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讀後感季羨林散文讀後感800字

2021-03-04 00:34:20 字數 4690 閱讀 1335

1樓:匿名使用者

很早看過藝術人生參訪季羨林老人的專題,知道他是位名人,但真正讓我關注他,對他產生敬佩的是在去年暑假期間,我才真正的知道了他的許多故事,接觸了他的一些文章,也拜讀了他的《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一節的小內容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後產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後讓思想得到洗理與昇華。

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道: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做「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這說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這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裡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

你為什麼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塗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一句評價: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有所作為」「承擔責任」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裡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絡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並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

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讀季羨林的文章,只需要一盞不必太過亮的檯燈,或者來一杯茉莉花茶。和著燈光的寧靜與茶的清新便可以深入文字的乾坤裡獨享樂趣。你會發現你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全在這本書裡,書裡的故事不僅僅是季先生的,還是每一個人的。

修身、哲學、寄情、曠達。也許你不愛讀書,你不愛看故事、你不會輕易理解他人的歷史足跡、你不願意相信那些用冠冕堂皇的書面語變現的文藝。但是你不可以懷疑季老真誠的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給我感受最深的有那麼幾件事情。

一、平凡、樸素中孕育著偉大

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來北大報到,看見一位守門人模樣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爽快答應了,而且老老實實地在那兒守著。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

「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可老人說:「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

」那位學生回來後,老頭什麼也沒說就走了。幾天後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吃驚地認出了臺上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教授就是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

季羨林先生的就是這樣的平凡、樸素,如果他不平凡,他不樸素,能被別人認做守門人嗎?然而就是這樣的平凡愈加顯出他的偉大,愈加折射出他人格的魅力。一個大學校長給一位新生看行李,沒有絲毫怨言,而且認認真真的完成了這個任務,這又是一種多麼令人敬佩的精神啊?

試問當今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即使有人想做,有誰能夠做到他那麼平靜的心態來做這件事情?恐怕沒有幾個人!

季老的平凡還可以引用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夢溪的話來評價。劉夢溪說:「不管在什麼場合見到季老,總想過去向他致意。

可季老只要遠遠看見我走過去,一定會站起身來。一貫如此。對比我更年輕的後學也如此。

後來我們就想了個辦法,只有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坐在他旁邊,他就沒法站起來了。」因此劉夢溪在《季羨林先生90壽序》中深有感觸地寫道:「先生是『望之溫溫,即之也溫。

晚生後學,可以相親』。」

這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二、對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他的感情如此的豐富、細膩,催人淚下。

他酷愛養貓,對貓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寫的《老貓》,幽默,細膩,感人。他對波斯貓的喜愛到了跟他們一起樂,一起悲,甚至跟它們住一起。

晚上貓睡在自己的被窩上面,為了避免驚動小帽,他醒來硬是忍著不動一下。他把它們完全看作了自己的朋友。

季老喜愛動物,跟懷有各種各樣動機去愛寵物的一些人不同,他關心身邊這些「夥伴」的命運,甚至為它們揹著沉重的感情十字架,為一些孤苦、弱小生靈的命運傷感、悲苦。他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閒愁,為一些小貓小狗流淚嘆氣。有一次,燕園中他平常最愛走的幽徑上一棵古藤無故被人砍斷,他看到藤蘿上初綻的淡紫的一串串的花還沒來得及知道厄運資訊,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忍不住為它們傷感:

「它們彷彿成了失掉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都沒有地方了。」

三、他的敬業精神,他的忘我工作的精神。

文革期間,季老也無列外,遭到了四人幫的**,最後被髮配到北大35樓守門房。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守門戶,傳呼**,收發信件和報紙。但是他是一個閒不慣的人,難道就讓自己的人生在這裡度過?

於是他經過反覆考慮,最後決定翻譯蜚聲世界文壇的印度兩**詩之一的《羅摩衍那》。這部史詩夠長的了,至少有八萬行。他想,這夠自己忙活幾年的了。

他向東語系圖書室的管理員提出了請求,請他通過國際書店向印度去訂購梵文精校本《羅摩衍那》。當時訂購書籍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可萬萬沒有想到,過了不到兩個月,八大本精裝的梵文原著居然擺在了季羨林的眼前。

他當時的任務是看門,而且他頭上「分子」——不知道是什麼「分子」――的帽子還沒有摘掉,沉甸甸地壓在頭上,他**敢把厚厚的原著公然拿到門房裡去呢?想來想去,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妥善」的辦法。《羅摩衍那》原文是詩體,季羨林決心也要把它譯成詩體,這樣才能傳達出原文的風格。

於是他就用晚上在家的時間,仔細閱讀原文,把梵文詩句先譯成白話散文。第二天早晨,再把散文潦潦草草地寫在紙片上,揣在口袋裡,帶著它去35樓上班。在去35樓的路上,在上班以後,看門、傳呼**、收發信件的間隙之中,在閒坐無事的時候,他就把紙片拿了出來,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此時,他身在門房,眼瞪虛空,心懸詩中,決不會有任何人知道他在譯詩,他自謂:「樂在其中,不知身在門房,頭戴重冠矣。」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500-800字左右。急需!!!

3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散文集》讀後感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範,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繫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

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為伴,其中一隻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隻渾身雪白的波斯貓。

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心還顫抖不止。」

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於2023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後為之動容,他寫道:

「十年浩劫後,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屍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

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這是季老寫於2023年的散文片斷,展現了一種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風骨。

執著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這種精神成為一種性情、一種風範、一種北大人的精神,季老就是其中優秀代表之一。季先生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一種中國真正知識分子正直和責任的自然流露。如季老在文章中寫道:

「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偽劣的東西,讀了以後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總之一句話,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

一卷書在手能親近領悟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風格,更敬佩季老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於我如浮雲」的精神世界。

季羨林集讀後感800字 100

4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散文集》讀後感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範,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繫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

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為伴,其中一隻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隻渾身雪白的波斯貓。

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心還顫抖不止。」

急《季羨林散文》讀後感

清塘荷韻 這篇 清塘荷韻 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相媲美。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

求《季羨林自傳》讀後感《季羨林自傳》讀後感250字

前段時間讀過 季羨林自傳 後,總想記錄下一些讀後感,但終究未能成筆。不是可感的東西太少太輕,相反的是太多太重。有些時候就是這樣,物極必反,太多太重,扛不動拎不起,反而空靈了,索性就把它放回了原地,存到了心裡。季羨林自傳 傳 到了95歲。一個文化 大家 用書籍 用學問 用才智 用著作 用中西文化 用博...

散文讀後感的簡單的讀後感,散文讀後感 300字的簡單的讀後感

楊朔的散文 荔枝蜜 讀後很受啟發。是啊,蜜蜂,多可愛的小生靈啊 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勞作的結晶,也是它奉獻和 給予 的集中體現。它給我們人類以深刻的啟示。蜜蜂是渺小的,在大自然中飛來飛去,從來不被人們重視,可它卻有著自己的行動規律和奮鬥目標。它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