升騰,心胸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俯瞰群山會是多麼渺小!杜甫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