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學說是講人與人的關係,仁者愛人,中庸之道。
道家學說是講人與自然的關係,道法自然,清淨無為。
佛家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慈悲,平等,輪迴,離苦得樂。
一. 儒家講做好人。(中庸)
要學會控制情緒,沒有好的性格就不會有大的成就。好人是君子,像一本書,粗讀是溫暖,精讀是包容。像一壼酒,初飲時醇厚,再飲時通透。
好人有風度,有教養,有品味。能在起伏中堅強,在逆境中果敢。能夠激流勇退,也能逆風而上。
君子是內方外圓,沒有功利,只有君子之交。
好人是經歷風雨的大樹,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屹立不倒的枝幹,向外伸展。根己深深扎進泥土,汲取養份。
二、道家講做好人。(無為)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有道。
好人要有水的精神,做人低調而不爭功。不圖名利清淨無為反而無所不為。好的環境提升了好的修養,不好的環境是歷煉,堅持不懈,才難能可貴。
沒有做不了的事,只有做不完的事。沒有改不好的人,只有不想改的人。
做好人一定要順應趨勢,順勢而為才能無所不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消極地對待人生,而是隨順自然規律達到合諧。做好人是簡單的,是隨和而又不隨聲附和。
包容萬物而又能從中找到平衡。保持內心的淡然、平和才是人生。
三、佛家教你做好人(無我)
佛家說的好人是善男子,善女人。他(她)們也是君子,知道好人是怎麼煉成的。佛家講戒定慧三學,和儒家的格物致知是一個道理。都是讓人降低對物質和外界環境的追求,過減法生活。
佛家更究竟的地方,是清晰明瞭降低慾望之後的目的。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做法,人不像外求,因而內心平靜。長期平靜就會進入一種定的狀態,定能生慧。用智慧來處世待人接物,才是圓滿的。
佛家是三家學說的最高峰,這裡講了你的過去,也講了你的現在,更講了未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我們要有好的結果,就要從改心開始。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喜樂。
做好自己,是改善處境的前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放棄無用負面社會交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好人與好人在一起。
君子應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小利,只為大義,不因苟且放棄希望的田野。
出身無法改變,卻可以改變命運。年齡無法改變,卻可以讓身體更年輕。一切皆有可能,創造創新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尊重他人的勞動,是自己境界的提升。
2樓:佛恩廣賜
儒家主要是講修身處世之道,綱常倫理等,道家主要側重在於追求長生,**成仙。佛教有所謂五乘教法,做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修行方法;世間,出世間的包羅永珍,所有道理和修行方法都講的十分細微透徹。
至於你所說的正氣,大氣,怨氣,我不是太瞭解你的想法。
但是佛家講慈悲,慈悲為根本,方便為手段,菩提心為究竟。而不是只為了化解與眾生之間的怨氣,佛教又不是專門搞超度的,佛教是為了引領所有眾生都修行成佛。
況且佛教又講深信因果,人只要相信因果,敬畏因果,自然不敢肆意妄為,這就能養正氣,對人對事,心懷感恩心,慈悲心,當然也就能成就你所說所謂大氣,也自然能化解怨氣。(僅供參考)
3樓:野人的貓
它們各自都有各自的傳授思想的不同意思。各有各的優點
4樓:王文生
儒家說正氣,道家養大氣,佛家化天氣。
5樓:小袋子
他們的理念不同,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優點。
6樓:happy成樂
三家有何不同,我認為大同小意主要叫人生活這個世間,要慈善對待每件事和人
7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有出世和入世的思想不同
8樓:今心
大道相同,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9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端正人性
道家改變人性
佛家感悟人性
10樓:徐興榮
儒為本,道為根,佛為釋(失);無根不長,無本不常(長),無失而累,此三者之本質區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無正氣,教人做奴隸。道家修邪氣,唯物是道本。佛家結冤氣,墮落說覺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皆是妖魔教。
12樓:匿名使用者
恕我直言:儒,養的是奴才氣;佛,一群要飯的空想家;道,性命雙修、養自身元炁、追求羽化登仙
13樓:夢迴冰封
一個是根本 一個是成長 一個是淨化
14樓:慧星撞地球
恕我直言:儒,酸盡百家,養的是醋氣。佛,凡有所需,都靠伸手,養的是懶氣。道,只重自身,養的是元氣。
15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官僚主義,正氣是不足的!大氣說不上,官運不暢怨氣是常有的。所以,儒學道以培涵養而又總與釋走得近!儒道相沖,儒家是受不了道家白眼的!
16樓:老好人
大同小意主要叫人生活這個世間,要慈善對待每件事和人
17樓:匿名使用者
(26)有版本作「閻羅宴」;(27)有版本作「放蝶」;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儒釋道三家的共同點和區別
18樓:南瓜蘋果
儒釋道三家的共同點:儒釋道三教都認為"心"很重要。道教,一向認為人的"心"是實現成仙、實現長生不老的關鍵。
佛教中的「即心即佛」,就是說不須向外面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從儒家的五常與佛教的五戒對應來看,不殺生即是仁,不失仁慈之心,培養自己慈悲心。
不偷盜即是義,義是義務,「不與取」即是偷盜。對一切眾生貢獻是盡義務,不講求報酬;不邪淫即是禮,舉止文明,通情達理;不妄語即是信,信是誠實守信,不妄語就要不欺騙他人,言而有信;不飲酒既是智,智是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酒能致醉,令人神志昏迷,故一切酒不得飲。
儒釋道三家的區別:
1、文化主旨上的區別:
儒家:積極進取的文化。
儒家倡導知識的獲取和品德的培養,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
道家:遵循規律的文化。
道家遵循自然規律,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是一種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文化。
佛家:無私奉獻的文化。
佛家思想中蘊含了慈悲和福報論,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
2、做人標準上的區別:
儒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儒家對於做人標準要求很高,共九點。仁是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禮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
智同"知",是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恕是指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是指與人交往中的老實忠厚。孝是對父母的尊重。
悌是對兄長的敬愛。
道家:悟道法,淡泊名利。
「道」是道家文化的核心,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道是世界本源,天地萬物都有道而生,同時道也是存在於萬物之中的普遍法則。
兩個互相矛盾的對立面以及對立面的相互轉化都是由道完成的,只有領悟了「道」,才能更好的順應自然。另外,「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是利用了轉化思想完成的,淡泊名利,不爭也是爭。
佛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家文化中,因果輪迴觀深入人心。做善事有善報,幹壞事便要嘗壞果。所以佛家倡導信徒慈悲為懷,多積善果。
3、人生觀上的區別:
儒家: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論語·為政》中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就是對儒家人生觀的最佳闡釋,人三十當立,該當建功立業。
道家: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道家的順其自然觀念就是要掌握道的法度,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絕非簡單容易之事,想要掌握道的規律就需要多思考觀察和學習,自我完善。
佛家: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佛家文化中有業報觀,講求對世間萬物都報以同等的慈悲,無私奉獻,超凡脫俗。
19樓:匿名使用者
儒釋道三家教化群生各有獨自的風格與特色,因而被稱為三教。
三教之教化都是「人天合一」的「順天呈象」之作為,道曰「得其一萬事畢」;佛曰「萬法歸一」;儒曰「吾道一以貫之」。只有合於「人天合一」的本質的修為才有可能達到「恆定不滅」之層次。
20樓:匿名使用者
勸人行善,相信因果,不造惡業---同修行最後達到的層次不一樣---------異
儒家講正氣道家講清氣佛家講和氣,儒家講三綱五常,佛家講三皈五戒,道家講什麼請簡述一下
儒家講有為,bai道家講du無為,佛家在有無之間,講善心zhi。儒dao家講正氣,道家講清氣回,佛家講和氣。答儒家講灑脫,道家講超脫,佛家講解脫。儒家講堂堂正正做人,道家講真真切切做人,佛家講清清白白做人。歸納起來,儒家智者樂水,道家講上善若水,佛家講智慧如海。儒家以詩書教化,道家以玄理點化,佛家以...
道教佛教和儒家的思想各是什麼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別是什麼?
道求自在,佛說因果,儒言仁義.都是一種自然人對自然是的認知.道緣佛性儒心 道教,講個人修行的多。佛家,不光講個人修行,也將幫助其他人修行,和簡單的為人處事。儒家,主要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儒家 忠孝仁義 道家 無為而治 佛教 普度眾生 幾字概括吧 道家長生是唯一的追求 還真我 佛家講因果輪迴 儒家知天命...
法家,儒家的治國方法有什麼不同,道家 儒家 法家的思想主張有什麼不同?
儒家與法家的政治思想從其哲學基礎,人性觀念,平等思想,政治統治思想以及民本和戰爭思想等方面均表現出不同點。一 階級立場和哲學基礎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沒落的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提出的政治主張是不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的 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銳意改革,主張征戰,是符合當時的歷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