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常說的五尺男兒,放在現代到底有多高

2021-06-13 09:05:12 字數 5912 閱讀 3400

1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

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

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2樓:星何大大

5尺大約一米二多,不到一米三,七尺男兒大約在一米七左右。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

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一寸約等於3.3釐米,一尺就是33釐米左右,那麼7尺就是231釐米,這個答案我們現在人看了會大吃一驚,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古代的一尺相當與現在的7、8寸的樣子,這樣一來就清楚了,7尺就是現在的165-175左右.

4樓:我是美美達人

這個還不好說,因為各個朝代一尺的長度不固定。比如: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5尺也就是0.84米周代,一尺合今19.

91cm ;5尺也就是勉強1米秦時,一尺約23.1cm ;5尺也就是1.1米漢時,一尺大約21.

35——23.75cm ;5尺最多1.2不到三國,一尺合今24.

2cm ;5尺1.2

南朝,一尺約25.8cm ;5尺快到1.3米北魏,一尺合今30.

9cm ;5尺1.54米隋代,一尺合今29.6cm ;5尺1.

48米唐代,一尺合今30.7cm ;5尺1.54米宋元時,一尺合今27.

68cm ;5尺1.38米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5尺1.55米由此看來五尺男兒在今天估計都不敢出門~~

5樓:匿名使用者

33乘以5,大概165cm,也就是現在的1.65米

古代五尺男兒究竟有多高

6樓:baby鞋子特大號

各個朝代是不一樣的:

夏 1尺 = 10寸(1尺=24.9cm);五尺=124.5cm。

周代,1丈=10尺, 1尺=10寸(1尺=19.9cm);五尺=99.5cm。

秦時,一尺約23.1cm ;五尺=115.5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五尺=118.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五尺=121cm。

南朝,一尺約25.8cm ;五尺=129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五尺=154.5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五尺=148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五尺=153.5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五尺=158.25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五尺=155.5cm。

7樓:星何大大

5尺大約

一米二多,不到一米三,七尺男兒大約在一米七左右。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

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8樓:這名也存在

不同朝代尺的長度也是不同的。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9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

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

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10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一寸約等於3.3釐米,一尺就是33釐米左右,那麼7尺就是231釐米,這個答案我們現在人看了會大吃一驚,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古代的一尺相當與現在的7、8寸的樣子,這樣一來就清楚了,7尺就是現在的165-175左右.

11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禹本紀》說,大禹定自身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實際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僅1.60米高。有關專家根據各種古籍,推算出歷代一尺的長度:

戰國一尺為22.5釐米;漢朝為23.1釐米;三國24釐米;晉24.5釐米;南北朝24.2—29.6釐米;隋29.6釐米;唐30釐米;宋31.2釐米;明、清32釐米

很明顯,按照唐朝以後的度制,七尺男兒的身高將達到2米以上,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謂七尺男兒無非是在1.7米左右,這和現在的人們的平均身高相差無幾~~所以說,七尺男兒的身高應該是1.7米左右~~

順便補充說明,中國歷史一直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但是周朝“8寸為尺,10尺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12樓:匿名使用者

33乘以5,大概165cm,也就是現在的1.65米

經常聽古人說堂堂七尺男兒,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

13樓:軟糯說球

古人測量方法與現代人當然是不同的,而且古時候各個朝代對“尺”這一計量單位都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七尺男兒這個詞並不是適用於任何時代的。我們現在一尺長度大約為33公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古人都是姚明那種身高的巨人,這是不可能的。古代食物貧瘠,營養不足,清朝皇帝平均壽命才40歲左右,可見當時並沒有足夠的條件讓人長得那麼高。

最早關於七尺男兒的記載是《周禮》之中,不過那時七尺代指年齡,七尺為二十歲。但是既然跟長度有關,那有可能就是管理者算了算20歲上下青年的身高,大約也就是七尺,所以才用此標準代指二十歲吧。《周禮》完成於兩漢之際,漢朝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二釐米左右,那七尺僅僅有一米六不到,相比於今天,這個身高可是比較矮的。

後來七尺的內涵就發生了很多變化了,不過大體的趨勢是上升的,可能是人民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營養跟上了點,身高也就高了起來吧。比如南朝時一尺的長度約為25.8釐米,而且南朝時也的確有用七尺來形容為國效力的男兒的,所以1.

75到1.80的身高也比較可信。但是到了唐朝一尺就變成31.

7釐米了,這時候再說七尺男兒就有點誇張了。

總之,我們認為古人的身高相比於現代人來說肯定比較矮。這其中主要是原因是營養物質攝入的不足,骨骼得不到充分發育,自然身高提不上去。還有一些原因比如民族的融合,南北人口的轉移等等,也是造成古人身高變化的重要原因。

古代說七尺男兒,這一尺相當於現在的多少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 實際長度 卻不一樣。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文中曰 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以後,尺大致...

古代的大家閨秀在現代叫做什麼

富家未婚知性宅女。大家閨秀指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女子。現泛指富貴人家未出嫁的女子。舊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 第五卷 與諸女士茶話良久,知是大家閨秀,與公皆有世誼。清 文康 兒女英雄傳 第八回 姑...

吏部侍郎在古代的地位是很大的,放在現在屬於什麼地位呢

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 組織部副部長。拓展資料 1 吏部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吏部下設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勳司 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 考課 升降 勳封 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組部。是負責 任免和管理的,吏部的長官叫尚書,副長官叫侍郎,再往下就是侍中,就是下屬單位各司的負責人,相當於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