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翻譯文言文中遇到不會的句子怎麼辦

2021-07-31 05:23:15 字數 5963 閱讀 5773

1樓:匿名使用者

個別句子不會不要緊,關鍵是捋順大意,然後按照文言文翻譯的客觀的檢驗標準“信、達、雅”進行思考翻譯。

信,就是忠於原文,力求準確;達,就是表達通順;雅,就是優美、有文采。初中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上普遍困難大,疑難多,這一規律難以掌握。簡單說幾種方法。

如何翻譯文言文?現從所學課文中舉些句子作例:

對譯——即直譯。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例如:《岳陽樓記》中的“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依照文句的內在含義和對偶的修辭手法,採取對應的句式可直譯為:“天空裡,瀰漫的煙霧整個消散了,皎潔的明月在千里湖面普照著;湖水中,浮光把躍動的微波染成了金色,月影像無瑕的白玉沉浸在水中”。

這樣,詞語對仗工整,譯文就比較和諧。

留譯——保留原文,無須翻譯。諸如人名、地名、官名、帝號、國號、年號等以及古今詞義相同的詞彙。

如“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譯為:“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又如“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其中“心曠神怡”在現代漢語中被作為成語仍廣泛使用著,無須譯成成語的解釋“心胸開朗,精神暢快”。

如果多譯,就產生了累贅的成分,使句子複雜化,會有畫蛇添足之感。

補譯——就是加以補充。

第一種情況: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譯為雙音節詞,這是最普遍的現象。

如“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譯為“(**)舌頭一伸,兩隻蟲子就全被吞進肚裡”。

第二種情況: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補充省略的、缺漏的詞語。

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這幾句話省略了部分主語、賓語,翻譯時應加以補充,譯為“(桃花源中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從**來的。(漁人)一一作了回答”。

又如“大楚興,陳勝王”,對學生來說就不易理解。有的譯為“大楚要復興,陳勝要做王”,這裡的助動詞“要”是添補的,且使“天命”觀念不顯露了,人為的主動性卻突出了,似有不切原義之感。此句如果譯為“大楚復興,陳勝稱王”,那麼,一沒有改變句子結構,二是形容詞、名詞作謂語用時動詞的規律性也顯示出來了。

刪譯——去除不用翻譯的文言詞語等。主要指部分文言虛詞。

如“是吾劍之所從墜”,這是一個判斷句,謂語是“吾劍之所從墜”,名詞性的偏正結構,助詞“之”聯絡定語“吾劍”和中心語“所從墜”,按語言習慣,助詞“之”不譯,這個句子譯為“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又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連詞,連線“笑”和“止”,“笑”表示“止”的情態,連詞“而”起著修飾作用,不譯。這句話譯為“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調譯——調整語序,使之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

如:“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賓語前置的標誌。譯為“有什麼簡陋呢?”

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在這裡用的是互文見義的修辭方式,前後文義要貫通來理解。“喜”的原因不單是“物”,還有“己”;“悲”的原因不單是“己”,還有“物”。因此,依據作者的意思,應譯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換譯——就是替換。

第一種情況:不能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補充成雙音節詞來翻譯時,就得另找一個合適的詞來翻譯。

如“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譯為“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這篇文章”。

第二種情況:古今詞義的變化。有的古漢語詞彙,現在雖然還在使用,但是意義已經完全不同,為了避免誤解,翻譯時要替換。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和現代漢語的“卑鄙”不同,今指語言行為惡劣。

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和現代漢語的“感激”不同,今指深刻的感謝。所以譯為“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向我詢問當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第三種情況:古今句式、結構的變化,翻譯要按現在語法習慣。

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理解為“以……為恥”,按意動用法的規律,這句話譯為“他聰明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

總之,文言文翻譯要對譯文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嚴格地付諸實踐。“對、留、補、刪、調、換”等技巧的運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譯文與原文的同步性,克服隨意性,從而能較好地體現文句的原意。“信”也就從此確立起來,惟有“信”則易“達”,惟有“信”、“達”,則“雅”自現。

2樓:

首先別害怕,只要每個字組詞就行了,再理一遍就通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先翻譯大意,個別不會照寫。

東西一直保留著但人已不在用文言文句子怎麼說?

4樓:匿名使用者

“東西”文言可以說“物”。“一直”文言就是“恆”或者“輒”。“保留著”文言可以說“存”。

“但”文言說“然”。“人(指一個女孩)”文言可以用“姝”。“不在”文言可以意譯為“非或者去”。

“東西一直保留但人已不在”用文言文句子可以這樣說:物恆存然姝已非。

考試時文言文不會翻譯,該怎麼辦呢?如何去提高呢?

5樓:偷影子的姑娘

首先,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量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條件。如何積累,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學生對大量實詞、虛詞等固定用法、意義的識記去完成,這種做法確實能使學生短時間內較集中的識記一定量的文言詞彙,但靈活度不大,效率也比較低,而要真正完成對文言知識儲備量的充實,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一、將詞語義與具體的文篇相結合,在對典型例句的理解中去識記單個詞語或句式的用法、意義。如對否定句中賓語前置的理解,很多學生都容易記錯,但只要我們記住“忌不自信”這個典型句子就可以完全掌握這種句型特點,即“主語+否定詞+代詞+動詞”。

二、歸納梳理。文言文中的某一個詞,可以將幾篇文章中的同一個詞進行歸納再行比較,就可以全面掌握這個詞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次,在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覺的擴大閱讀量來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那麼,怎樣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呢?關鍵的一步,就是將文言文作為文學作品來賞析、閱讀,做到“言文結合”。

其實,文言文字身都是文學作品,由於我們對它的肢解,才使文言文的學習變得枯燥不堪,只要我們能去品味其精彩,就一定能進入到文章中去。比如《史記》中的很多篇章在情節上都很生動,《刺客列傳》中的荊軻秦庭行刺,身被八創還“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最後壯烈身死,聶政“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腸”;郭解尚俠重義,到處為人排解糾紛,最後竟以大逆無道的罪名被殺害,其它如韓信、張湯、預訃、高漸離等人物, “雞鳴狗盜”“臥薪嚐膽”“圍魏救趙”“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精彩的故事,在閱讀與之相關聯的故事情節中,學生真正會生髮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

另外,對文言文的學習,誦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對誦讀的強化中,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這對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是技巧方面的,比如對人物傳記的閱讀,就要注意抓住文中寫到的幾個人物,在這些人物中,誰又是主人公,寫其他人對錶現這個主人公的作用是什麼,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以及為了表現這方面的特點寫了他的哪些事,只要抓住了這些東西,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死記硬背要抓住關鍵的詞語

不會翻譯文言文怎麼辦?

7樓:匿名使用者

多積累文言文字詞

瞭解古代常識

歷史背景要搞清楚

最重要的是多刷題啦,做多了自然就會了

求採納~

8樓:好易康好口腔

多學習,按字拆分,逐字翻譯,就像學英語一樣。

文言文翻譯怎麼辦?不會啊

9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手段錄: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此外,古今詞義一致,人們熟知的詞,如“山”、“火”、“車”、“問”、“逃”等,也無需翻譯。

釋: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語。對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絡上下文,選準它的確切解釋。

理:調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代漢語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捕蛇者說》),原次序譯作“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這不符合現代語習慣,應把“比老虎”調整到“**”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容,使譯文通順、明確。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其中“撫尺”和“一下”之間缺一個動詞“響”,翻譯應加上。

又如“嘗貽餘核舟一,……”(《核舟記》),譯文時,句前應加主語“王叔遠”,“一”字之後應加量詞“枚”。

刪: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如“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之”,“學而時習之”(《論語》六則)中的“而”都屬於這一類。

縮: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

(秦)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現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三個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併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總之,我們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譯題,除了要紮紮實實地掌握古漢語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外,還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我們才能更準確、更明白、更符合現代漢語規範地譯出古文,做到“信”“達”“雅”。

分類實詞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實詞,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讀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實詞是主要的語言材料,也是我們閱讀時遇到的較大障礙,而學習實詞的難度比起學習虛詞來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點、有系統地積累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對學習文言文時很有幫助的。

那麼,如何積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實詞呢?基本步驟應該是:逐步積累,反覆鞏固,擴充套件延伸。

同一個常用實詞,在這篇課文複習到時,可以想一想其它課文中是否見過,如果其它課文中見過,再想一想,這篇課文和其它課文中出現的這同一個詞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則鞏固舊知識;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有什麼規律可循。用這種方法,既省時間,又見效果。

虛詞所謂虛詞,就是指那些不能夠單獨成句,詞彙意義又比較抽象,但能通過它把實片語織在一起,完成句子結構的詞類。在文言文中,虛詞的使用頻率很高,用法靈活,因此要想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虛詞的注意點通假字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古漢語中的通假字有三種情況:

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變音通假。通假字的讀音應讀被通假字的讀音,解釋也應按被通假字的字**釋,表達時一般用“通”的解說形式。

(1)音同的通假。即借字為本字的聲符(也有本字為借字聲符的),或借字與本字有共同聲符的。

聲符雖不同,但兩個字的讀音是相近的,表現為同聲母或同韻母的形式。

偏旁的通假字。通假字經常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考查:

(2)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通假字讀音有變化)。

一詞多義

我國的文字用法極為複雜,一個字詞往往有很多的意義與用法。一詞多義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乃至現代漢語都是極其普遍的。一詞多義也是我們平時在閱讀文言文、考試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瞭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瞭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是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方法,一個詞的基本義稱為“本義”,由本義生髮延伸出來的意義稱為引申義。另外,比喻義是通過打比方產生的詞義,假借義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詞義。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句式基本相同。他們都分單句和複句,都有主謂賓和定狀補六大成分。句子的語序也基本相同。

當然,他們之間還有相異的地方,學習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現代漢語句式的相異點。雖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文言文有些實詞和現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現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學好文言文,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領會文章內容,就必須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我們常講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固定句式。

常見虛詞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係 何:什麼;怎麼樣;**;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 乎:

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乃 :你,你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且:相當於“啊” 若:如同,像 所:也 為 焉

也 以 因 於 與

則 者 之 兮 莫

翻譯文言文句子,翻譯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的翻譯規律 翻譯古文,主要有兩個要求 正確 通順 即 信 達 雅 正確是指內容而言,要如實表達本意,不曲解 不缺漏 不濫增 通順,是指表達而言,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具體翻譯古文時,我們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掌握六種操作方法。原則之一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文章的詞 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

我願等你到永遠的文言文怎麼翻譯,文言文中「我願意等你」怎麼表達?

山無稜,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10 西安體育學院錄取標準,西安體育學 文言文中 我願意等你 怎麼表達?卿雖久抄不至,吾願長待之。bai 常存抱柱信,久待du亦心甘。長幹行zhi 作者 李白 唐 妾發初覆額,折花dao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

漢語翻譯文言文,中文翻譯成文言文

己丑歲末,顧其得失,固有碩果之累累,亦有夙興而夜寐,慨然而喟,誠如五味陳雜也 慶餘年之碩果,望來年之豐碩,陳其得失羅列於下 好長,暫時沒時間,有事.呼呼,抱歉 推薦一箇中文翻譯成文言文的 翻譯 流行語翻譯成文言文的句子 1 醜的人都睡了,帥的人還醒著。翻譯 玉樹立風前,驢騾正酣眠。2 每天都被自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