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棄疾的,關於辛棄疾的資料

2021-06-14 07:15:19 字數 6088 閱讀 1294

1樓:張嘴叫菲爺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生於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後的金人統治地區。他從小就受到民族意識與愛國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復失地,報效祖國。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

年(1161)秋,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北方暴發了以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兩千餘人的抗金隊伍,在濟南南部山區起義,不久投歸耿京領導的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叛徒張安國殺死耿京投降金營。

當時辛棄疾奉命渡江與南來接洽聯合抗金事宜,歸來途中聞此訊息,他即率身邊僅有的五十餘人,飛騎闖入金營,活捉張安國,並收攏義軍殘部萬餘人投歸南宋。

辛棄疾南來後,正值南宋統治集團中妥協投降勢力囂張得勢之時,他與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寫了《美芹十論》六、七年之後,再寫《九議》他反覆上書,議論恢復大計,批駁悲觀論點,但均未被採納。相反,他卻被朝廷派去鎮壓南方的農民起義。

辛棄疾南來後,先後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職期間,他做了一些對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時,還儘可能地為北伐做些軍事上的準備工作。從四十二歲起,他先後被削職閒居達二十年之久。

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鎮江,覆被削職,終於未能實現其恢復中原的巨集願而病死於鉛山。終年六十八歲。

辛棄疾是南宋最負盛名的偉大詞人,是我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於恢復失地、抗金救國的偉大理想不能實現,他就用詞這一文學**來進行鬥爭,來抒寫他積鬱於心的複雜情感。 他的重要詞篇,表現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反映了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堅強決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抒發了自己虛度歲月、壯志難酬的滿腔悲憤。

他還寫下一些歌詠祖國壯麗河山與描繪農村風土人情的作品。當然,有的作品也反映了作者持酒狂放、寄情山水與追求功名利祿的庸俗思想和消極情緒。

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進一步擴大了詞的題材和表現手法,突破了詩、詞、文的界限。他善於以詩、以文為詞,常用暗喻和比興手法,使詞旨委婉含蓄並具有沉鬱頓挫的韻致。他的詞,雖然以雄渾豪放為主,但並不缺乏清麗婉約之作。

辛詞也有明顯的缺點,主要是有時用典過多,致使詞意隱晦,詞語艱澀;另外一些詞則過於散文化,缺少真情實感,失去了詞的韻味。

辛棄疾是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詞人。當時,以辛棄疾為核心曾經出現一大批以抒寫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詞人。辛棄疾在擴大詞的內容和發展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的。

但是,在擴充套件豪放詞風的同時,在詞壇上又產生過以叫噪怒張代替形象思維的不良風氣。

有《稼軒詞》和《稼軒長短句甲乙丙丁稿》,存詞六百餘首。

主要代表作有《菩薩蠻》、《摸魚兒》、《木蘭花慢(漢中開漢業)》、《清平樂》、《賀新郎》、《西江月》《水龍吟》、《永遇樂》、《祝英臺近》、《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等。

2樓:千島雲

辛棄疾的資料

3樓:唯愛唐七

辛棄疾(2023年5月28日-2023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1]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落職,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2023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4樓:樓藍可兒

中文名:辛棄疾

別 名:稼軒居士,辛幼安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出生日期:公元2023年5月28日(庚申年)逝世日期:公元2023年10月3日

職 業:將領、詞人

代表作品:《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2023年5月28日-2023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

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主要成就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5樓:王大前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餘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關於更名一事,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鬥過程中,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之事,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

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當然,辛棄疾的詞時常也有過分散文化、議論太多,以及所謂“掉書袋”即用典用古語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麼說,他確實把詞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詞不僅是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達得很自由很充分。這樣,詞的創作才完全擺脫了羈絆,進入了自由的境界。

6樓:紫冰羽幽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

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起義反金

紹興三十一年(2023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2023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

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當街遊行示眾,後砍頭)。

步入仕途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南下地方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瞭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

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淳熙七年(2023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2023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

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

並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同年十一月,由於受**,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淳熙十五年(2023年)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yán shān)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人生起落

紹熙五年(2023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慶元二年(2023年)春,瓢泉園林式莊園建成。

慶元二年(2023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同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乾乾淨淨,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戲賦雲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邑中園亭》)。這些詞句表現了辛棄疾對瓢泉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壯志未酬

嘉泰三年(202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辛棄疾懷著滿腔憂憤回瓢泉。

開禧三年(2023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

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命其以守龍圖閣待制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202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2023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古代詩人辛棄疾的愛國詞,關於辛棄疾抗金愛國的古詩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 b 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南鄉子 登京口...

要辛棄疾的詞或詩越多越好,有關於辛棄疾的詩詞(越短越好)3首

辛棄疾的詩詞 1 鷓鴣天 送人 宋代 辛棄疾 唱徹 陽關 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譯文 唱完了 陽關 曲淚卻未乾,功名利祿不過都是小事,不要為此勞神傷身應該多多吃飯。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

辛棄疾生平,辛棄疾的生平簡介

辛棄疾 1140.5.18 1207.10.3 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 稼軒居士 漢族,歷城 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 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愛國者 軍事家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