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短調的,蒙古族短調的資料

2021-09-17 18:18:13 字數 3856 閱讀 7535

1樓:七七的小店

蒙古民歌分長、短調兩種體裁,長調流傳於牧區,而短調則流行於半農半牧區。

短調在蒙古語中稱之為「寶古尼道」,與長調民歌「烏日圖音道」相對而言,泛指那些曲調

短小、具有明確節奏節拍的歌曲。其**特點為曲調簡潔,裝飾音較少,旋律起伏不大,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徵。樂句之間與唱詞之間的結構形式與佈局較長調民歌協調、對稱,節奏規範,多采用單一節拍,曲式多為對稱的方整性結構,歌詞一般四句一段,形成分節歌形式,在不同音韻步上反覆疊唱。

由於短調結構規整,簡單易學,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其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幾乎涉及蒙古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情歌、酒歌、婚禮歌、祝壽歌、敘事歌、搖籃曲等歌種。《嘎達梅林》、《森吉德瑪》、《諾文吉娜》、《烏雲珊丹》、《龍梅》等都是優秀的短調民歌。

短調歌曲旋律上口,易學易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的題材之廣,數量之大,種類之多,是蒙古族各種藝術中首屈一指的 ,其內容幾乎涉及蒙古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常言說民歌伴隨了蒙古人的一生,是毫不誇張的。

孩提時代,伴隨著搖籃曲入睡;玩耍時,唱著兒歌嬉戲;青春年少時,通過愛情歌曲抒發心中的戀情;女兒出嫁時,雙親唱起送親歌;遠嫁他鄉的姑娘,在思親懷鄉的歌曲中,寄託自己的眷戀;離開家鄉的遊子,只有在歌聲中,才能緩解心中的愁思;長輩們用飽含哲理的訓喻歌教導子女。

藝術特點:大凡曲調短小、節奏較快,不同於長調民歌的歌曲,統稱為短調民歌。其**特點為曲調簡潔,裝飾音較少,旋律線起伏不大,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徵。

節奏規範多采用單一節拍,曲式多為對稱的方整性結構。除大量上、下句樂段結構之外,也有三句、四句、五句乃至更多樂句所構成的複雜曲式。歌詞多為四句一段,形成分節歌形式,在不同音韻步上反覆疊唱。

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題材十分廣泛,幾乎涉及蒙古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情歌、酒歌、婚禮歌、祝壽歌、敘事歌、搖籃曲等歌種。

2樓:匿名使用者

短調就是科爾沁民歌,看一下百科

3樓:卻碧

短調在蒙古語中稱「寶格尼道」, 與長調民歌「烏日圖音道」相對而言,泛指那些曲調短小、具有明確節奏節拍的歌曲。

分佈蒙古民歌分長、短調兩種體裁,長調流傳於牧區,而短調主要分佈在陰山和興安嶺以南的地區,其中以哲裡木盟、興安盟和伊克昭盟最集中最典型。短調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歌體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區其他農業和半農半牧區的民歌,都是短調民歌。短調民歌也叫爬山調,山曲兒,多用漢語演唱。所以,不僅內蒙古西部地區的蒙古人喜歡唱,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歡唱這種山曲兒。

特點與代表作

短調民歌主要流行於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與長調民歌明顯不同的是,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

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愛情歌曲在短調民歌中佔有極大的比重。

如《森吉德瑪》、《達古拉》、《小情人》等,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願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行徑,以及在革命鬥爭中產生的革命民歌,如《獨貴龍》、《引狼入室的李鴻章》、《反日歌》等,都是這類短歌的代表作。流行的有《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倆匹青馬》、《美酒醇如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嘎達梅林》。

樓主記得采納哦!還有不會的就問我!

蒙古族長調與短調有什麼區別?怎麼區分?分別有那些例項?

4樓:離溫景

一、區別

1、流行

地區不同

長調流傳於牧區,短調民歌流行很廣;

短調則流行於半農半牧區。

2、特點不同

長調音調高亢,音域寬廣,曲調優美流暢,旋律起伏較大,節奏自由而悠長,多采用複合式節拍;

短調曲調簡潔,裝飾音較少,旋律起伏不大,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徵,節奏規範,多采用單一節拍。

3、表達情感不同

長調歌詞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而對這些草原特有的景色,只有悠遠的長調才能絕妙地加以表現,它感嘆自然、謳歌母愛、讚美生命、訴說愛情;

短調錶現題材十分廣泛,幾乎涉及蒙古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情歌、酒歌、婚禮歌、祝壽歌、敘事歌、搖籃曲等歌種。

二、區分

可根據長調和短調的不通電,從唱法、歌曲歌詞、旋律起伏、節奏、題材等來區分。

三、代表作

長調民歌有流行於阿拉善的《富饒遼闊的阿拉善》、《輪番酒之歌》、《查幹套海》、《辭行》、《牡丹樑》等,流行於呼倫貝爾的《遼闊的草原》等,流行於錫林郭勒的《小黃馬》、《走馬》等,流行於科爾沁草原的《威風矯健的馬》、《思鄉曲》等。

比較著名的短調民歌是《白色的遠山》、《黃驃馬》、《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美酒醇如香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嘎達梅林》、《森吉德瑪》、《諾文吉娜》、《烏雲珊丹》、《龍梅》等。

5樓:和平女

但願如下對你能有所幫助: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在蒙古語中,長調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曲調悠長外,還有歷史久遠之意。據考證,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哆」的意譯。「烏日汀」為「長久」、「永恆」之意,「哆」為「歌」之意。在相關著作和**中,也將其直譯為「長歌」、「長調歌」或「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種形式,

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長是其一大特點。根據蒙古族**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形態的現狀,長調可界定為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在野外放牧和傳統節慶時演唱的一種民歌,一般為上、下各兩句歌詞,演唱者根據生活積累和對自然的感悟來發揮,演唱的節律各不相同;長調歌詞絕大多數內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和湖泊。

長調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聲多詞少、氣息綿長,旋律極富裝飾性(如前倚音、後倚音、滑音、迴音等),尤以「諾古拉」(蒙古語音譯,波折音或裝飾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華彩唱法最具特色。

作為與盛大慶典、節日儀式有關的表達方式,長調在蒙古社會享有獨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禮、喬遷新居、嬰兒降生、馬駒標記以及其他蒙古遊牧民族的社交活動和宗教節慶儀式上,都能聽到長調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馬術比賽的狂歡運動會「那達慕」大會上,更能聽到長調。

長調是抒情歌曲,由32種採用大量裝飾音的旋律構成,它讚美美麗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頌父母的愛情、親密的友誼,表達人們對命運的思索。它的特點是:大量使用裝飾音和假聲,悠長持續的流動性旋律包含著豐富的節奏變化,極為寬廣的音域和即興創作形式。

上行旋律節奏緩慢穩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潑的三音重複句式,這來自對草原生活步調的模仿。長調的演唱和創作與牧民的田園式生活方式緊密相連,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廣泛延續的生活方式。

長調牧歌的典範之作《遼闊的草原》及2023年10月24日,我國的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搭載了三十餘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有一首是蒙古族長調民歌《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短調民歌。與長調民歌明顯不同的是,短調民歌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

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短調民歌主要流行於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

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流行的有《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美酒醇如香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等。 短調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區其他農業和半農半牧區的民歌,都是短調民歌。短調民歌也叫爬山調,山曲兒,多用漢語演唱。所以,不僅內蒙古西部地區的蒙古人喜歡唱,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歡唱這種山曲兒。

6樓:

來錯地方了,不過沒白來,送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7樓:上古神幻

我就是內蒙的,感覺內蒙長調就是瞎嚎

去蒙古族應該注意什麼短些的,蒙古族的忌諱是什麼?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自稱 蒙古 其意為 永恆之火 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牛,綿羊,其次是山羊,羊肉的常見傳統食用方法是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烤羊等七十多種,最具特色的是內蒙古烤全羊和手.日常飲食中與紅食和白食佔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 炒米。蒙古族人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

蒙古族的建築,蒙古族的建築。

文化大致由三個層面組成 1 物質文化層 物質文化層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建築文建築文化構成 化事物。蒙古族建築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先進文化就要有先進生產力與之相適應,要生產適合人類追求的物質產品。物質文化其核心是人類與自然作物質交換的特殊方式,是整個文化的基礎。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體現民族文化...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蒙古人豪爽好客 習慣酒 吃肉 習慣喝奶茶 跟漢族一樣過春節 但名字叫做查幹sari不過中秋節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 的傳統節日盛會。那達慕 是蒙古語,表示 娛樂 遊戲 的意思。在那達慕大會上要舉行騎馬 射箭 蒙古式摔跤等多種體育比賽,表演歌舞 說唱等節目,舉辦各種展覽,進行物資交流。蒙古族人生活的草...