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詩的題目麼?可以叫獨酌或者月下獨酌(借用了李白的題目了),不知道你喜不喜歡
2樓:去拿快遞公司在
我看了感覺是無題啊,就來個無題吧!
高山流水共知音, 天涯明月有幾人? 流水桃花皆是緣,這首詩的出處 參禪何必伴古燈,這句話的出處?
3樓:嘟嘟猴
出自佛教禪語。「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雲間? 成佛無須菩提葉, 梧桐樹下亦參禪。明月清風誰與共,高山流水少知音。」
關於知音的詩句
4樓:金六福
1、【送韋城李少府】唐代: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譯文:送別客人南昌縣尉,路旁驛亭拜別貴賓時,正是春天。美麗野花盡收眼底,林中烏鳴猶感清新。告別縣城踏上回鄉路,歸車走向白馬津。知己摯友不分遠近,相隔萬里如同鄰居。
2、【贈汪倫】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3、【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唐代: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譯文:荒涼的村落,映照著淡淡的夕陽,紛飛的落葉,在腳下亂成一片。空蕩蕩的古道上再沒有別的行人。
冷清清的山腳下,唯一見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前些時候下了一場大雨,把那座簡陋的小橋給沖垮了,溪澗的水暴漲起來,不少田畝都遭淹沒。哎,要不是顧惜深厚的知己情誼,在這種時候,誰還會跑到這白雲出沒的山野來啊。
4、【齊州送祖三 】唐代: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譯文:才相逢剛剛以一笑相對,又相送變成了陣陣啜泣。祖帳裡我已經感傷離別,荒城中我更加發愁獨入。
天寒季節遠山一片明淨,日暮時分大河格外迅急。解開纜繩你就迅速遠去,遙望著你我還久久佇立。
5、【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唐代:岑參
知音難再逢,惜君方年老。曲終月已落,惆悵東齋眠。
譯文:知音本來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帳且回東齋獨眠。
擴充套件資料:
詩文賞析
1、【送韋城李少府】
首聯「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送客人李少府到南昌赴任,離亭,古代驛亭,古人多在驛亭設宴告別,因而也叫「離亭」。西候,西邊的驛亭,亦為送別處。這兩句點明瞭事件、人物、時間、地點,春天在西邊驛亭送李少府到南昌赴任。
頷聯「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野花看上去好像要凋零一樣,這裡指春將過去,眼看山花就要開盡,林中的啼鳥聽起來更為委婉悽切,比喻心中對朋友的不捨之情。本來,花自開,鳥自鳴,與離人何干?但正如王國維說的那樣:
詩人「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感情」。是詩人賦與事物人的感情。
頸聯「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是說置酒送別在青門路。青門,即長安東門,這裡有灞橋,古人常常送客至此,折柳贈別。白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縣。
《史記·荊燕世家》有:「渡白馬津入楚地」。軒,指古代有圍棚的車,歸軒,應為歸家的車輛。
這兩句意為,青門置酒一別,歸南昌上任的車輛千里迢迢一路到白馬津,渡黃河後再到遙遠的楚地南昌。交代了友人的行徑。
尾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這句意味深長,說你我相識相知的友情沒有路途的遠近,相隔萬里也可以象鄰居一樣近。這是勸慰友人,也是自我安慰的話,抒發了作者與李少府的情誼,表達了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一片深情。
與王勃的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異曲同工之妙。
2、【贈汪倫】
用比喻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
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3、【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時節的蕭瑟氣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陽斜照著,樹上的秋葉紛紛墜落,境界荒涼。詩人此時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黃昏,生命的秋天。
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權貴,晚景淒涼,所以面對晚秋夕陽,心頭自是感慨萬端。秋色衰颯,落葉紛亂,是他心境不能平靜的寫照。首聯描繪荒村返照、落葉紛紛和蕭條景象,烘托了頷聯友人來訪的溫暖和可貴。
正值內心思緒繁雜時,「古道無行客,寒山獨見君」,他望見平日無人影跡的綿遠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來訪。「古道」與「寒山」極力渲染自己居處幽僻,人跡罕至,也言門前冷落,無人造訪。
詩人相識雖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誣貶謫,又居處山野,古道難行,惟有皇甫侍御卻不避秋寒,甘冒風霜,攀山越嶺來訪,一個「獨」字,足顯出二個相知相念的深摯情誼,顯出詩人內心激盪著喜悅之情。淡筆寫來,上下二句對比,更顯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貴。
第三聯「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以野橋上承荒村,古道,又點出友人來訪時的氣候特徵:一場秋雨之後,山野小橋被大水沖斷,山澗中溪水暴漲,溢向岸邊田地。而友人卻不顧山路泥濘而來,引出下邊「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詩人與皇甫侍御乃是志氣相投,同病相憐。儘管詩人幽居白雲深處,與世隔絕,友人依然與他心息相通。語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
喜的是友人來訪,知己重逢,同時又為二人同病相憐的意遇噓唏慨嘆。
全詩表現了對友人過訪的驚喜。一個「喜」字說明,好友皇甫侍御來訪的深情在劉長卿的心頭盪漾,湧起了無限的感激之情。詩人精於造境,詩中先寫荒寒、悽寂的晚景以此表現來客之希,再寫路途之難以見來客之情真。
然詩中於衰敗落景描寫中,也寫出了自己的棲隱中失意的心境與避世心態,詩人寫友人獨能於此中尋找自己。
他仿拂已能從中體會主人這一心緒,這則突出了他們之間共同旨趣,詩人以審美的態度將這一同病相憐的心理表現極有詩意。從藝術上說,含蓄蘊藉,不著痕跡,含感激與感慨之情於言外,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詩中所繪景物荒寂淒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4、【齊州送祖三 】
此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為送別友人祖詠而寫的作品。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起句平易如話,寫兩人才相逢又相別了,剛高興了一會,此時又悲傷了起來。這兩句語言樸實平易但蘊含的情感又很豐富。
「相逢」、「相送」、「方」、「還」傳達出來去匆匆的遺憾。
「還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麼真摯、深厚;另一方面短暫的「笑」對「泣」又起了反襯、加強的作用。這兩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語。下兩句亦是敘別。
濟州位於黃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濟州》中謂之「井邑海雲深」,謫居於此,自然更生遙遠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於這種境遇的意思。
那首也是作於濟州的《贈祖三詠》寫道:「貧病子(指祖)既深,契闊(離散、勞苦)餘不淺。」可見二人皆是天涯淪落人,因此友情就顯得分外深厚了。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這兩句寫到環境,彷彿一路絮談,周圍環境都未顧及,此時友人解纜離去,才注意到佇望中的這些景象。這兩句使人產生時間感,「祖帳」進行了多長時間啊。
這景象引起作者特別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時的情緒,表現出友人離去造成自己的空虛感、落寞感,而「日暮長河急」更加重了心緒的撩亂。沈德潛稱「著此二語,下『望君』句愈覺黯然。」(《唐詩別裁》)詩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望著友人離去,真是「黯然銷魂」至極了。
「解纜君已遙」,寫船快,實則怨船快;「望君猶佇立」,一個「猶」可見他是何等執著。
這類的詩句很多,只是王維這兩句用兩個「君」分明是談話口吻,彷彿此時他在心裡默默地與友人在交談。
這首詩敘別情,在王維同類詩歌中,顯得特別濃摯深至,而語言表達又很自然素樸,「天寒」二句的描寫也似是不經意間的點染,王文濡評曰:「不設色而意自遠,是畫中之白描高手。」(《歷代詩評註讀本》)這真是「淡者屢深」(司空圖語)了。
5、【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此詩的開頭四句點明題中「羅山人彈三峽流泉」,「皤皤」、「鬢蒼然」交代羅山人之「老」,為後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線。
中間一段寫聽琴,是詩中最為優美的部分。隨著琴聲,人們彷彿置身空山之中,耳邊時如山中風過,時如聲聲嗚咽,時如流水潺潺,詩人把所見的彈琴動作與所聞的聽覺形象融合起來,編織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聲的幽婉。緊接著,詩中又扣緊「三峽」二字,始而用「楚雲」、「秋煙」這樣的視覺形象,繼而用雨落猿啼這樣的聽覺形象來描繪三峽風物,境界悠遠而又開闊。
其「幽」足以「引鬼神」,其「淨」足以悅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斷腸,湘妃落淚,可見曲調之豐富,變幻之迅速,動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詩人由高堂琴聲寫開去,馳騁想象,以極豐富的形象襯托渲染了琴聲的美妙動人。「誰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從琴本身來寫琴聲的古雅,由古曲而寫及今人,自然引出詩的結尾。
詩的最後四句寫聽後。
前兩句直接寫聽後所感,借羅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寫自己年事漸高而不被重用的憂愁。後兩句以聽後所為寫所感。「曲終月落」寫時間的推移,惆悵而眠,寫心緒的沉重,以無言獨眠這種外表的平靜寫詩人內心的波瀾,——羅山人所撥動的,怕正是詩人的心絃。
岑參的這首詩則扣緊「三峽流泉」的曲調特色,以石林夜風,嗚咽流泉、楚雲秋煙、陽臺雨和巫山猿寫琴聲的悽婉動人,想象十分豐富,形象十分新奇,把複雜多變,深婉動人的琴聲寫得十分逼真。詩為五古,而間用幾處偶句,如琴聲叮咚,揮灑自如中有著鮮明的節奏。
「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
5樓:薩摩耶好醜
典故:相傳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沒有知音,十分寂寞。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著聽著,停住了腳步。
坐在俞伯牙的對面,說出了俞伯牙彈奏的心中所想的。這個人就是鍾子期。兩人結成了忘年之交。
他們約好在兩年之後,在他們兩個坐著的地方見面。
可是兩年之約到了,俞伯牙拿著琴在這裡等,不見鍾子期的影子。等著等著,來了一個老翁,自稱是鍾子期的父親,是專門來替鍾子期來赴約的。老翁向俞伯牙說明了來意。
原來鍾子期的臨終遺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約定。
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絕。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一說河邊)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深厚的友誼,所以人們常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高山流水遇知音翻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譯文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彈琴。伯牙彈琴,內心向往登臨高山。鍾子期讚歎道 好極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樣!伯牙又轉而心向滔滔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 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有一次,伯牙漫遊到泰山北麓,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 一...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意思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什麼意思?
理解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 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絕弦 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告訴我們要學會珍惜朋友,以及知音的來之不易。珍惜現有的友誼。意思 比喻知音難求。伯牙和鍾子期 高山流水 最先出自 ...
「高山流水覓知音」全詩是什麼,高山流水覓知音,(下一句是什麼?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於欣賞琴藝。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 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