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2021-03-04 09:14:37 字數 5254 閱讀 595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民事

法律行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為,一般稱為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而實施的行為,正如我國民法通則第54條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由下可見,民事法律行為具有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作用,是法律事實中行為的組成部分。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徵

民事法律行為作為民事法律事實中行為的一種,具有如下三項特徵而區別於其他各類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合法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有合法性,因為它必須是合法行為。才能為國家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從而能夠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民事法律後果。在此,理解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應著眼於其內容和形式均應符合法律規定,而且,合法性的範圍是廣義的,即要符合法規規定,又要符合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的要求。

這是民事法律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調整的目的,也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

(二)民事法律行為是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作為構成要素

1.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追求民事法律後果(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或消滅)的內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於外部的活動。

2.意思表示與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所以,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

每種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存在意思表示。缺少民法所確認的意思表示的行為就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但並不等於民事法律行為,因為,不同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意思表示構成是不一樣的,既可以是一種意思表示所構成,也可以是包含兩種或多種意思表示。

(三)民事法律行為能夠實現行為人所預期的民事法律後果——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係

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即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為目的,那麼,基於民事法律行為具有的合法性,法律確認和保護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故行為人所追求的預期後果必須可以實現。可見,民事法律行為的目的與實際產生的後果是相互一致的。這一特點使得民事法律行為區別於民事違法行為。

因為,民事違法行為(如侵權行為)也含有依法產生法律後果(如侵權行為人承擔的損害賠償民事責任)。但是,這種法律後果並不是行為人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時所追求的後果,而是根據法律規定直接產生,並非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根據。

2樓:東奧名師

法律

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這裡所述的法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法產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為。它是法律事實的一種,具有以下特徵:

1.法律行為是以達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為目的的行為

這一方面表明法律行為應是行為人有意識創設的、自覺自願的行為,而非受脅迫、受欺詐的行為;另一方面表明法律行為是行為人以達到預期目的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法律行為的目的性,是決定和實現行為的法律效果的基本依據。

2.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將其期望發生法律效果的內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達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也是法律行為與非表意行為,例如事實行為等相區別的重要標誌。行為人僅有內心意思但不表達於外部,則不構成意思表示,法律行為也不能成立;行為人表達於外部的意思如果不是其內心的真實意思,法律行為原則上也不能成立。

3.法律行為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行為

法律行為只有從內容到形式均符合法律要求或不違背法律的規定,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也才能產生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後果,否則,該行為不但不會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法律後果,而且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非法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例如侵權行為。確認法律行為的合法性,有利於指導行為人樹立正確的行為模式,明確何種行為是可為或不可為、是否為法律所認同,從而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注會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

特徵:1、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法律事實的一種。

2、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以發生一定民事法律後果為目的的行為。

3、民事法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的行為

4樓:吾本漁樵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終止的客觀現象。例如:嬰兒的出生產生了一個民事權利主體;自然人的死亡引起繼承的開始。

根據法律事實的發生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可以把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1)事件

法律事實的發生與人的意志無關,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又稱為自然事實。例如:雷擊將牛劈死,導致所有權關係的消滅。

(2)行為

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行為可以分為:民事行為、事實行為。

民事行為:指行為人旨在確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或條件的民事行為,稱為民事法律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民事行為,稱為無效的民事行為。

事實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在實施一定行為時,並沒有確立、變更、消滅某一民事法律關係的意識,但由於法律規定,同樣會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5樓:發了瘋的大榴蓮

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合法行為。 嚴格稱謂是「法律行為」,中國民法稱民事法律行為。

特徵:1、私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體作出的行為,與**機關行使國家權力作出的國家行為、法院依審判權作出的裁判行為相區別。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變動民事關係的行為,而不是利用公權力作出的行為。

2、合法行為

所謂合法,就是說它所追求的效果「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說明自由是有邊界的,任何人的行為不得以損害他人的權利或破壞公共秩序為代價。這也是法律行為與違法行為的區別。

3、表示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謂意思表示,是當事人想要實現一定效果的內心意思對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具備意思表示這一要素,不具備意思表示,就不稱其為民事法律行為。

4、意思決定效果的行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張人們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負責。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實現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聽任其依照內容發生法律效果,設定權利,負擔義務,或使權利義務變更、終止。

6樓:華律網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

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

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7樓:東奧名師

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這裡所述的法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法產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為。它是法律事實的一種,具有以下特徵:

1.法律行為是以達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為目的的行為

這一方面表明法律行為應是行為人有意識創設的、自覺自願的行為,而非受脅迫、受欺詐的行為;另一方面表明法律行為是行為人以達到預期目的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法律行為的目的性,是決定和實現行為的法律效果的基本依據。

2.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將其期望發生法律效果的內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達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也是法律行為與非表意行為,例如事實行為等相區別的重要標誌。行為人僅有內心意思但不表達於外部,則不構成意思表示,法律行為也不能成立;行為人表達於外部的意思如果不是其內心的真實意思,法律行為原則上也不能成立。

3.法律行為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行為

法律行為只有從內容到形式均符合法律要求或不違背法律的規定,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也才能產生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後果,否則,該行為不但不會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法律後果,而且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非法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例如侵權行為。確認法律行為的合法性,有利於指導行為人樹立正確的行為模式,明確何種行為是可為或不可為、是否為法律所認同,從而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注會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為,一般稱為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而實施的行為,正如我國民法通則第54條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由下可見,民事法律行為具有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作用,是法律事實中行為的組成部分。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徵

民事法律行為作為民事法律事實中行為的一種,具有如下三項特徵而區別於其他各類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合法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有合法性,因為它必須是合法行為。才能為國家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從而能夠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民事法律後果。在此,理解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應著眼於其內容和形式均應符合法律規定,而且,合法性的範圍是廣義的,即要符合法規規定,又要符合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的要求。

這是民事法律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調整的目的,也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

(二)民事法律行為是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作為構成要素

1.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追求民事法律後果(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或消滅)的內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於外部的活動。

2.意思表示與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所以,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

每種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存在意思表示。缺少民法所確認的意思表示的行為就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但並不等於民事法律行為,因為,不同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意思表示構成是不一樣的,既可以是一種意思表示所構成,也可以是包含兩種或多種意思表示。

(三)民事法律行為能夠實現行為人所預期的民事法律後果——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係

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即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為目的,那麼,基於民事法律行為具有的合法性,法律確認和保護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故行為人所追求的預期後果必須可以實現。可見,民事法律行為的目的與實際產生的後果是相互一致的。這一特點使得民事法律行為區別於民事違法行為。

因為,民事違法行為(如侵權行為)也含有依法產生法律後果(如侵權行為人承擔的損害賠償民事責任)。但是,這種法律後果並不是行為人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時所追求的後果,而是根據法律規定直接產生,並非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根據。

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民事法律行為與民事行為有什麼區別?

您好!1 民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髮生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1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並非一切民事行為都是民事法律行為。2 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無效民事行為和可變更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2 民事行為是與事實行為相對應的概念。事實行為是指不具有意思表示內容,但按照法...

無效民事法律行為的種類有哪些,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2,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4,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有效 ...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1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 一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 內容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社會公德 四 形式合乎法律要求。第五來十五條 民事法源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 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第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