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如在交通事故現場,事故發生後的第一現場,車輛和受害人的位置,當時的狀態,方向等,如能拍照或錄影,將其作為證據,就是特別緊急的情況。
2樓:潛龍一現驚天下
同志,據我所知,中國法律根本沒有規定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例外。請問你是從**看來的?估計是某本法學理論書吧?據我的理解,這應該是指的民法理論上的自助行為。
論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例外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法律要件分類說的運用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擔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民事活動中雙方當事人是地位平等的,他們都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條件瞭解案件事實的真相,在收集證據、調查證據、提供證據等方面,雙方當事人面臨著同樣的機遇。因而,在有的案件中,可能主要由原告負舉證責任,而在有的案件中,可能主要由被告負舉證責任,或者有的案件,原告和被告承擔相等的舉證責任。民事舉證責任包括兩個方面:
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或稱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②結果又稱舉證責任。行為責任是指在具體的訴訟中,當事人為避免承擔敗訴風險向法院提供證據。
這種責任會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來回移動,它只有先後之分,並無獨家承擔之果。在實踐中,一般是原告先提供證據,隨後被告提供證據,再接著原告舉證,再接著被告舉證,依次迴圈下去,直至雙方無證可舉為止。證明責任是指法庭辯論結束後,案件事實仍處於真偽不明狀態,任何一方都未能說服法官時應判誰敗訴的問題。
在古羅馬時代,舉證責任有兩條分配原則:一條是,原告有舉證的義務;另一條是,提出主張的人有證明的義務,否定的人沒有證明的義務。前者是基礎,後者是補充,後者便是「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公式的淵源。
③近現代關於舉證責任分配的學說,都可以溯及到古羅馬時代的上述兩條原則。到近代資本主義時期,形成了較有影響的三大學說:待證事實分類說、法律要件分類說和法規分類說。
法規分類說認為,任何實體法的條文都有兩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原則性的規定;一部分是例外規定。凡要求適用原則性規定的人,應就原則性規定所包含的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凡要求適用例外規定的人,應就例外規定所包含的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
④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是依據羅森貝格的法律要件說而確立的。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舉證責任應作如下分配:第一,凡主張權利或法律關係存在的當事人,只需對產生該權利或法律關係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不必對不存在阻礙權利或法律關係發生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存在阻礙權利或者法律關係發生的事實的舉證責任由對方當事人負擔。
第二,凡主張原來存在的權利或法律關係已經或者應當變更或消滅的人,只需就存在變更或消滅權利或者法律關係的事實負舉證責任,不必進一步對不存在阻礙變更或者消滅權利或法律關係的事實負舉證責任,這類事實的存在也由對方當事人主張並負舉證責任。
二、舉徵責任分配的特殊規則——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的適用
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是建立在近代民法典的法律形式主義基礎上的,而現代民法的價值取向是保護弱者、追求實質正義,因而,在法律對舉證責任分配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當其分配規範違反了現代民法的價值取向時,法官有權在個案依自由裁量權對實體法分配了的舉證責任規定進行修正。這就產生了舉證責任分配的特殊規則——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
民事訴訟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原於古羅馬的「誠信訴訟」,它賦予法官以誠信和公平正義原則裁判案件的權力。因為成文法國家都會面臨同樣一個尷尬的境況;法律的相對滯後不能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情況予以全面涵括。⑤這種侷限性不僅體現在實體法上,在程式法上亦大量存在,尤其在證據制度上;由於法官無法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完全採用法定主義,因此,法官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當以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其分配行為的原則。
這無疑是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的依據,對克服成文法侷限性有重大的意義。而公平原則顧名思義是公正、平等的準則,法官在舉證責任分配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分配結果的公平性,還要兼顧分配過程的公平性。公平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價值體現貫穿於法官分配舉證責任的全過程,無論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或是舉證責任的倒置,還是特殊情況下的舉證責任負擔都應予以適用。
司法實踐中,違反誠信原則 和公平原則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舉證妨礙,指的是一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但由於相對方因故意或過失將訴訟中存在的惟一證據滅失或者無法提出,以至於無法證明自己的主張,導致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這一特殊的訴訟現象,⑥如原告徐某的兒子張某(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車禍受傷,於2023年4月7日被送至被告某醫院住院**。2023年4月16日晨,張某被發現倒在被告病工內的花園旁,經被告搶救無效死亡。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對於張某的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法院查明事實後認為:(1)張某因車禍入院後,經**,病情好轉,行動也恢復了正常。後來張某的死亡在於其腹腔臟器損傷導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這與入院時的病狀明顯不同,因此可認定被告在4月15日前對張某的醫療措施是正確有效的,與張某的死沒有因果關係。(2)4月16日意外發生後,被告採取了相應的搶救措施,原告也沒有異議,也排除了搶救行為與被告死亡間存在因果關係。(3)醫院走廊圍欄很高,若非故意爬上,是不可能摔出圍欄的。
現有證據表明張某系從高處墜落,這排除醫院設施產生安全事故的可能。(4)張某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在病區內行動的自由,原告僅以其離開病房發生意外事件來認定被告護理上負有責任,過分誇大了被告的責任,依據明顯不足。(5)對於張某死亡的原因是否為墜樓或其他意外的願意,由於原告在事發後反對報警屍檢,導致不能查明死因的責任在於原告。
原告事後要求被告承擔該方面的舉證義務(證明張某死亡的真正原因),顯然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及公平原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我們認為,被告要獲取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和死者的死亡之間無因果關係及不存在醫療過錯的證據,又得不到原告的配合協助,如果仍然以《證據規定》第四條為依據要求被告繼續舉證,這對被告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對原告來說,他們不同意報警進行必要的屍檢,現在又認為是被告的損害,顯然違反誠實信用的原則。所以說,對原告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對被告的舉證行為予以配合的行為,應該認定為舉證妨礙,讓其承擔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
實施了舉證妨礙行為的當事人要為自己阻礙訴訟的順利進行承擔一定的懲罰後果,法律要求其多承擔些訴訟中的敗訴風險是程式正當性原則的本質要求。同時,建立舉證妨礙的配套證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對以下兩種舉證妨礙實行舉證責任轉換:
其一,故意毀滅證據或偽造證據、阻止他人作證或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其二,因故意或嚴重過失行為造成訴訟的惟一證據滅失。
試論述我國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10
4樓:匿名使用者
民法是高度蓋然性,刑法是排除一切合理懷疑,行政法是不能事後取證。相同點不經法院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怎麼翻譯這段話急急急!!!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
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不同目的和意義
5樓:似水流年君莫在
民法是高度蓋然性,刑法是排除一切合理懷疑,行政法是不能事後取證。相同點不經法院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民事訴訟中如何排除非法證據
6樓:愛喝粥
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的排除規則
我國證據的合法性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1、證據必須具有合法形式。
2、證據必須是由法定人員依照法定程式收集和運用。
3、證據必須有合法的**。
4、證據須經法定程式查證屬實。以上對證據合法性的闡述是論述證據能力所必要的,即一件事實要成為民事司法中定案的根據,須具備相應條件並經過一定的程式加以認定,否則不能成為法院定案的依據。
7樓:李翔律師
首先要確定哪些是非法證據,比如找私家偵探拍攝的,或者在別人房間或辦公區的監控錄音,通過脅迫手段獲取的等,對方應當說明證據**,**不當的可以排除
民事訴訟中鑑定費由誰承擔民事訴訟中訴訟中鑑定費評估費如何負擔
鑑定費由申請人預交,最終由敗訴方負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鑑定。當事人申請鑑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鑑定人 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未申請鑑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鑑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鑑定人進行鑑定。...
民事訴訟中鑑定費由誰承擔,民事訴訟中訴訟中鑑定費評估費如何負擔
司法鑑定的主要目的是辨別雙方提供的證據的真假性,可以縮減審理案件的時間,因此其在司法實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必須由有相當高的專業知識的人或者權威機構成為司法鑑定的鑑定人,故而,需要支付給該鑑定人的費用是相當高的。那麼,民事訴訟司法鑑定的司法鑑定人的鑑定費由誰承擔?一 民事訴訟司法鑑定中的鑑定人...
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的種類有哪些,簡述我國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的種類
你好,根據 民事訴訟法 規定,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有以下幾種 拘傳 訓誡 責令退出法庭 罰款 拘留。根據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