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橘子部落業
(1)主要內容:八大山人的生平介紹、通過描寫人物言行來表現其豐富的內心回世界,塑造答
了八大山人這一明代遺民形象、八大山人與作者在風雨之日相見的情景,表現了山人孤獨寂寞的心境。(5分)
「知」的是:八大山人外表的癲狂(怪誕的言行)和藝術的成就;(2分)「無知」的是:八大山人經歷家國破敗的內心苦痛。
(2分)(2)內容:人的尊嚴。(2分)這是蘇格拉底關心的重要問題,他認為人的生命的根本意義,就在於人的尊嚴。
而關於人的尊嚴,在八大山人的畫中得到更深刻、更具體的詮釋。(4分)略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2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如下: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
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p95),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八大山人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發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崇禎十七年(2023年),明朝滅亡,滿洲貴州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八大山人那時十九歲,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儲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彷彿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知識拓展:
清代的八大山人是指八位畫家。是否正確:
錯誤,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
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通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3樓:小小的
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個兒子朱權的後裔朱耷。八大山人是他的一個名號,並不是指八個山人。他是清朝時期的畫家。
朱耷的身世坎坷。當時明朝滅亡滿清入關的時候,他僅僅才19歲。國家突然滅亡了,自己的父親也很快去世了。
他為了保全自己,只能裝瘋賣傻,隱姓埋名。只能借畫作來述說自己的亡國之痛和對滿清的嘲諷。
八大山人是朱耷的一個名號。因為他自從出家之後,遁入空門之後用信奉道教,開始自己經營道院。八大山人一聽就有遠離塵世的味道。
而朱耷專心於修道,忘卻塵世中的煩惱。更多的是,因為他沒辦法恢復自己的國家。感覺到深深的無力,所以他只能靠作畫的方式,用隱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他專心傳教,也是為了減少自己亡國的悲痛吧。
4樓:芒載壽小凝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一位畫家詩人
急!!!關於高中歷史必修一 二 三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複習時的問題 10
5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吧講的很回好答
6樓:雲逸天空
改革:背景、人物、內容、影響
人物:背景、成就、評價
以上都是每單元的大問題,還有一些細節,比如在背景中還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7樓:歷史答人
人教版歷史電子課本的地址 好用啊 有教師教案
回 還有配套的答練習
8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都是一些中外歷史早同一時間被髮生的事,然後就問你有什麼聯絡和各有什麼不同?
9樓:橘子汽水
一般會問如何評價改革/人物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清代的「八大山人」指什麼
具體如下 八大山人 1626 1705 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 p95 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清代的「八大山人」指什麼
八大山人 1626 1705 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 p95 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
八大山人傳記翻譯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獲 諸生 的資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少時遭遇變故,離開家逃到奉新縣的山中,剃去頭髮做了僧人。不幾年,手持拂塵被稱為宗師。他住在山裡二十年,跟隨他學習的曾經多到一百多人。臨川縣令胡君曾聽說他的名聲,把他請到官舍。一年餘後,他心意空虛精神恍惚不得意,於是得了瘋病,忽然大笑,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