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唐玄宗榮寵的安祿山,為何最後還要選擇叛亂企圖亡國

2021-03-25 11:01:14 字數 4557 閱讀 4005

1樓:詩音傳媒

回答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以及安祿山造反前是什麼現狀。安祿山之所以選擇造反是因為不得不反,準確來說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並不充分。

史料中記載的安祿山其實是一個很會拍馬屁的人,但是也和現在的阿諛奉承不大一樣,當時的安祿山,可以說將這一套應用到了極致,而唐玄宗和楊貴妃更是吃這一套,所以才能連連晉升,成為當代皇帝的眼中的紅人。安祿山能在唐玄宗的眼皮子底下發展壯大,不僅僅在逢迎媚上功夫出眾,而且他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中也是遊刃有餘,他和朝中大臣多數都十分交好,即使有人**安祿山,有很多的大臣是為安祿山辯護。在為人處事上安祿山無疑是很成功,正是這些作為前提安祿山才能夠日益壯大威脅到朝廷。

以下幾點便是安祿山為何能造反因由:

其一安祿山兼任盧龍、范陽、河東三個節度使,手下的戎行二十多萬人,自己的三個節度使轄區內的軍事、行政和財政都能夠操控,他擁有造反的前提條件,所謂樹大招風這些在朝廷中不知道被人**多少回,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玄宗能容得下他,不見得未來的皇帝不拿他開刀!其實就算安祿山盡了愚忠交了兵權不做這梟雄,他也難獨善其身,還有就是他捨得麼,他的屬下捨得麼,安祿山不反會有人代替安祿山繼續造反,這就是藩鎮割據的弊端。

其二當時唐朝能夠操控的戎行中,能夠抗衡安祿山的實際上只要朔方手下的戎行,但朔方節度使並不徹底被唐玄宗所信賴,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賴水平還逾越對朔方的信賴。安祿山就缺少了一個羈絆自己的對手,朝廷就缺少了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

其三安祿山和朝廷的許多人臣關係密切,對朝廷的實力、結構、兵力分佈瞭如指掌。安祿山知道朝廷實際並沒有多少實力,真實戰鬥力比較強的戎行都不在可操控的範圍內,除了朔方軍和隴右軍近一點。其他的都排不上用場。

安祿山做到知己知彼,於是才會造反大行其道!

其四唐玄宗對自己的帝王權術十分的自信,覺得自己乾剛獨斷無人能反。尤其覺得是安祿山不會反,也反不了。

其五唐玄宗中期委任李林甫為相,把主角玩弄於股掌之中,安祿山對李林甫尚有忌憚之心。但是換為後來以裙帶關係成為宰相楊國忠,安祿山很會對付,楊國忠只是知道安祿山一方獨大很危險,但是束手無策,朝中沒有人能牽制安祿山,無可奈何之下楊國忠選擇硬來,事實自己沒那本事!

安祿山就目前現狀有點騎虎難下,安祿山是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的,但是隻要這股勢力威脅到了朝廷勢必不會被容忍。既然無法獨善其身,那就只能率先反抗或有勝算。或許安祿山真的不想造反,身在其位或者身不由己!

2樓:歷史飛凡觀

備受唐玄宗榮寵的安祿山,為何最後還要選擇叛亂企圖亡國?

首先是個人慾望的不滿足,當大將看別人當皇帝哪有自己當皇帝好?而且手下人為了榮華富貴也願意搏一把,安祿山任節度使的范陽、平盧、河東三鎮將士帶甲十餘萬,其中胡人是有,但是頂多也只有半數。

安祿山而且安祿山的參軍和心腹也頗多漢人,所以說胡漢之別是「安史之亂」的主因是不存在的,唐朝是歷史上極少的沒有民族偏見的朝代,雖然與李唐皇室出身胡漢混血有一定的關係,但是說明當時社會並沒有胡漢之見。

唐明皇與楊貴妃

當時安祿山比較受唐玄宗喜愛,對他的一些恩寵也超過了普通的節度使,但是安祿山畢竟沒有進入中樞,與李林甫、楊國忠這樣與皇帝朝夕相對的近臣肯定比不了。

李林甫雖然號稱「中有蜜、腹有劍」,但是他為官行事手段老辣,經常能夠猜到安祿山的行事手段,所以他在世時安祿山並不敢造反。

李林甫等到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上位成為宰相,楊國忠既沒有過人的手段與智慧,又沒有容人的雅量,只是仗著楊貴妃在皇帝身邊受寵就不可一世,與掌握實權的大臣們的關係都很差。

唐朝節度使雖然多胡人,但也不是鐵板一塊,安祿山雖然是出身西域胡人,但是一直在唐朝東北邊境駐守,與西北藩鎮的哥舒翰等人的關係也非常差。

安祿山成熟的政客,都不會把自己的一切寄託在君王的寵幸身上,需知世上翻臉最快的一種人就是皇帝了,唐玄宗雖然當時號稱明皇,但是也曾一日殺三子,可知在權力的爭奪方面,皇帝從來就沒有什麼人情概念的,一般來說在歷史上有點英明作為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殺伐果斷之輩,決不會為了兒女情長猶豫不決。

在朝堂對自己的局勢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安祿山悍然起兵,最初他打的旗號是「清君側,誅殺楊國忠」,可見一開始他並沒有指望能夠攻進長安,而是能夠以起兵叛亂為籌碼,達到掌握朝政大權的目的就可以了,誰知唐朝廷外強中乾,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作為一名出色的野心家,安祿山這時候更進一步,自立朝廷以「燕」為國號建元稱帝了。

3樓:賞心樂史

備受皇帝榮寵的安祿山,之所以要反唐:

一、唐朝當時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他有能力推翻**皇室,自己做皇帝;

二、安祿山管轄的河北胡化,與唐室的中原關係疏離,安祿山有群眾基礎;

三、玄宗怠政,朝廷腐敗,過於榮寵安祿山,不相信他會造反,安祿山因為受玄宗榮寵,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所以他先下手起兵謀反。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634個折衝府當中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軍事戰略相對來說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設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節度使們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之勢。

唐太宗至唐高宗、武則天時平定東突厥及契丹各族後,將其內徙至河北北部一帶,河北北部於是成為胡人雜居之地。當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漢文化影響很淺,因此與中原唐室的關係疏離。唐室為了便於統治,只能倚重能通多種胡語及瞭解外族的民風者。

李林甫出任宰相時,為鞏固權位,杜絕邊將人相之路,稱胡人忠勇無異心,建議玄宗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而且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因此安祿山身為胡人等得以取得權力東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祿山部隊中最驍勇勁捷。而安祿山也因兼三大兵鎮獨掌十八萬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相反,**兵力則不滿13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的危機。

安祿山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反唐。

天寶十四年十ー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今北京)起兵。

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著名的「安史之亂」就此拉開序幕。

4樓:專讀紅樓

安祿山背叛唐玄宗,不能以「忘恩負義」來形容。

如果說安祿山只是忘恩負義,則只是個人恩怨,根本不足以體現他給大唐帝國帶來的毀滅性傷害。所以,安祿山背叛唐玄宗,只能用「亂臣賊子」來定義。

唐玄宗待安祿山實在不薄,安祿山為何還是要造反呢?

這裡面的原因,說複雜可以深究到人性的根源,說簡單卻也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先說說複雜的方面。

我國封建王朝,歷來有一句話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本身的品德不足以支撐他所處的地位,自取其辱只不過是遲早的事。這等例子,在歷代封建王朝裡數不勝數。

即使以成王敗寇論,宋太祖之顛覆後周,開啟大宋數百年基業,不也揹負了「忘恩負義」之名麼?何況安祿山還是一個「胡兒」?

其實,安祿山一開始造反,也是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第一目標並非玄宗和楊貴妃,而是「偉丈夫」國舅楊國忠。

說簡單一點,安祿山造反之際,身兼范陽、平盧、河北三鎮兵馬。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安祿山手上的兵馬,大概相當於整個大唐王朝的四分之一強,幾乎接近三分之一。唐玄宗是萬歲,只算人馬,安祿山已經是三千多歲了。而且,平盧、范陽諸鎮的兵馬,還是唐王朝的精銳。

所以,安祿山造反,對大唐王朝的影響是根基性的。

也正因為安祿山手握重兵,唐玄宗才刻意拉攏他,甚至不惜讓他拜楊玉環為乾孃。你以為唐玄宗真的是老眼昏花想收一個乾兒子玩玩?還不是為了大唐社稷出發。

明知道安祿山有反骨,也希望用這一招,至少能保證他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至「父子反目」。至於以後的事,就留待下一輩們自己去解決了。

但是,安祿山還是讓唐玄宗失望,當玄宗還在派人催促安祿山來華清池洗澡時,安祿山確實來了,不過是帶著十萬大軍而來,這,也就成了玄宗噩夢的開始。

因此,安祿山並非忘恩負義要背叛「父王」玄宗,而是一個「德不配位」的小人,反叛自己的主人而已,亂臣賊子和薄情寡義之分,是不能混淆的。

安祿山有反叛之心,為何唐玄宗還要重用他?

5樓:薇薇呀嗨

因為安祿山能投其所好,做了很多奉承唐玄宗的事情,得到了唐玄宗的歡心,還有唐玄宗重用安祿山,是出於政治佈局需要。

6樓:happy憶玖

安祿山雖有謀反的心但是他卻並沒有實權所以安祿山有心無力,唐玄宗自然不怕,並且唐玄宗看中安祿出的才華,安

7樓:舊城

因為安祿山持續不斷地立下軍功,使得唐玄宗確信他可以保證帝國東北邊防的安全。因此安祿山官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

8樓:可樂

安祿山毫無背景,對唐玄宗構不成威脅,且有勇有謀,時常為唐玄宗獻計,善於察言觀色,甚的唐玄宗心意。

9樓:鎝瀇鎝炩湗

安祿山雖有反叛之心。但唐玄宗朝廷上下已無可用之人。不用他要用誰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人並不是說有反叛之心就一定不能用,某些程度上他其實可以牽制到別人,也可以迷惑敵人,也由於此人的身份不高,根基不強,所以可以牢牢把控在手,事成之後再殺掉他。而唐玄宗重用安祿山也是因為此個緣由。

11樓:沈奇鋒吧

安祿山有勇有謀,朝廷也沒有可用之才,他的個人能力突出,雖然有反叛之心,但是沒有背景,夠不成威脅

唐玄宗對安祿山有求必應,為何安祿山還要起兵謀反

並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是永遠忠於皇帝的,在古代也有許多很貪心的人想要除掉皇帝,自己坐上皇位,安祿山就是這樣的人。我覺得安祿山之所以要起兵,造反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 安祿山其實出生在突厥族,他離開父親跟隨母親改嫁,後來母親去世了,他又沒有了父親,所以從小顛沛流離。為了生存,他就養成了狡黠奸詐,表面其實看起...

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很有本事,為何會被自己兒子殺死呢

安祿山一生樹敵太多,他脾氣暴躁,非常的殘忍,對待任何一個人都非常的嚴厲,李豬兒和嚴莊都對安祿山恨之入骨。安祿山想要廢了安慶緒立安慶恩為太子,安慶緒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和李豬兒,以及嚴莊一起密謀造反,最終除掉了安祿山,安祿山就這樣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可以說安祿山簡直就是自作自受,他好不容易當上了帝...

備受大眾喜愛的川菜,為何卻成不了國宴重頭菜

川菜也只是在年輕一代中備受喜愛,大部分人還是受不住川菜的辣味。國宴講究色香味俱全,重頭菜應選擇的是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菜,川菜還沒有大眾的普遍認可。因為川菜大多數都是比較重口味。比較辣的,國宴是宴請一些比較重要的外國友人。他們是受不了太辣,太重口味的東西。雖然有不少人喜歡吃川菜但是它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