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此詩是公元759年(肅宗乾元二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陽時所作。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譯文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洞庭湖水,廣闊無垠,依稀看見與長江相接。
南飛的大雁帶走我憂戚煩悶的心情,遠處的山峰銜來一輪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推杯換盞,暢飲美酒。
醉後朦朧裡一陣陣涼風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帶旋迴。
註釋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於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
岳陽:即嶽州,以在天嶽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嶽陽市。
下榻:用漢代陳蕃禮徐穉、周璆事,見《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注。
行杯:謂傳杯飲酒。
回:迴盪,擺動。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遊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巨集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裡是指天嶽山之南一帶。
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2樓:大愚若智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律詩。
全詩翻譯:
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走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翻譯
3樓:瓜在丹佛
作品原文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作品譯文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登岳陽樓》與《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對比賞析
4樓:星星兼午飯
登岳陽樓:
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
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迴,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天地永珍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巨集麗景色。
登上岳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
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你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山銜好月來”一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頸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穎。
(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發作者遇難呈祥、豁然開朗、得意忘形的心情。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主旨是什麼 10
5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是: 作者流放途中遇赦後憂愁苦悶全去,無比喜悅的心情,以及作者的超脫的豪情逸志。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
登岳陽樓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作者的感情有何不同
6樓:墨海愚者
表達的感情及背景不同之處在於:
1、情感有別:杜甫的《登岳陽樓》表現的是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悽傷之情;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則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
2、登樓時間有別:杜甫是在垂暮之年,所以表現出的感情是矛盾的;李白是在其大赦後,所以表現的一時樂以忘憂。
3、登樓人有別:杜甫是獨登,自然顯得孤寂,李白與友人登,自然心境也不一樣。
《登岳陽樓》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譯文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看見大雁南飛引走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如同在天上傳杯飲酒。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詩聖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 登岳陽樓 被譽為古今 登樓第一詩 詩篇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宋代詩人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二首是七言律詩,表達的也是愛國憂民之情。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 川 雁 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迴,讓雁牽愁心...
將杜甫的《登岳陽樓》與陳與義的《登岳陽樓》進行比較,有什麼異
1.岳陽樓 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臨洞庭湖。2.昔聞 過去僅是聽說過。3.吳楚 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蘇 浙江一帶。坼 裂開。這句是說 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4.乾坤 天地。這句說天水相連,好像整個天地都日夜浮動在蒼茫的湖面上。5.老病 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多種疾...
請幫我翻譯一下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吧(其1)OO謝謝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在洞庭湖的東面長江的西面,樓上懸掛的帷幔一動不動,夕陽緩慢地下沉。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登臨這被吳國和蜀國瓜分的地方,徘徊在夜幕將要降臨的時候。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我不遠萬里游到此處,漂泊多難的三年到現在登臨這樓上更惹恨添愁。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