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自己好好感悟 這個不是用語言可以表達的
佛陀什麼變成這祥 50
2樓:佛緣深情
誰也沒見過佛陀的樣子,那是畫像而已。
3樓:最美小鄉村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樓:有水酵素
因民族不同就有不同的造像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了多少部經?
5樓:吖嘻
釋迦牟尼佛講經,分為五個時期:
一、華嚴,二、阿含,
三、方等,四、般若,
五、法華. 五時:第一華嚴時。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以後,用妙觀察智、觀機施教,對於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龍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滅場中,現出千丈盧舍那佛圓滿報身,說圓頓修多羅的大教的《華嚴經》。一共說了七處九會,教導菩薩因地發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萬行的因華,來莊嚴最上一乘的佛果,這是《華嚴經》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後,最初說《華嚴經》,譬如太陽初升,先照高山。
《華嚴經》佛共說了三七二十一天。
第二阿含時。阿含經是佛對小乘聖人說的。華嚴**不契合於小乘根機的人,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雖然在座聞法,教大機小,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
佛不得已隱大施小,到鹿野苑去。為五比丘說四阿含經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滅、道四諦、十二因緣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陽照到幽谷。
四阿含經就是《中阿含》、《雜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說了十二年時間。
第三方等時。眾機普被曰方,四教並談曰等。佛看到羅漢、辟支佛,對於四諦,十二因緣教法,都能領悟。
也能夠依教修行,斷了見、思煩惱之惑,得證偏真涅槃之樂。他們以得小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不肯從空出假,涉俗利生。
沉滯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進步。所以再說方等《解深密經》、《維摩經》大乘教法。維摩詰居士,善說不二法門,對小乘人呵斥了一頓。
使羅漢、辟支佛自恥小乘,仰慕大乘,發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興六度萬行,趨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陽普照大地一樣,方等教法,共說了八年時間。
第四般若時。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分為八部般若。闡述實相真空妙理。
因為小乘人雖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是還有許多疑情和偏見的妄執、不能夠頓時泯滅,所以佛再廣談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剛般若經》是《般若經》的節本,使二乘人斷疑生信,絕相超宗。《般若心經》教二乘人以觀音菩薩為榜樣,修學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能夠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能夠度一切苦厄。
《智度論》說:般若象大火炬一樣,四邊都不可相觸,觸之則燒,攖之則爛。它能將二乘聖人所有疑情妄執,偏見執著,統統消除乾淨。
回小向大,發四弘誓願,修六波羅密,直趨無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陽普照一切。《般若經》共說了二十二年。
第五法華、涅槃時。佛最後說《法華經》與《涅槃經》。經過華嚴、阿含、方等、般若四個時期的說法,發生了很大的功效,許多羅漢、辟支佛以及諸大菩薩,他們根機都在不斷的提高和成熟。
佛此時可以在靈山會上暢談本懷,稱性說法,使二乘人會權乘歸於實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說出過去長劫以來的早已成佛的遠本,顯示幽微不可思議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眾生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佛給他們授記作佛,同時佛又說明他過去所說三乘教法,都是隨機說法的方便法門。
《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說完《法華經》看到還有少數眾生末曾得度,所以接著再用一天的時間,說了《涅槃經》闡明遺餘的教法,使應度眾生,皆能得度。機薪既盡,應火潛輝。
佛說完《涅槃經》後,就入大涅槃,證得不生不滅常寂光淨土。《法華》、《涅槃》共說了七年時間、對佛一生說法的內容和時間,概括為四句偈:最初《華嚴》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
6樓:華藏居士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49年,講經三百餘會。
佛陀不僅在人間講經說法,也會受天主的邀請到天上去講經,比如《地藏經》
也會應龍王菩薩的邀請去龍宮講經比如《十善業道經》。
所以我們凡夫是無法計算出佛陀講過多少經的。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也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是無量無邊法門,因為眾生根性不同、機緣不同、欲求不同,所以法門不同,無非是讓我們就路還家、應病與藥而已。
7樓:落葉追秋風不動
三藏十二部,這是全部。
8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傳法沒有經書,經書是釋迦牟尼涅盤以後後人根據釋迦牟尼說的話理解寫的,都不是釋迦牟尼說的.
9樓:被逆襲的黃瓜
請記住,釋迦摩尼在世時,沒有講過經,其言論都是教導**,答疑的對話
世尊(釋迦摩尼)入滅,摩訶迦葉帶領500阿羅漢進行第一次集結,由博聞強記,終日侍候世尊的阿難尊者口述其講過的話,500阿羅漢句句驗證補充,然後編注成經,其後來被後世上座部佛教比丘整合成【阿含經】,就是巴利三藏的經藏
阿難尊者在集結前還不是阿羅漢,被摩訶迦葉拒絕參加集結,後與摩訶迦葉約定,7日見性,修成阿羅漢,才被允許參加集結
因為沒有見性,無法辨別佛經的真偽,阿難也無法準確轉述世尊的真言,害人害己,造業無窮
佛經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意思就是說,【這是我(阿難)親自聽佛祖(釋迦摩尼)說過的】
另外請不瞭解的人不要亂說,大乘佛教已經嚴重偏離釋迦摩尼的真法了,只有摩訶迦葉的禪宗和金剛經(金剛經是阿含經的漢化編譯版)不離世尊原意
請各位尊重歷史,不瞭解情況的人,可以去知乎上查詢,或者查詢國外資料,謝謝
轉述佛陀一句話,有緣者自會看懂
《巴利三藏》長部《三明經》:阿致羅筏底河的譬喻
「襪謝德,猶如這阿致羅筏底河的水滿到河邊烏鴉能喝到,一位男子走過來,他站在此岸,向對岸呼叫:『來!對岸,來!
對岸。』你怎麼想:那位男子是否因為呼叫、祈願、希求、歡喜而阿致羅筏底河的彼岸會來到此岸,來到他的腳下?
」釋迦牟尼佛問道。
襪謝德說:「不,先生!」
釋迦牟尼佛:「同樣的,三明婆羅門們舍斷那些婆羅門所作的法後,受持那些非婆羅門所作的法,然後這麼說:『我們呼叫因陀羅,我們呼叫蘇摩,我們呼叫伐盧那,我們呼叫伊舍那,我們呼叫生主神,我們呼叫梵天,我們呼叫大神通,我們呼叫夜摩。
』 襪謝德!那些三明婆羅門們舍斷那些婆羅門所作的法後,受持那些非婆羅門所作的法,因為呼叫、祈願、希求、歡喜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就能往生梵天淨土。這也是不可能的。
佛教徒們終日唸經,上香,祈求好運,祈求釋迦摩尼能夠帶他們脫離輪迴,和想要過河的男子有什麼區別?
望有緣者好自為之
佛祖講的第一部經是什麼 在什麼地方講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祖成佛後講的第一部經叫《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在古印度摩竭陀國伽耶山的一顆菩提樹下講的。
1、天台宗把釋迦牟尼佛講經的四十九年分為五個時期: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有首偈子說明了五時說法的過程:
「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
2、佛陀成道前見到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有一個金剛座,過去曾有很多求道者修定的痕跡,佛陀即在路邊拾了柔軟的草葉鋪在座上,一心正念的端坐,發誓曰:「我若不能了脫生死,到達正覺涅盤的希望,誓不起此座!」,然後入甚深禪定,於農歷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成佛後即在菩提樹下,於定中給法身菩薩宣講了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參考資料:《釋迦牟尼佛傳》、《天台四教儀》。
11樓:帥帥的良
佛成道後21天端坐菩提樹下,於定中為諸天人及諸大菩薩宣說華嚴經。
12樓:寧靜致遠
您好師兄
佛成道後21天端坐菩提樹下,於定中為諸天人及諸大菩薩宣說華嚴經。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祖講的第一部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在『摩竭提國阿籣若法菩提場』中宣講。
14樓:匿名使用者
剛開始講華嚴經,只有大菩薩能聽懂。佛就開始循序漸進的為眾生開示講經,從小乘講到大乘。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菩提樹下 菩提本無樹,明鏡。。。。。然後成佛了
佛陀的叔叔是斛飯王,斛飯王的妻子是祥光嗎?
16樓:
佛陀bai:「一切行無
常,生者必du
有盡;不生則不死,zhi此滅為最樂。」 等同佛dao陀於涅內盤經:「諸法無常 是生滅法容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行者於不可知測的時空常受無明之苦,皆因諸法無常故,無法實受生滅變化所生之境遇,若行者得以圓滅己妄之執意,皆離實相之正因,如是行證者即名圓滅無明妄執者,此行者即了圓滅己妄然得安樂之妙義~諸境皆因妄生起義,圓證諸妄即得安樂~ 提到這.
還有個故事~~ 大愛道比丘尼為佛陀的姨母,名為摩訶波闍波提(意釋為大愛道)。大愛道比丘尼,為比丘尼僧團之始。樹立了嘉德之典範者。
佛陀母親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七日後,便不幸過世。淨飯王,在痛失愛妻後與大臣們一起討論有誰較適合教養太子悉達多,後來大臣一致公推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意釋為大愛道)。大愛道對悉達多倍愛疼惜慈愛關懷照顧。
悉達多太子從姨母大愛道得到了失去的母愛。 有一天,九十多歲高齡的大愛道比丘尼微笑看著佛陀,開口對佛陀說:「今日一別,此後永不再見佛陀,也不會遇見未來一切諸佛,不受胞胎輪迴,永遠處於無為的境界。
」 佛陀拿起旃檀木,放在大愛道的遺體上說偈:「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
佛經中的論藏和經藏都有什麼經?
17樓:百度使用者
「三藏」就是指經、律、論這三者中各包藏的文字和意義。佛法都在三藏之中,為什麼這麼講?什麼叫「法」?一切事一切理就稱為「法」。所以佛法是包含宇宙間一切事一切理的大學問。
那麼,所有的佛教典籍都被稱為「經」麼?
不是的。「經」是三藏中的一部分內容,還有「律」和「論」。
「經」所講述的是定學,這個定就是指與禪定有關的修證功夫;「律」所講述的是戒律學;「論」所講述的是慧學。根據龍樹菩薩《智度論》裡「三十三」的說法,佛教裡所有經典的內容可以分為十二大類教育方法,也叫「十二分教」,佛法中所有的典籍統稱為「三藏十二部」。可別以為佛經只有十二部啊,那就搞錯了。
每一部裡不知道含有多少部經典呢!後來古代的大德怕人看錯而誤解,所以就翻譯為「十二分教」,這樣就不容易誤解了。「分」是種類、部分的意思,即在三藏佛經中有十二種文字上的教學方式。
下面就介紹一下「十二分教」的內容:
一、修多羅。也稱作「契經」。在佛法經典中直接講述法義的長行文。
契經的意思就是契合於真理,契合於機的經典。什麼是長行文?就是指散文體裁,屬於印度文化裡的一種寫作方法,在很多古印度文學作品裡都有這種文體。
如《羅摩衍那》等。
二、只夜。翻譯過來叫「重頌」,也叫「應頌」。就是接應著前面的長行文的內容而重新宣講意義和道理的。
比如在佛經中我們會看到佛陀在作完一段開示後,會用詩歌的形式再闡述一遍,便於**記憶,這是第一個意義。另一個意義,講經的場合不同於學校教學,聽經的人會有先後來到的,佛陀非常慈悲啊,於是就用詩歌的形式講大義再闡述一次,使後到的人也能得到完整的教法。如《華嚴經》裡,每一段長行文後幾乎都有重頌,可見佛陀的慈悲所在啊!
三、只陀。翻譯為「諷頌」,也可以叫「孤起頌」。就是不依據長行文的內容而直接作偈子而起頌的內容,一般是前文沒有講到的,而進行補充。
這一類頌不多,為的是使意思更加完整,或者是臨時有人提問。或是聽眾中有疑問的,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心裡一動念頭,佛陀就知道了(因為佛有「他心通」),於是佛陀就用這一類文體來答覆。比如《法句經》裡,佛陀答覆眾生的問題,有的是「意請」,並沒有開口問呢,心裡有了這個念頭,佛就知道,然後為他說法。
四、尼陀那。翻譯為「因緣」。佛經裡說過,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因緣之處。
所有佛經裡的序都叫「因緣經」。比如《金剛經》的開頭就講述了佛陀在何處講述此經以及為何所講的因緣。
五、伊帝目多。翻譯為「本事」。就是指佛陀說**們過去世因緣的**。比如《妙法蓮華經》中「藥王菩薩本事品」,就是講述藥王菩薩過去世的因緣。
六、多伽(qie四聲)。翻譯為「本生」。就是佛陀自述過去世因緣的**。
七、阿浮達摩,也稱阿毗達摩。翻譯為「未曾有」。就是記載佛陀示現種種神力不可思議的事情的**。比如《楞嚴經》第一品、比如《華嚴經》第一品等等。
八、阿波陀那。翻譯為「比喻」。就是**中使用比喻的內容。
九、優波提舍。翻譯為「論義」。就是指佛陀和**之間互相討論,採取問答方式的**。最常見的即《金剛經》。
十、優陀那。翻譯為「自說」。是指沒有人發問,而佛自說的內容。
這屬於很特別的一種,因為佛說法的規矩都是先有人請法然後才說法,總是要有人啟請,這樣才能使大家對佛法有尊重心。如果沒有人請問而佛就自己說的,這個法門就有了兩重意義:第一是機緣到了,成熟了。
第二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很,佛應該說。如《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書就是屬於無問自說,雖然沒有人啟請,但機緣已經成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可以修行這個方法了,而且能很快成就。所以說《佛說阿彌陀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
象《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都沒有這部《佛說阿彌陀經》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學《華嚴經》、《法華經》後,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的話,只是種下的善根而已,而修淨土法門,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話,這一生就可以決定成就與否,所以佛是無問自說,一定要說的。
十一、毗佛略。翻譯為「方廣」,就是指有著至方至正的道理,廣大而用的**內容。這是所有的大乘經典的總名稱,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等等。
十二、和伽羅。翻譯為「授記」。這屬於預言的內容,預先告訴**將來何時會成佛、佛的名號、所在世界、世界的名字,在那裡講經說法可以救度多少眾生。
不過,做**的先要具備授記的條件,要差不多到十地的等覺地菩薩位時,佛才會授記,因為此時已離成佛不遠了。比如《金剛經》裡佛陀講到昔在燃燈佛所,燃燈佛為如來佛授記「汝當來世作佛,號釋迦牟尼......」
這十二部中,修多羅(契經)、只夜(重頌)、只陀(孤起頌)三種屬於**上的體裁。其餘九部是從**所記載的事情而立的名。有首頌可以很方便的記住這十二部:
長行重頌並授記
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佛陀眼中的世界什麼樣?已經相信了自己身邊的世界,象點彩畫一樣
佛陀嚴重的世界和你看到的沒什麼不同 不同的是他心中的世界 佛陀眼裡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
佛陀認為一切都是虛幻的那真實世界是什麼樣
這個問題詳細回答需要寫字半小時。這麼簡單跟你說吧,用現代語言講,就是物質現象是虛幻的,無形能量是真實的。佛陀當時就發現了現代科學家才認識到的宇宙真理,他並且還超越現代科學界認知,認識到真正自我是不生不滅能量!創造世界的神和上帝根本不存在,就是能量緣起。我們人就是能量進化接近完美的代表。一千多年前文字...
什麼樣的朋友才算知己呢
真正的朋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認為 朋友是你前進中的給你指明方向的人.朋友是為你解決困難的人,朋友是與你知心的人,朋友是關愛你的人.朋友是與你朝夕相處的人而不會因為你存在著一些微不足道的缺點,而到處亂講的人.因為人無完人嘛 何況你的朋友 也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啊 一真正的朋友不會人云亦云,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