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米迦勒之舞
《阿房宮賦》運用想象、比喻與誇張的手法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象、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擴充套件資料
《阿房宮賦》賞析:
運用典型化的藝術手法,在不長的篇幅中,將宮殿建築之恢弘壯觀,後宮之充盈嬌美,寶藏之珍貴豐奢,表現得層次分明而具體形象。
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統治不能久遠,即在於暴民取材、不施仁愛的結論,為當時最高統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樓:悠閒的宅
賦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
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享樂,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治者更改.
兩年後,王死,半個世紀後,黃巢起義後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於滅亡.
阿房宮賦中本文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哪些結合內容分析
3樓:康康楹
杜牧的《阿房宮賦》堪稱古賦名篇。它所以能千古流傳,不僅在於立意高,而且在於構思巧;不僅在於議論精闢,而且在於詞章瑰麗;尤其是它運用的修辭手法,真是豐富多彩。
比喻 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作家都是善用比喻的能手,“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出於事”(《文心雕龍·比興》)。杜牧在《阿房宮賦》裡,極力鋪陳宮殿的巨集偉壯麗,極力描寫宮女的盡態極妍,極力渲染秦始皇的驕奢淫逸,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比喻手段。例如: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這是寫宮內橫跨三川的長橋和直達南山之頂的複道。以龍喻橋,是因為橋與傳說中的龍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這樣比喻,易使人們把現實中的橋,橋下的水和龍聯絡起來,喚起豐富的聯想;以虹喻複道,不僅在顯其高峻,而且在狀其華麗,虹分五彩,絢麗奪目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這三個比喻句,形式上沒有變化,喻體在前,本體在後。這三句話的翻譯應該是:像明星那樣晶瑩閃爍的,是宮女們開啟的梳妝鏡;像綠雲那樣紛紛披拂的,是宮女們早晨梳理的長髮;像雷霆突然滾滾而過的,是秦始皇的車駕。
劉勰曾說:“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成騖,則無所取焉。”(《文心雕龍·比興》)杜牧在《阿房宮賦》裡使用的比喻,新奇、貼切,毫不矯揉造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誇張 它或是有意誇大,或是故意縮小,“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峽則河不容,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靡孑遺”(《文心雕龍·誇飾》)。杜牧《阿房宮賦》裡十分熟練地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這裡不僅寫出了六國破滅的迅速和秦一統天下的聲威,而且突出了阿房宮建築規模的巨集偉龐大。建築材料之多用“蜀山兀”加以誇張;其佔地廣用“覆壓三百餘里”加以強調;其巍峨的形狀用“隔離天日”加以強調。“辭雖已甚,其義無害”,經作者這樣一誇張,阿房宮的高大雄偉便赫然矗立在人們面前了。
再如:“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誇張,即通過極力往小處寫某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加以誇張。在這句話裡,作者為了揭露秦始皇的窮奢極侈,極寫他以貴為賤、以重為輕、以大為小,有力地控訴了秦始皇“取之盡錙鍾,用之如泥沙”的罪惡。
有時,比喻、誇張結合在一起使用。這是因為比喻需要藉助誇張使事物突出鮮明,誇張需要藉助比喻使事物形象具體。例如: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五步十步,言距離之短,狀樓閣之密,這是誇張;廊腰簷牙,言裝飾之美,喻結構之巧,這是比喻;蜂房水渦,借喻宮殿的曲折有致;幾千萬落,言宮室之多。比喻和誇張相得益彰。
對比 所謂對比,即將相反的兩件事物彼此相比,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所說的兩面交相映襯。對此,杜牧在《阿房宮賦》裡運用得自然而富有特色。例如: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這裡,一連用了六個“多於”,“使”字貫串到底,把矛頭直指秦始皇。這個對比的運用,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一、運用眼前的通俗常見的事物來對比,如農夫、工女、粟粒、帛縷、城郭和言語,越是普遍的事物就越具代表性;
二、運用多種事物,突出一個特點,使所說的事物分外鮮明。如這裡所舉事物都是抓住“多”這個特點來對比的。“多”本是抽象的,但這樣一對比,“多”就有了十分具體而豐富的含義:
不僅突出了宮室的華麗、秦始皇的奢侈,而且作者的愛憎、褒貶也十分鮮明,從而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
此外,對偶、排比等手法的運用,不僅句式整齊,音調鏗鏘,而且文氣奔放流暢,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令人回味無窮、愛不釋手。
4樓:夢想天空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起,音節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築,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佔地廣闊、凌雲蔽日的巨集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驪山北構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牆”,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築特點。
其中實寫了樓閣、廊簷,描繪得細緻入微;虛寫了長橋、複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後用誇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象,陪襯出它的巨集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裡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果,照應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悽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雲,“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
“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裡,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經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作者連續慨嘆,情不能禁。“嗚呼”之後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最後,用“後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
《阿房宮賦》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顯著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想像、比喻與誇張
阿房宮毀於戰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見“有關資料”霍松林的《〈阿房宮賦〉鑑賞》引文)也不很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可以說,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地再造了阿房宮。
無論是對樓閣廊簷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複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像。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著他開闢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有直接關係。
如“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一段出於想像,既是比喻,也是誇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描寫、鋪排與議論
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後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後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採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
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而是寫得不繁縟冗雜,恰到好處。
三、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此賦發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鋪排、對偶、押韻等,但也大量使用單句散行,增強表現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六個四字句後,接以“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個散行的長句。這樣,句子整散結合,長短不拘,節奏鮮明,更富於表現力。
阿房宮賦的房讀什麼,「阿房宮賦」中的「房」怎麼讀?
阿房宮的房讀音 pang,二聲 阿房宮賦 中的 房 怎麼讀?對對對等我或許貴婦人放假無訊號幾點記得想我 阿房宮賦的房念什麼?本來應該念 旁 但由於這麼多年來一直念 房 所以現在念 房 如果考試你回答 旁 的話可會被扣分的哦 配套念 兩種念法 a fang e bang e pang gong 念 p...
阿房宮賦全文用七言絕句,阿房宮賦中哪兩句直接諷刺了秦始皇的愈發專橫
雄偉壯麗阿房宮,美人珍寶在其中。窮奢極欲付一炬,前車之鑑慎勿同。阿房宮賦中哪兩句直接諷刺了秦始皇的愈發專橫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驕固。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之心,日益驕...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愛民。原文中的句子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