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中說,要形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喝一大杯水,這個需要21天。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做了21天,那麼你就習慣成自然,就不要意識去控制調節這件事情了。通俗來說,你就不會忘了。
這個舉動最初從由你的大腦掌控,轉而由你的小腦掌控(小腦儲存了很多無意識動作,比如刷牙、洗臉),喝水成了一種習慣。
可是,你這個好像和上面說的有些差別。因為在這個思維形成過程中,摻雜了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叫做「期望」。換句話說,你們都很關心老師會不會來考勤這件事,同時大家都希望老師不要來。
因此,你們總是試圖在找尋這種規律,找到蛛絲馬跡的證據證明老師已經不會來考勤了,這正是你們朝思暮想的,對吧?所以,只有小小的連續三次出現,所以大家在「期望」的推波助瀾下,就大膽做出了假設。
所以,「期望」也是一個調節習慣性思維的重要的變數(心理學裡稱為變數,也就是常說的一個因素)。
2樓:
是21天沒錯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
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階段:7-21天左右。
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複,即使簡單的不斷重複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複才能產生效應。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裡所講的21天是對新理念、新習慣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強度低的、簡單的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就可能會形成的快一些,強度大的、複雜的新理念、新習慣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新理念、新習慣的性質對形成的時間來說也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尚不知影響有多大,也需深入**。
此外,舊理念、舊習慣的改變或消退是否也如同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呢?其機理是否一致?尚不得知。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這一舊理念、舊習慣就是我們想要改變成新理念、新習慣的,也就是兩者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它們是同步的,立的時候,也就是破的時候,也就是說,同樣需要21天才會產生效應。
21天效應對學校導學育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現在學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不良錯誤觀念難以改變,新理念、新習慣難以形成,與我們沒有按照21天效應的規律辦事很有關係
我覺得,不一定要21周這麼長時間。可能週三沒上課,週四你一看課表想起來:哦!昨天沒上課!這也算一次…^^
希望有幫助啦~
3樓:
21次 有一次聽廣播說21次定律好像就是說這個的。
這種事 一般兩次就能 形成吧。 21次形成的 那種習慣更像是條件反射你說的那隻算兩次。
4樓:湯英卓
五次左右~應該是有研究~
記不得了~
不過要看機率~這個是個行為學問題
在心理學上,家庭叫做什麼,試著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什麼是健康家庭?
避風港,應該是舒適區 家庭教育的心理學理論有哪些 30 1 羅森塔爾效應 亦稱 皮格馬利翁效應 人際期望效應 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
戀愛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什麼啊,心理學對愛情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 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階情感。愛情的特點 相異性 成熟性 高階型 生理性和利他性。心理學對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唯有在戀愛中,人的二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滿足 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別心裡愈空虛或愈不成熟的人...
喜歡條紋圖案在心理學上有什麼解釋嗎
喜歡穿橫條紋衣服的女人是什麼性格 隨意 大大咧咧 粗曠.這個沒有完全定義!也不能從穿著定義一個人的性格,只是一個方向性!從這個人性格是比較外向,開朗,大方的女人。條紋圖案是有抄 情懷的,它唱襲著民謠,流動的音符就這樣吸附到你的衣服上了。不信,你聽 斑馬,斑馬 你不要睡著啦 再給我看看你受傷的尾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